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怀梆剧团


后来我大了以后,就主攻二花脸,先后到杜村、里村、北庄、田寺、南庄、庙底、化工、城伯乡的几个村,以及温县、济源等地的四十多个村演出,均受到好评,如今群众中还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清正班,唱得好,字又清,嗓又高,听了这遭想那遭。

文化大革命,怀梆剧团

”有一年,去赶南庄九月会,南庄九月会很有名,一会就是半个月,山西,陕西和邻近几个县的经货棚都要来,另外,还有杂技、玩把戏(魔术)、说书、唱戏也来了好多。为了给九月会助兴,我们也到南庄搭台唱戏,一连唱了天戏每天三场戏,上午一场,下午一场,晚上一场。

文化大革命,怀梆剧团

因为我唱的是二花脸,每次都要穿蟒、扎靠,当时,天又热,每次下场后,我父亲就拿扇子给我掮。到第三天晚上刹戏时,我实在累得不行了,就晕倒在舞台上,我父亲忙把我背到诊所,吃点药,又把我背到家里。我在家一连躺了四天,才起了床,当听到人们都夸俺马附庄怀梆班唱得好,心里也怪高兴的。

文化大革命,怀梆剧团

文化大革命开始,一切传统剧被禁演,俺村怀梆班也被迫停演了,后来,也有几个人跟着学唱京剧。随着名剧种移植“样板戏”,俺村也到沁阳怀梆剧团找来一本《沙家浜》学唱,也排了起来。但由于服装、道具等多方面原因,只演出几场,就又停止了。

文化大革命,怀梆剧团

粉碎“四人帮”后,文艺大解放,俺村又请来了李自来,排演折子戏,后又请来张树柱(老麻柱)来教戏,又恢复了《金庸下山》《霸王说媒》、《杀庙》、《火烧葫芦宇》等几本戏。1977年参加县里春节文艺调演,还获了奖。1981年春节又到县里参加戏剧调演,我记得演的是《火烧葫芦峪》,后来随着农村体制改革,原来唱戏村里开工分,改革后体制转变,加之村领导也不重视,剧团停演至今。

文化大革命,怀梆剧团

回想,俺村那几年演戏真叫咯(提)劲,所有人员谁也不计较个人得失,并且还往剧团倒贴钱,有啥没啥只要叫唱就行。有次,俺家人叫我去城买东西并捎点盐,结果到得城古楼商店一转,看见那里的戏剧化妆品,我就走不动了,买了许多化妆品回来了,把买盐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回家后,俺老婆正在做饭,问我买的盐哩我才记起,忙说“忘了”,没盐就将就吃点淡饭算了,气得俺老婆翻白眼没办法。

文化大革命,怀梆剧团

现在俺家我的抽屉内,什么也不放,就是保存了半抽屉油彩化妆品,平时,不管到哪里演出,不给别人添麻烦,全部都是我们自己带的演戏都非常卖力,只恐怕演不好别人笑话。像我虽不是班科出身,但刀枪剑戟各种把子功我都会,前翻、倒梯、筋斗功,我基本上是样样都能表演,演戏再苦再累,回来歇一天就过来了,从来没有叫过苦,怕过累,正如,徐长青老师说:“我不服气您马驸庄厉害,真服气您马驸庄胆大,只要幕一拉就敢上场演出了。”

文化大革命,怀梆剧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