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簧管演奏基礎-個人經驗詳細的解讀內容

單簧管演奏基礎-個人經驗詳細的解讀內容

單簧管,是一種靠簧片震動發音的樂器,其性能十分靈活,可以輕鬆地演奏掠過多個音階的長音,且以能連續吹出琶音著稱,用於獨奏,極富表現力。於18 世紀初被髮明,一般認為它的發明者是紐倫堡木管樂器製作師約翰·克利斯托夫·登納。

單簧管是木管樂器中最年輕的一員。雖然是後起之秀,但它是交響樂隊中別的樂器無法替代的。它的音色多樣,溫柔甜美且表情豐富,輝煌華麗的技巧,音域寬廣,達三個半八度。不同音區的音色差別很大,它的低音區音響緊張,發暗而略帶戲劇性;經常演奏的中音區音響偏弱而淳樸,高音區則清脆明亮,極高音區尖銳刺耳。它的音量對比也很大,能奏出極強音,也能吹出持續的極弱的“消失音”,這是別的樂器無法比擬的。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管樂事業得到了極大的繁榮,單簧管的愛好者越來越多,並且初學的年齡越來越小。本人在多年的學習與教學過程中發現,許多學生在初學時,沒有養成良好的吹奏方法,在呼吸、發音等方面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從而導致錯誤吹奏習慣的養成。中央音樂學院的張梧教授說過:“方法不對的練習等於在重複錯誤,只能使錯誤越練越深,以至無法再學下去,方法不對的練習會使人終生苦惱。”②所以,正確的基礎訓練是進步的奠基石。

單簧管演奏基礎-個人經驗詳細的解讀內容

一、正確的基本吹奏方法

1.姿勢。吹奏時頭要稍端起,眼睛平視,下巴不可下壓,兩腿分開站立與肩同寬,肩、胸、頸、膝等都要放鬆。持樂器時,樂器與身體成40—45度角比較合適,兩肘下垂,但不要貼住身體。手型從外形上看,雙手的手指應該放鬆並自然彎曲,呈半圓弧狀態,自然且準確的放在音孔和音鍵上。並要從身體、心理等方面都達到自然放鬆的感覺,沒有放鬆音樂就流動不了,但是所謂放鬆不是鬆懈,要有不等於緊張的控制。

2.口型。正確的嘴型才能發出鬆弛、明亮、穿透力強並富有生命力和豐富色彩的聲音。嘴型是指人的嘴唇對笛頭和哨片的適應、控制能力。

(1)預備動作,嘴型是發[æ]音的狀態,嘴角肌向兩邊拉開,下唇唇面平滑,上唇緊貼上牙與齒齊平,如“雙包”式的將上唇向裡卷(並非“雙包”),不能露出上齒和包齒;

(2)在第一步的基礎上,把笛頭放到嘴裡,並咬住笛頭,牙齒要有一定的力量,檢驗是否咬穩,可以用手輕搖笛頭,且不能咬死;

(3)在第二步的基礎上,嘴角肌輕輕向中間收攏,嘴型是發“哦”音的狀態,注意不是“嗚”音的感覺,則嘴唇不能往外噘出去;

(4)在前三步的基礎上送氣發音。每一個步驟都要做準確才往下進行,並在前一個嘴型的基礎上完成。在第一步開始時便要求上下牙對齊,唇輪廓肌要保持鬆弛。而且無論在任何步驟或吹奏時,下巴都要自然放平,避免下巴向上用力的情況。

(5)笛頭含多或少是因人而異的。根據每個人的嘴唇牙床情況和臉部肌肉能力的不同來選擇的。其次,從發音原理上說含笛頭少的話哨片的振動位置靠上,這樣就會影響哨片的振動弧度,演奏出來的聲音就會比較纖細,聲音雖然比較乾淨但厚度、寬度、共鳴效果也會略差些、音量弧度變化和音準都會比較難控制。特別是嘴對音準的控制受到比較大的限制,音準相對會偏高,就算嘴比較鬆弛也難獲得較好的音準和音色。

