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互聯,激發空間的社交功能

仲量聯行4月發佈的《中國12強:全球格局下的中國城市》報告中,首次加入了城市“未來競爭力”系列評估指標,即一個城市在面對新趨勢時,是否具備迎接變化和發展的能力。

“城市是有機發展的活力生命體。聚焦人口結構改變和產業結構、消費結構升級所帶來的需求側的變化,提供符合現代生活方式需求的城市環境和城市服務提升城市形象,並實現社會功能結構、城市歷史文化、市民精神情感等軟件的延伸與更新,實現城市和社區的可持續發展,增強對人才和產業聚集的吸引力,從而實現城市競爭力的提升,是驅動城市自我生長的真正源動力。”——仲量聯行戰略顧問部中國區暨華東區總監徐岱雄

仲量聯行在城市規劃的功能研究過程中始終秉承“活力·互動”這一宗旨,即賦予空間和建築更多的社交功能,讓建築與周邊功能產生更深刻與直接的互動聯繫。

例如在仲量聯行助力成都市政府打造的天府綠道項目中,基於周邊資源佈局分析和消費者行為研究,探索在新產品和經濟形態的植入,從而賦予天府綠道更為多元及獨特的產業生態鏈條,改變了傳統綠道面向對象僅為運動愛好者或散步人群的侷限。

深度互聯,激發空間的社交功能

“融合不是單純的物理疊加,而是從大到小每一個場景的真正應用和體現。綠道不僅需要承載慢行系統和綠色交通的功能,更要串聯起各種都市第三產業功能。”——仲量聯行成都分公司戰略顧問部負責人鄒麗娟

在參與上海浦東濱江新民洋地區整體定位及價值研判時,充分考慮其作為陸家嘴金融區外溢產業的最佳承接地,以及擁有眾多歷史文化保護建築的特色,仲量聯行提出以“濱江步道3.0——一條有生命會互動的道路”為核心紐帶,導入多元化產業要素,融合城市生活、工作、休閒、旅遊等多元化功能的規劃建議,推動未來濱江綠帶和城市功能的進一步融合,在空間利用、功能互動、社交體驗等多方面實現全面提升。

同樣在參與上海城市更新重點項目——徐家彙體育中心項目整體改造中,仲量聯行從功能設施和有效客群的維度切入,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核心提升策略:以更專業的場館承接多方賽事、以更全面的設施服務全民體育、以更“體育”的模式轉變收入結構、以更開放的態度展現體育文化。改造的關注點不僅在於硬件設施的改造,更重點關注軟性實力維度的功能升級,符合未來體育相關人群的核心訴求。

深度互聯,激發空間的社交功能

在盤活城市核心工業用地時,我們依然考慮到了其歷史文化傳承需求和與周圍空間深度互聯的必要。

“地處城市核心的工業用地往往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遺留,如何在盤活過程中既能夠滿足用途及功能的變更,同時又將上述歷史文化進行保留、且與新建建築進行有機的融合,通常是政府、原業主與當地居民共同的訴求。在參與深圳原金威啤酒廠城市更新項目中,我們採用了‘修舊如舊,舊中出新’的定位策略,即在不改變原建築形態的基礎上,採取外立面改造的方式使其成為項目對外展示的亮點;同時,建議引入創新的特色酒店、展示空間、生態餐飲等業態,使其功能與更新後的項目融為一體,並滿足未來區域的配套需求。”——仲量聯行華南區戰略顧問部總監翟琳璟

在賦予城市公共設施更多的社交功能的技術層面,把握前瞻科技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北京確立了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定位。從奧運前我們參與奧林匹克中心區產業及功能定位,到北京金融街、CBD與北京綠化隔離帶建設,並做為豐臺區政府顧問,借鑑國際城市發展經驗為北京南城發展規劃提出專業建議,我們深感城市可持續發展和以人為本的理念才是未來城市發展的趨勢。近年來,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為代表的前瞻科技蓬勃發展。展望未來,科技將更為深度地影響和顛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把握住科技這一時代的脈搏,城市發展方能蒸蒸日上。”——

仲量聯行戰略顧問部中國區暨華北區總監張藝藝

深度互聯,激發空間的社交功能

“創新驅動已成為當今全球各大城市發展的核心命題。科技創新重新迴歸城市中心區,科技、制度、管理、業態、文化、商業模式等的創新,不僅推動著城市產業和經濟的轉型迭代,也引領了城市空間和內容的更新升級。在人工智能時代,科技創新不再侷限於是硅谷IT巨頭們的技術研發,科技創新與文化、消費、商業模式等更加緊密的融合在一起,開始對傳統產業進行了顛覆性的改造,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工作形式、消費體驗的要求的提升,將推動城市空間持續更新迭代。”——

仲量聯行戰略顧問部中國區暨華東區總監徐岱雄

仲量聯行中國區戰略顧問部深耕城市發展研究,引領行業升級與持續創新,長期為各地政府與相關企業提供“區域-產業-土地-開發-運營”的一站式系統諮詢服務,並建立多個城市研究領域的專業細分團隊,以前瞻視野與產業深刻理解指導專業、高效的定製化服務,助力城市運營者的戰略決策與項目實施,提升城市核心競爭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