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小學化——北上廣流行小而美幼兒園

暑假後,又有一批寶寶要踏進幼兒園的大門了,該選擇什麼樣的幼兒園呢?

在北上廣,漸漸出現一股清流,焦慮的中產爸媽們不再給孩子選擇打破頭的公立幼兒園,也不再選擇時髦的雙語幼兒園,反倒是選擇一些小而精的幼兒園,或者是英文園,或者是國學私塾。

拒絕小學化——北上廣流行小而美幼兒園

家長們聊天時,問起孩子在哪個幼兒園上學,通常就會冒出一些陌生的名字,再一問,都是規模不大的小幼兒園,但辦學年頭都不短了,口碑也不錯,別看不大,但總有生源源源不斷地進去。

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大概有四個:其一,孩子語言能力發育的第一個黃金期出現在學齡前。選擇英文園的家長呢,是考慮中國孩子畢竟母語是中文,與其將來惡補英文很痛苦,不如從小給孩子一個純粹的語言環境,浸泡式英文,讓孩子能夠脫口而出英文,將來到國外深造更為輕鬆,成為國際化人才也更有優勢;選擇國學私塾的家長呢,是考慮從小讓孩子把需要誦讀如流的國學經典統統背熟,不懂沒關係,先刻印在腦海裡,天然親近中國傳統文化,順便還學些禮儀文明,將來不至於德行有虧,好歹會孝敬父母,與人為善;

拒絕小學化——北上廣流行小而美幼兒園

其二,公立幼兒園一般是老師管30-40個孩子,顧不過來,據說要尿尿時都得排大隊等老師輪流照看,這方面私立園更有優勢,尤其是現在流行的國際小園,或者私立園開辦的國際班,常常就是8-10個孩子,最多不超過18個孩子,常規配備二個外教、一箇中教,一箇中文生活老師,如果攝像頭配備齊全,老師盡心,家長還是比較放心的;至於國學私塾因為需求小眾,生源不滿,事實上也是小班教學,混齡現象很普遍,對孩子也能照顧的過來;

拒絕小學化——北上廣流行小而美幼兒園

其三,國際幼兒園的辦園思路,基本是帶孩子一起玩,無論是國際小學教育的IB課程體系還是A-LEVEL課程體系,國際學校的幼兒園都定位是“kids garden”,教學任務並不嚴謹。國學私塾的學習壓力倒是很大,孩子不認真學習會打手板,但選擇了國學私塾的家長,通常放棄了高考這種傳統成才模式,對孩子的課業倒不會期待過高。

其四,大城市生活壓力太大,路途遙遠,如果為了追逐品牌幼兒園,全家租房到幼兒園附近住,太早過上“校漂”生活,很多家長再望子成龍,也會猶豫起來,不如選小學時再好好擇校,幼兒園就在住所附近就近入學好了,這樣,可供選擇的幼兒園範圍就小了,幼兒園硬件和辦學規模,就不再是必要前提。

其實,退一萬步說,在幼兒園擇校問題上走上了小眾道路的家長,都是排斥幼兒園“小學化”的堅決擁護者。

拒絕小學化——北上廣流行小而美幼兒園

瑪瑙的幼兒園就是一個這樣的精品小園。

由於幼兒園太小,大班小班總共只有12個孩子,每天放學後老師都有時間給家長髮信息,一對一地告訴家長,自己的寶寶今天在幼兒園的表現,包括學習內容,包括吃喝拉撒的情況,甚至包括幼兒園的群體性事件。這種信息透明,對家校溝通當然是十分有益的。

比如,今天學校教了孔雀這個單詞,玩了手工剪紙恐龍的遊戲,回家後,爸爸媽媽和寶寶聊天,即使寶寶短暫失憶,你問他在學校有什麼新聞,他都說不知道,但如果你直接說出關鍵詞,孔雀,恐龍啥的,他都會頓時面容生動起來,心領神會地笑起來。這就是社交的基礎設施---“共同話題”。