3.呼吸。呼吸是管樂演奏的動力。呼吸有胸式、腹式和胸腹式三種類型。目前普遍使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方法,胸腔和腹部橫膈膜得到充分利用,有著最大的儲氣容量,也有著腹部肌肉的控制,而且不易疲勞,對演奏者來說是最理想的呼吸法。呼吸過程中,橫膈膜是較為重要的,管樂演奏者是通過腹部肌肉控制橫膈膜上升,進而控制呼吸。吸氣要快而飽滿,做深呼吸狀,胸和橫膈膜要鼓脹起來;呼氣要慢而均勻,橫膈膜托住慢慢呼出的氣,在換氣時要有意識的鬆弛一下橫膈膜,把沒用完的氣呼出,才不會憋氣。要真正掌握正確地胸腹式呼吸法,還必須掌握正確要領,認真地練習,這樣才能運用自如。以下有二種方法可以練習:(1)先要把身體彎曲呈90度,把兩手放在腰部,然後慢慢地吸氣。這時腹部一週應向外擴張,使氣充滿,而胸部並沒有氣。這樣做可以阻礙氣流吸入肺部。如此反覆練習,即可找到腹部控制用氣的感覺。(2)將氣流吸入腹部,當腹部吸滿後再往胸腔吸氣,這樣即可達到最大的儲氣容量。氣吸滿後,腹肌要有控制的慢慢收縮,使氣流很集中的吹出。同時兩手摸著腹部、腰部,這樣更便於找到腹肌收縮與擴張的感覺。初學者在練習吸氣時,一般容易出現兩肩上抬的現象,以為是吸足了氣,其實不然,這只是假象,並使人肢體緊張,狀態不放鬆。吸好氣要根據需要有控制的慢慢釋放出來,壓力不能太大。吹奏時也有用到鼻子呼吸的,主要看演奏的需要。隨著演奏技術的不斷髮展,現在已出現了循環呼吸。

4.發音。(1)可以先不要發音,先練習送氣,注意找到送氣時順暢、放鬆的感

覺,整個送氣過程都是鬆弛、自然的。在嘴唇位置準確擺好後,舌頭接近哨片,在呼氣和舌頭離開哨片的一瞬間發音,且嘴型一定要保持。高音區的音振動頻率高,這時氣流量要小,要求音色明亮、柔和;而低音區的音振動頻率低,要做到氣流緩、氣量大,才能產生渾厚飽滿的音色。(2)最佳震動點。每個人的嘴型、嘴唇的厚薄、舌頭的長短和口腔的形狀與大小都不一樣,所以含多少笛頭和最佳震動點也不一樣。因此出現了不用型號的笛頭和哨片。怎樣才能找到最佳的震動點呢?可以這樣去做:把笛頭含少面積開始吹奏,然後含的面積逐漸增多地吹奏,到了控制不了的點後(也就是發出叫音時),再向反方向走。在這些點中,可以找出最滿意的音色的點,那這個點就是最佳震動點。之後再找口型的鬆緊點,開始可用很鬆的口型來吹奏,然後漸漸增加口型的緊張度去吹奏,到了吹不出聲音的點後,再向反方向走。

大多人認為單簧管的音色特點是飽滿、渾厚的低音區;圓潤、柔和的中音區;明亮、清晰的高音區。但由於各國的文化等各方面的差異,從而形成了各種流派的音色。美國式單簧管音色是當今世界單簧管音色的發展趨勢。它融合了英、德、法各流派特點,形成了具有美國特點的獨特的單簧管音色效果——寬、松、柔、厚、亮。

我從開始學習單簧管以來,始終把掌握最佳音色放在首位。各種樂器都以它們特有的音色來表現音樂作品所揭示的內容,各種管樂器亦是如此。如何能使我們的演奏令人神往,回味無窮?毋庸置疑,音色可以說是關鍵的一環。

