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貸天下謎問:實控人劉軍隱於幕後,合規擦邊球幾時休?

民貸天下謎問:實控人劉軍隱於幕後,合規擦邊球幾時休?

作者@陳憲

近日,南都金融研究所、網貸之家聯合發佈了《廣東地區(深圳除外)網貸平臺合規進度白皮書》,民貸天下以76.21的合規分值居於首位。

對於這個消息,小編並不意外。在熙熙攘攘的備案大軍中,國資+銀行的雙背景,讓民貸天下成立之初就自帶主角光環。但在這耀眼的光芒下,我們往往容易忽略一些實質性的東西。

比如,公司是否存在股權代持?幕後實控人為九合金控的劉軍?站臺CEO為什麼頻繁更換?公司看似穩健的步伐下又暗藏著哪些危機?自投樂產品是不是在打期限錯配的擦邊球?

幕後實際控制人為劉軍?

成立之初,關於民貸天下的介紹很華麗,這大多源於他的背景。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業內對其實際控制人的好奇沒有停止,反而甚囂塵上。

民貸天下在廣州市政府的支持下於2014年末成立,註冊資本金1億元。由廣州基金旗下廣州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中國民生銀行附屬機構民生加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聯合投資,是華南第一傢俱有銀行和國資雙重背景的P2P平臺。

2015年末,民生加銀資管計劃到期退出,該部分股權由民貸天下的員工持股平臺景華博雅接手。當時民貸天下的股東有三家,廣州科技金融創新投資(佔股40%)、北京景華博雅(佔股35%)、九合金控(佔股25%)。

而現在,民貸天下的股權架構是這樣的:廣州基金20%、中青昱誠20%、明德創新20%、景華博雅17.5%、九合金控12.5%、協合匯融10%。

民貸天下謎問:實控人劉軍隱於幕後,合規擦邊球幾時休?

從上述股權結構中,我們可以看到,民貸天下股權變得更為分散,各部分控股比例差距不大。其中,任何兩部分股權若實為一家,公司實際控制人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那麼,民貸天下存在股權代持麼?實際控制人是誰?小編通過查詢大量資料發現了些許蛛絲馬跡。

在民貸天下的官網,股東名單中只列有廣州基金與中青旅。自始至終存在的九合金控反倒是沒有介紹,不免讓人起疑。而官網底部,合作伙伴中赫然出現了紫光閣,兩個八竿子也打不著的平臺是如何聯繫在一起的呢?這個時候,小編的視野鎖定了劉軍。

民貸天下謎問:實控人劉軍隱於幕後,合規擦邊球幾時休?

劉軍何人?公開信息顯示,劉軍曾任中央國家機關工委《紫光閣》雜誌社理事。其為九合金控的實際控制人兼任董事長,通過九合金控間接參股民貸天下。在民貸天下的新聞稿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劉軍是民貸天下的創始人,短暫擔任過CEO、總經理等職位。後來,與其相關的一切逐漸被隱去。現在,劉軍只存在於民貸天下的董事名單。但事實真的這麼簡單嗎?小編接著分析。

首先,景華博雅作為員工持股平臺,目前並未傳出股權激勵實施的消息。民生加銀35%股權的出讓資金此前是由其他兩位股東提前墊付。也就是說,這部分的員工持股尚未真正實現。

而景華博雅現在的股東為周建、閆惺。巧合的是,閆惺同時也是北京匯垠協同投資有限公司(協同工廠)的股東,協同工廠的實際控制人為劉軍。周建則與杜晨光為合作伙伴,後者為九合金控的董事。天眼查顯示,杜晨光與劉軍的關係非常密切,劉軍參與的大部分商業版圖,都可以看到杜晨光的存在。

此外,關於協合匯融的兩位股東鄧瓊與王姝,小編聯繫接近民貸天下的知情人士,對方透露,二者均為民貸天下的普通員工。

前述兩部分股權,九合金控加上任意一部分,其控股比例都將超過廣州基金的20%。若存在股權代持,從實操上看,劉軍為民貸天下的實控人,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不僅如此,官網顯示,民貸天下佔比20%的第二大股東,中青昱誠(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為中青旅金控的全資控股公司。但小編通過天眼查上溯中青昱誠,關係在北京瑞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這裡中斷。中青昱誠與中青旅之間,沒有查詢到關聯。反倒是北京瑞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神奇般的出現在九合金控的股東之列,又與劉軍扯上關係。

民貸天下謎問:實控人劉軍隱於幕後,合規擦邊球幾時休?

