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美控股“苏氏兄弟”财技:溢价让上市公司接盘,平价夺走高科技资产

上市公司买卖资产,通常是为了将业绩做得漂亮,但联美控股却以23亿元的价格收购了高铁传媒领域的兆讯传媒,又以丝毫不赚钱的价格将此前买来的高科技资产卖了出去,这样的操作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不过,考虑到两笔买卖的交易对手均与联美控股实控人关系密切,联美控股的两次交易,或许难免利益输送的嫌疑。

联美控股“苏氏兄弟”财技:溢价让上市公司接盘,平价夺走高科技资产

7月31日,联美控股全天收跌6.52%,完全将重组公布第一天的涨幅回吐殆尽。

引发大跌的,或许是重组牵扯出的高溢价与实控人关于借助重组进行“利益输送”的猜想。

7月29日,联美控股公告称,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华新联美以23亿元的价格,收购兆讯传媒100%股份。其中,联美控股受让兆讯传媒99%股权,其全资子公司华新联美受让1%股权。交易方式均为现金支付。

此次交易的对方中,拉萨兆讯投资、拉萨兆讯移动是联美控股实际控制人中苏壮奇、苏壮强100%控制的公司。其中,拉萨兆讯投资持有兆讯传媒61.2%股份,拉萨兆讯移动持有兆讯传媒6.8%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8年6月30日,兆讯传媒的全部股东权益账面价值约为2.65亿元,而联美控股给出的价格为23亿元,较兆讯传媒账面价值溢价率高达769.45%。这较2014年万家文化披露的重组预案中,给出的兆讯传媒 100%股权价格11亿元,增幅高达109.09%。

这一超高收购价格也引来上交所的问询。

为实控人旗下资产上市“排忧解难”

公开信息显示,兆讯传媒成立于2007年,并先后多次试图登陆资本市场。2008年上半年,时任兆讯传媒总裁的程开训便曾表示,计划2009年带领兆讯传媒登陆海外资本市场。

不过,2012年,兆讯传媒在A股提交了IPO申请,甚至进入初审,但在2013年失败;此后2014年,兆讯传媒又计划借壳万家文化,曲线上市,不过在2015年依然以失败告终。

兜兜转转多年,苏壮奇找上了自家上市公司,以7倍溢价将兆讯传媒卖给联美控股,完成兆讯传媒多年来登陆资本市场的梦。

当然,作为上市公司的联美控股也认为兆讯传媒是有价值的。

联美控股方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兆讯传媒所在的高铁传媒市场持乐观的态度,其认为,“相比于停留数分钟的楼宇广告,接受高铁广告的受众平均停留时间超过半小时,播出时间长、频率高,有效传播率更高”。

由此来看,联美控股或许是将分众传媒

作为兆讯传媒的对标对象,并给出了超高的收购溢价。

但不得不指出的是,比分众传媒成立仅晚了两年的兆讯传媒,目前在业绩上,与前者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联美控股“苏氏兄弟”财技:溢价让上市公司接盘,平价夺走高科技资产

据联美控股披露的兆讯传媒未经审计财务数据显示,其2017年营收为3.38亿元,净利润为1.25亿元;2018年上半年的营收为1.55亿元,净利润为0.51亿元。而同期分众传媒的净利润则已达到60亿元、33.47亿元(业绩预告)。

或许是对兆讯传媒抱有极大的信心,兆讯传媒原股东,也即上市公司实控人苏壮奇、苏壮强等作出超高的业绩承诺。

据联美控股披露,2018年-2020年间,兆讯传媒将实现归母净利三年合计不低于5.7亿元,每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5亿元、1.88亿元、2.34亿元。这相当于未来三年,兆讯传媒的业绩增幅将分别达到20%、25%、24%。

事实上,据兆讯传媒2014年的借壳对象万家文化披露的信息显示,彼时兆讯传媒给出的2013-2016年业绩承诺为,归母净利润不低于9962.48万元、1.19亿元和1.44亿元。据测算,增幅分别为19%、21%。