那麼,如何獲得動人、悅耳的音色呢? 正確的基本練習是很重要的。

單簧管演奏基礎-個人經驗詳細的解讀內容

二、正確的基本練習

除了上述正確的口型和呼吸,長音、吐音和運指對音色也有著直接的影響。

1、長音。

長音練習是學習管樂的人每天必做的練習。長音練習包括了正確的口型和氣息的控制,是重要的基礎練習。

(1)在正確的口型準備好後,先將舌頭輕抵在哨片上沿,送氣同時舌頭撤開,送氣要平穩,聲音要吹直。音區較高時,口形要相對夾緊一點,氣流的速度要加快一些;而音區較低則相反,口型略松一點,氣流速度稍緩一點,氣流速度稍緩一點。

(2)做力度變化的長音時,力度的變化以氣流量為轉移,口型與氣流速度不變。力度增強時氣流量增大,力度減弱時氣流量減小,並要做到強而不炸,弱而不虛。長音練習在開始時,可採用“先給氣後抬舌頭”,當練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後,要變為“送氣的同時抬舌頭”。並且不要把長音吹得平淡無味,其實,長音要帶著感情去吹,把感情融入長音練習中,才能在樂曲演奏中更好的表現音樂形象。堅持按照正確的長音練習方法進行下去,才能使每個音都吹得漂亮,並使口型具有一定的耐力,以及抗疲勞性。

2、吐音。

吐音(Staccato)技術是在單簧管演奏技術中比較難掌握的。吐音最常用的兩種方法是:

(1)用舌頭去碰哨片的頂部。

(2)用舌頭貼到下牙,然後把舌頭拱起來去碰哨片。

不管用哪一種方法,要做到以下幾點:

(1)下巴和喉部要保持不變

(2)口型和口腔要保持不變

(3)氣流和氣壓的保持

正確吐音方法的幾個要點:

(1)小:舌尖去碰哨片的頂部,舌根要保持不動,舌尖能及哨片的動作幅度小,觸及哨片的面積小。

(2)快:舌頭觸及哨片到離開的時間短,速度快。

(3)準:舌尖觸及哨片頂端位置準確,舌與手指的動作要協調準確。

(4)靈:發音的靈敏、輕巧。

吐音時經常出現的幾個問題:

(1)吐音時舌頭的動作太大太重,使舌根和喉部也隨之而動,阻礙氣息的流通。

(2)吐音時下巴和臉部肌肉隨之而動,造成口型的變動。

(3)口型太緊,舌頭觸及哨片的面積太大,阻礙哨片的振動。

(4)氣量和氣壓的不足,氣息支持不夠,哨片振動不夠充分。

(5)舌頭與手指的動作不夠協調,影響音質和速度。

吐音練習開始時可以用唱的方法來練習舌頭的動作,一般通用“du、tu、ti、di幾個音節,現在比較提倡使用“du”這個音節。因為發“du”的時候口型和口腔有“哦”的感覺,也符合現代口型的要求,且舌頭的動作比較軟,狀態比較自然。而具體使用什麼音節主要看自己,只要能達到舌頭的動作輕鬆自如的目的就可以了。用樂器練習吐音,舌頭處於觸及哨片喉部的狀態,氣壓先要到位,舌頭迅速離開哨片再發音,而後用舌尖迅速碰哨片頂部,一截斷氣壓,發出斷音。舌尖離開哨片的速度越快,音頭就越有爆發力和更加清晰。剛開始不要要求短的吐音效果,最好用吹長音的方法。在吹聲音飽滿的長音過程中,用舌尖輕且快地去碰哨片的頂部,舌根一定要保持平穩不動,不能有任何氣流和聲音的變化。音的強度要求越小,起音就需要更軟,舌頭就要更輕和鬆弛,否則就相反。而強烈的吐音時,舌頭也不要過於緊張。有一個理論是“想氣息不要想舌頭”,所以要始終保持不斷的氣流和氣壓,用氣息幫助舌頭運動。

