「述评」拆除违建是民生工程民心所向

◎李高峰 郑礼军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宝安历经改革开放40年快速发展,已从边陲小镇迅速崛起为现代化国际化滨海城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实施,宝安湾区核心的作用和地位更为突出,城市空间转型和布局问题更加迫切。

「述评」拆除违建是民生工程民心所向

初来宝安的人们,无不爱上这里四季花团锦簇、城市功能完善、经济实力强劲。毋庸讳言,在光鲜背后,这里还矗立着许多违法建筑,大量占据并蚕食着土地资源,既违反城市规划,也有悖于安全发展,特别是与宝安“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的发展定位背道而驰,更与老百姓诗意栖居的期望相离甚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把这些理念和要求贯注于现实,实现宝安城市精巧布局,生活圈、产业链、功能组团相得益彰,满足全体宝安人美好生活需要,都必须打掉违建这个“拦路虎”。只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统筹、依法依规,治理违建都应该做到心无疑虑,腰杆子当更硬一些。

(一)

违建之危害,已然成为城市切肤之痛。

伴随着宝安高速城市化进程,违法建筑、违法建设行为如影随形。在赖以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愈发紧张的背景下,违建更加剧了这种痛感,成了宝安当下和未来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

存量巨大的违法建筑群,就像长在城市肌体上的“毒瘤”,其危害日益凸显。

其一,违建为城市发展埋下重重安全隐患,是藏在市民身边的“隐形炸弹”。

多数违建因其“违法”的先天属性,既没有按规定进行工程检验、房屋鉴定,也没办理消防验收,暗藏诸多安全隐患。频繁“惹祸”的违建,危及市民生命财产安全,教训沉痛。同时,大量违建“躲进小楼成一统”,物业管理缺位,脏乱差的环境影响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此外,违建集中的区域,藏污纳垢、治安案件高发,是治安不稳定因素的核心源。

其二,违建钳制了城市发展空间,成为妨碍大产业、大项目落户的“拦路虎”。

在宝安397平方公里土地中,生态控制线140平方公里,再扣除城中村、住宅小区、基础设施等用地,工业用地不足80平方公里。违法建筑的大量存在,挤压了产业发展空间,产生了“劣币驱良币”效应,散乱污危企业借助违建厂房低效生产,降低了土地价值。“笼子”无法腾出,“新鸟”无法引来,招商引资“举步维艰”、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受阻,安全生产事故多发。此外,一批新兴产业和龙头企业因空间制约无法扩大产能,必将“逃离”,产业“空心化”难以避免。

其三,违建破坏城市规划影响功能布局,是民生幸福的“盗窃者”。

宝安意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高质发展,以现代化城市功能、高品质城市环境承载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违建“拦路”,有的断头路因此二十多年未通,阻碍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有的临建占据公共空间,致使公共配套设施无法落地;有的乱搭建越过生态“红线”,盘踞河道,不但污染河流,威胁“大水缸”安全,也导致黑臭水体治理缓慢,绿水青山只能是空中楼阁。说到底,违建妨碍了学校、医院、公园、停车场、公路等公共民生配套和市政设施落地,是降低老百姓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违建不拆,拖得越久,风险越大,付出的成本越高。整治违建,是对历史、对人民负责,宝安党员干部要为老百姓算清经济账、发展账、环境账、民生账、平安账、长远账,让百姓看得到好的变化,看得到美好未来,横下一条心向违建发起全面进攻。

(二)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

今年,全市需拆除消化违建2000万平方米,下达宝安的任务为610.6万平方米,占全市三分之一。相比其他区,宝安担子最重。数据显示:宝安2016年和2017年分别拆除消化违建406万平方米和726万平方米,均超额完成,且完成量居全市第一。

面对积重难返的违建问题,宝安如何负重前行,且实现新增违建“控制得了”、存量违建“疏导得通”、顶风违建“管治得住”?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除了坚定的整治决心、高效的工作节奏,核心还是靠管用可行的办法。全区党员干部以“四硬态度”在近2年的躬行探索中所形成的拆违路径,科学管用,应成为当下全面攻坚的行动指南。

——坚持“项目化、表格化、责任化、时序化”。

成立由区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区总指挥部和分管副区长任指挥长的现场指挥部,610.6万平方米查违任务被逐级细化分解,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明确每个项目的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层层压实责任,做到拆违工作真正落实到每一栋建筑,精准对标、刚性达标。