別小看這一點,這對於建構親子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從二歲半到四歲,初入幼兒園“小社會”,白天和父母分離焦慮,放學回家後大部分時間是保姆和老人在物理空間裡照看,父母下班回到家,和孩子頂多玩一小時,又到了孩子上床睡覺的時間,睡前念念故事,也就完事了,親子溝通的語言交流一般是單向灌輸模式,極少是雙向互動模式。

拒絕小學化——北上廣流行小而美幼兒園

“寶寶,你今天和豆豆打架了?”媽媽接到老師線報,明知故問。

“沒有呀“,瑪瑙認真想了一下:“額,他推了我一下。”

”他是這樣推的麼?“媽媽已經知道是在樓梯口推的,故作不知:“我們來表演一下,假裝我是豆豆,是這樣推你的麼?”

瑪瑙咧開嘴呵呵笑了:“不是這樣,是這樣的。”他站起來表演了一遍。

“為什麼要推你呢?”

“我也不知道。”瑪瑙又轉身玩玩具了,對這個話題失去了興趣。

“他喜歡你的玩具消防車是麼?”

瑪瑙又抬頭望著媽媽笑了:“是呀。”

看看,世界上最艱難的對話就這樣進行下去了-----

孩子記憶力驚人,但表達能力有限,如何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張嘴和你深聊,既需要父母的技巧和耐心,更需要幼兒園的配合。

小而美的幼兒園,因為規模不大,所以普遍都能做到和家長的信息對稱,就算沒有主動告知家長孩子的幼兒園表現,一旦家長有時間問詢,幼兒園乃至老師,都能一對一地配合家長回答問詢,以每天為單位,而不是以每週為單位。

小瑪瑙兒童社交學堂專注於孩子的社交關係,孩子和家長的親子交往關係,對孩子將來的交友力影響很大,奠定孩子一生格局,因此,凡是來找我們諮詢的適齡兒童家長,我們會特別提醒孩子在這個階段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建設,但通常會在家長如何瞭解孩子的精神世界上碰到瓶頸,大幼兒園就很難做到這一點。

從這個意義上說,拒絕幼兒園“小學化”,不僅在於幼兒園的學術任務不要超前,更在於幼兒園的“家庭式”氛圍,只有家庭般的幼兒園管理模式,才會事無鉅細地和家長分享孩子的信息,和家庭一樣投入精力看護孩子。

拒絕小學化——北上廣流行小而美幼兒園

仔細看瑪瑙在幼兒園的學習內容,每天就是唱唱歌,做做手工,吃飯,睡覺,聽聽故事,簡直不覺得他在學習,但是回家以後,慢慢他就咕嚕咕嚕地往外冒英文單詞,有時是簡單句子,並且指著生活物品,愛追問英文怎麼說。

有來諮詢的家長,孩子在國學私塾上學,看著看著,男孩子的氣質就出來了,也就四五歲,溫潤如玉的,謙和有禮,比小區裡的尋常男孩就是安靜內斂。

拒絕小學化——北上廣流行小而美幼兒園

家長們的原話就是,反正也不指望孩子在幼兒園裡學的多精深,重點是讓孩子有個快樂童年,養成好的習慣,他們以為放棄“小學化”的超前學習,是對孩子最大的好,他們沒想到,這種小型幼兒園關於孩子的“新聞發佈”體系,或者說是信息對稱的習慣,讓家長几乎是無死角地掌握了孩子的精神資源,孩子的生活遭遇,孩子在社群團體裡的表現,這樣對孩子的性格塑造貢獻大過一切,凡是有心的家長,很容易在這個階段發現孩子初涉集體生活的問題,並及時糾正。

當然,這些“小而美”的幼兒園一定要有正規辦學資質,師資驗證過關,硬件條件具備,這都是最基本的,包括攝像頭配置等等。

這裡還有一個延伸話題,就是雙語幼兒園為何不如純國際幼兒園好?或者說,你在幼兒園是選擇雙語班還是國際班呢?我們還會在近期分享乾貨經驗。

歡迎直接留言或評論,多多關注小瑪瑙兒童社交學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