吐音有多種,常見的就有普通吐音、重吐、斷音、軟吐音等。這些不同的吐音效果,在於舌頭強度的不同。音的強度要求越小,起音就要求更軟,要求舌頭更輕更鬆弛下來,否則相反。但在做強烈的吐音時,舌頭也不能過於緊張。

3、正確的運指,這是完善技巧的重要環節之一。正確的運指是完善演奏技巧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係到演奏的節奏是否準確、發音是否快捷乾淨、運指是否均勻流暢。

演奏時手指呈半圓弧型,用指墊蓋住音孔,虎口張開,每個手指均要獨立運動。抬指需放鬆,且避免手指抬起太高,動作太大,否則會影響按鍵的準確性,抬指時手指離音孔約一公分。運指時胳膊和手腕要放鬆,抬指時不要猛然發力及在落指時擊打音孔和音鍵,避免造成動作的僵硬。運指過程中,手指的運動方向基本是上下垂直起落的,運指動作要果斷,指關節要保持富有彈性的支持。

(1)在演奏顫音時手指要平均而鬆弛,不要抽動,更加不要用胳膊一起顫動。

(2)舌指結合是最難掌握的一項技術。一般會認為舌頭動作的速度影響了舌指結合的速度,但實際上並非這樣。單做舌頭動作並不難,難就難在舌頭與手指兩者的配合上。練習這一項時,舌頭的感覺和動作跟前面講地吐音方法一樣,但手指的動作更要乾淨利落、平穩均勻。手指與舌頭之間必須要有精確的協調關係,手指的動作是精確而不慌不忙的,開始應該用慢速練習。

(3)練習快速吐音時,運指容易出現時間差問題,這需要更多的注意手指下按的感覺——手掌向裡,手指離音孔更近。當演奏快速經過句時,氣息和手指都需要互相配合,應將氣息灌滿每一個音,並注意每一個音是否清晰。手指越低空間越小,速度就會越快。

單簧管演奏基礎-個人經驗詳細的解讀內容

三、培養音樂美感

單簧管的演奏技術是為了音樂表現服務的,是一種手段並且非常重要,沒有技術就談不上更好的表現音樂形象。所以,正確的基礎練習是成功的基本。我們努力求得技術,但技術不是隻在技術訓練上多花時間就可以求得的,而是要切實下苦功才能得到。但是,我們不能用機械的方法來練習和演奏練習曲和音階,因為他們不但是用來練習運指、吐音和呼吸,而且用來鍛鍊大腦。因為技術形成是大腦記憶支配的肌肉記憶過程,音階和練習曲是演奏樂曲的基礎。

我們強調藝術與技術的結合,強調技術聯繫和大腦及聽覺的聯繫,反對單純的機械練習。單簧管演奏技術、技巧是為一定的音樂內容服務,用以表現一定的音樂形象和思想感情的。不同的技術、技巧可以表現不同的內容、不同風格的音樂。音樂內容是依賴於音樂而存在的,正確地演奏出音樂,就必須有技術能力,沒有技術音樂是一句空話,相反,沒有音樂,技術就成為空洞乏味的機械運動。有的人技術純熟,可以演奏各種高難度的作品,但是沒有想象,並不理解音樂實質,他們的演奏是沒有靈魂的,只能算是機械的聲音。而有的人音樂感覺很好,富有想象力,但是沒有技術的支持,演奏不能得心應手,作品表演不完整,演奏時總有障礙,想完美的表現音樂形象就成了空談。

以上談的是一些單簧管演奏的基本理論和注意事項。在單簧管的學習過程中,好的樂器、好的個人條件是重要的,但科學的練習方法顯得更為必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文中所述的內容,善於思考、注意細節,持之以恆的刻苦的練習。我相信只有正確的打好基礎,才能使自己的演奏技巧日益嫻熟,完善;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努力提高自己的音樂修養和素質,並使得演奏技巧和音樂表現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昇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