——集中“大拆除”一线见真章。

「述评」拆除违建是民生工程民心所向

每周确定一天在全区十个街道同时开展违法建筑集中拆除行动,区几套班子领导和挂点街道区领导到各街道拆违“战场”督战,掀起一场场“拆违风暴”。区委书记姚任和区长郭子平今年已先后18次到一线督导攻坚,全区18次集中大拆违行动共拆除违建186宗近50万平方米。每周在媒体公布各街道拆违数据,形成你追我赶氛围。同时,从全区抽调299名精干力量组成21个工作组全脱产攻坚,做到一线办公、一线谈判、一线稳控、一线考察干部,集中优质“兵力”全面推进治水提质工作,一水拆迁取得突破,已完成170栋建(构)筑面积约45236平方米的清理处置任务。

——依法依规一把尺子量到底。

严格依照和执行宝安区查违“1+1”制度、查违“十条禁令”,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做到拆违必合法、凡事有依据、程序必到位,失职、违纪必究,彰显社会公平与正义,探索出一条法治化、制度化的拆违路径,在公平处理中广聚民心。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不管违建是姓“私”还是姓“公”,都统一标准、一视同仁,而且发动政府机关、社区干部等带头先自拆,其中为保障宝安人民医院建设用地,就有6家政府单位主动拆迁,腾出4.5万平方米土地,为公共利益“让路”,起标杆示范作用,获得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

「述评」拆除违建是民生工程民心所向

「述评」拆除违建是民生工程民心所向

(查违1+1文件)

——综合施策为社区和群众利益谋出路。

综合采取资金、土地、产权、规划等多元手段,形成“农地”入市、土地整备、城市更新三大主力疏导力量。凤凰社区“农地”入市、西乡街道“以产权换股权”等创新举措既推动社区集体经济走新路,也加快了存量违建的解决,实现了社区、政府和土地使用者三方共赢。深入推进既有建筑质量安全和违法建筑消防安全“两个全纳管”,建立安全台账,及时掐灭可能点燃事故引线的“火苗”,夯实安全基础。此外,全区排查“散乱污危”企业2029家,清退721家,清理13个园区46.2万平方米,为产业升级腾空间,为社区发展注活力。

——强化督导问责全程“盯关跟”。

区几套班子领导定期听取拆违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并作为“项目经理”包点推进,用数字倒逼任务落实,全链条统筹项目推进,全程“盯关跟”。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以保障治水提质、学校医院建设等重点项目、民生项目为原则,选取部分重点推进项目作为年度市区重点项目,纳入督查系统督办,用“红黄蓝”颜色标注项目推进状态,每周通报进度滞后的项目,加强监督、严格问责。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当前,宝安正着力构建“大查违”模式,举全区之力开展城市更新、土地整备、拆违等“拓展空间、保障发展”十大专项行动,疏堵结合,为历史违建画上句号。全区上下应大力传承好的经验做法,掌握“拆违法宝”,以科学的方法论指引拆违攻坚行动,竭力为宝安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民生幸福拓空间。

(三)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拆违说到底都是为了民生,为了提高人民幸福指数,这是拆违行动得以凝聚民心,进而顺利进行的关键。

今年以来,一块块“硬骨头”接连被啃下:沙井街道清拆9层高的鸿升工业大厦,顺利拿下深圳外环高速公路项目(沙井段)建设项目最后一个“拦路虎”;松岗街道清拆3栋住宅楼,为地铁6号线“让路”;新安街道拆除一栋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的7层厂房,以城市更新的方式重建公共租赁住房、公交首末站等配套设施;各街道依法拆除河道红线范围内永久性违建,为治水提质项目的推进打下基础;合力拆除烂尾楼,消除安全隐患……

「述评」拆除违建是民生工程民心所向

事实上,拆违所带来的益处远超人们原本的期待,正在产生乘数效应。近年来,宝安区通过强力推动拆违和土地整备等,促使滇西北直流电工程、外环高速、穗莞深城际线等省市重大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取得突破性进展,水环境治理全面提速提效,一批新产业落地扩能,一批民生项目建成惠民。群众把“宝安之变”实实在在地看在了眼里,亲身体会融进了心里,这是对拆违工作成效的最大肯定。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全区上下要以更扎实的工作作风把责任压得更实、工作理得更清,以实现群众美好生活为目标,打好拆违还路、拆违增绿、拆违改造、拆违兴业等“组合拳”,让人民群众共享拆违成果,为加快建设“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打下坚实基础,书写一段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佳话。

文字:《宝安日报》

构建“天上看、地上巡、网上查”查违新模式。

宝安区土地规划监察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