中青旅的入股謎團,加深了小編的疑惑。這是第三方數據錯誤,還是公司為掩飾股權代持所佈的障眼法?財經網將上述疑問以採訪函的形式發送給民貸天下,截至發稿,公司尚未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關於股權方面,有一個非常有意思卻被人忽略的細節。在民生加銀退出之際,也就是2015年末,民貸天下曾表示,“廣州基金將逐步增加對九合金控的股權比重,未來將實現對九合的絕對控股,預計在2016年6月份完成收購。”現在看來,這一計劃並未實施。廣州基金沒有入主九合金控,對民貸天下的控股比例也由2015年末的40%下降到現在的20%。

並且,2016年末,民貸天下更換了公司法人,廣州基金的法定代表人劉志軍不再擔任民貸天下的法定代表人。那麼問題來了,廣州基金對於民貸天下的定位到底是謀求控制權,還是財務上的風險投資?其間態度值得玩味。

能夠查詢到的是,廣州基金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投資只有民貸天下和協同工廠。民貸天下曾經在2015年3月參投協同工廠,然後又在2015年7月退出。而協同工廠的實際控制人就是劉軍,三者圍繞劉軍又有了聯繫,這是偶然嗎?

民貸天下謎問:實控人劉軍隱於幕後,合規擦邊球幾時休?

期限錯配幾時休?

在互金的圈子裡,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三個月一換的高管並不稀奇。但這對於有著國資背景的民貸天下來說,這樣的信號不能歸於尋常。

自成立至今,民貸天下現在已經走過了三個年頭。對應的,公司也正在歷經著自己的第三任CEO。

2014年末,李宇加入了民貸天下,並擔任總經理一職,開始負責民貸天下整個團隊的搭建和平臺的運營。

2015年末,伴隨著民生加銀資管團隊的退出,李宇退出,陳挺接棒。此時,民貸天下原高管團隊幾乎已經全部離職,但李宇並不是民生加銀方派駐的代表。

2017年7月,民貸天下產品副總裁李海清開始以CEO的新身份出現在公眾視野。

雖然高管的變動屬於正常流動,但民貸天下一年一換的頻率,也變相的印證了外來和尚不好唸經。相比之下,同樣曾出現在新聞中的創始人CEO劉軍,依然堅挺著。或許,這些流水的CEO具備高學歷、高資歷,對平臺而言,只是再好不過的增信。

最新的消息顯示,民貸天下資產端副總裁黃柳華已於2017年末加入了團貸網。短期內,這對民貸天下來說可能是個不小的打擊。因為資產端,一直是民貸天下的心結所在。

民貸天下謎問:實控人劉軍隱於幕後,合規擦邊球幾時休?

2015年末,有業內人士對媒體表示,民貸天下一開始的定位是打算大力推進的票據產品、保理產品,但涉水情況並不理想,在資產端的開發似乎遇到難度。到了2016年末,根據年度運營報告顯示,此時公司存在民保理、民保貸、民融租、民銀通等產品,可能涉及P2P+保理等模式。並且,當時民貸天下還與廣東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南京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有合作。

民貸天下謎問:實控人劉軍隱於幕後,合規擦邊球幾時休?

隨著P2P監管的趨嚴,公司所嘗試的部分模式開始行不通。P2P+保理等打包的資產證券化不能做,也無法與金交所合作,產品標的也出現了100萬限額。這對於擅長做企業貸款的民貸天下來說,無疑是個嚴峻的考驗。

2017年,公司的運營報告開始看不到各產品的投資額佔比,只有成交數據。現在,官網顯示公司產品涉及消費金融、汽車金融、小額供應鏈、信用貸。資產端迎合監管的小額化趨勢非常明顯,但在這一塊,民貸天下的優勢是不是需要打個問號?

時過境遷的不止上述這些。小編髮現,現在的民貸天下,也在打著產品期限錯配、自動投標的擦邊球。

我要投資項目列表中,自投樂系列產品的投資期限與項目期限並不一致。以自投樂項目ZT20180315012為例,授權服務期限為30天,匹配了多個項目,項目期限有12個月、15個月、60個月的。在超過授權服務期限後,平臺自動延長服務期。該項目需要簽署自動投標服務合同、以及授權委託書,以此,平臺也就規避了監管所說的期限錯配的概念。

民貸天下謎問:實控人劉軍隱於幕後,合規擦邊球幾時休?

確切的說,這種自動投標產品中的短期資金匹配給長期限借款標的,在行業內普遍存在。比如三個月的自動投標產品所匹配的借款往往超過三個月,甚至是1年以上的產品。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了資金站崗,但同時,風險依然存在。

眾多期限、金額不一的借款項目集合成為一個債權池,借款人對項目情況所知甚少。自動投標代替投資人行使決策權,該做法合規的爭議性依然存在。作為廣州地區的網貸標杆型企業,不得不說,在這一點上民貸天下是讓人失望的。或許,曾經風光無限的民貸天下,今時已不同往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