这意味着,兆讯传媒2017年的净利润尚低于其此前给出的2016年的业绩承诺。而如今,兆讯传媒给出了一项增速更高的业绩承诺。

能否如约完成,依然是个未知数。不过,

2017年兆讯传媒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相较于其 2013 年的数据,仅分别上涨了 48.90%和 48.81%,实际上远低于联美控股给出的逾100%的交易作价涨幅。

联美控股“苏氏兄弟”财技:溢价让上市公司接盘,平价夺走高科技资产

另外,据申万宏源在6月29日研报中,给出的业绩预测来看,联美控股2018年-2020年间的净利润分别为12.19亿元、15.99亿元、20.02亿元,增幅也稳定在25%以上。由此来看,实际上,兆讯传媒给联美控股业绩增厚作用,实在算不上明显。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兆讯传媒完全按约定完成业绩指标,上市公司实控人需要进行补偿的金额,实际上也远远低于23亿的收购金额。无论如何,实控人的这笔买卖都稳赚不赔的。

平价卖出高科技资产

事实上,联美控股在高溢价购买兆讯传媒的同时,还将自己高价收购的高科技资产平价卖给了大股东。

联美控股早已有多元化布局的计划,2017年10月底曾斥资逾6亿元,增持信达财险(后更名为国任保险),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在今年年初时,联美控股又大手笔收购以色列3D成像龙头企业Mantis Vision Ltd公司(以下简称为“MV”)逾17%的股权,在3D成像等高科技领域进行布局。

据联美控股4月中旬公布的2017年年报显示,2018年1月,联美控股与MV公司签署了股权投资协议,投资总额为3600万美元,其中约2800万美元认购MV公司增发的D系列优先股,约800万美元受让MV公司原股东持有的股票。交易完成后,

联美控股成为持有MV公司17.36%股权的第一大股东。

然而,时间仅过去半年,联美控股选择将其持有的MV全部股份出售给其控股股东联众新能源。

据7月29日公告显示,联美控股通过向控股股东联众新能源出售全资子公司联美香港的形式,将所持MV的股权全部置出,股权转让价款为等值于2万美元的人民币,同时,联众新能源将代联美香港向上市公司偿还等值于3600万美元的人民币借款。

值得一提的是,2万美元的股权转让款系联美香港实缴注册资本。因此,联美控股此次剥离MV,相当于平价出手,连“利息”都没有收取。

对此,联美控股董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宣称,MV作为新科技公司,其最终产品成型以及投放市场所需要的培育周期较长,因此选择将MV置出,在上市公司体外孵化。

但事实上,今年5月31日,联美控股在投资关系互动平台上表示,最新发布的小米8手机首次尝试了3D结构光技术,而该技术由联美控股投资入股的以色列MV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29日,申宏万源研报基于小米8采用3D技术指出,MV盈利可期。而华创证券在7月30日的研报中,更是直接指出,搭载MV公司3D摄像头模组的小米8透明探索版发布引发热烈反响,而其组模的本土化批量生产已经启动。

由此看来,MV在国内的业务展开在即,但是上市公司却选择将其平价置出。

事实上,除了拿下MV公司17.36%的股权之外,联美控股还于3月23日公告称,与MV公司分别出资500万美元,拟在上海成立一家名为“螳螂视觉科技有限公司”(据申宏万源研报显示,该公司最后命名为“螳螂慧视科技”,二者分别占合资公司50%的股份。

据当时的公告显示,该合资公司是MV公司现有技术以及未来技术的独家授权,承接大中华区(中国大陆及港澳台)业务。

然而,在联美控股此次的股权转让公告中,并未交待该合资公司将何去何从。而据此次联美控股对外所称,“置出MV资产,进行体外孵化”,该合资公司大概率也将一并置出,但500万美元的出资又将如何处置,联美控股也未曾交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