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980即將發布背後:當年K3處理器根本就不是展訊聯發科的對手

麒麟970自2017年10月在華為mate10 上首發以來,一直是華為中高端手機的標配。近日華為在深圳發佈的nova 3,同樣使用了這一處理器。華為手機產品線負責人何剛還透露,麒麟980芯片已經接近研發尾聲,發佈會將於9月份的IFA期間舉行。

麒麟980即將發佈背後:當年K3處理器根本就不是展訊聯發科的對手

麒麟925

“我們現在做終端操作系統是出於戰略的考慮,如果他們突然斷了我們的糧食,Android 系統不給我用了,Windows Phone 8系統也不給我用了,我們是不是就傻了?同樣的,我們在做高端芯片的時候,我並沒有反對你們買美國的高端芯片。我認為你們要儘可能的用他們的高端芯片,好好的理解它。只有他們不賣給我們的時候,我們的東西稍微差一點,也要湊合能用上去。主要是讓別人允許我們用,而不是斷了我們的糧食。斷了我們糧食的時候,備份系統要能用得上。”任正非曾說:“我們在價值平衡上,即使做成功了暫時沒有用,還要繼續做下去。但是如果個人感到沒希望了,可以通過循環流動,流動到其他部門,換新人再來上。我們可能堅持做幾十年都不用,但是還得做,一旦公司出現戰略性的漏洞,我們不是幾百億美金的損失,而是幾千億美金的損失。我們公司今天積累了這麼多的財富,這些財富可能就是因為那一個點,讓別人卡住,最後死掉。這是公司的戰略旗幟,不能動掉的。”這種極具前瞻性的戰略思想對華為的影響無疑是深遠的。

其實早在2004年,華為就成立了獨資子公司海思半導體。在那個還是功能機的時代,華為已經開始自己研發手機芯片。在今天看來這是相當超前的動作。

2009年,華為發佈了K3。K3處理器,是一款面向公開市場,與展訊、聯發科等一起競爭山寨市場的處理器,當時華為自己的手機都沒有使用這款處理器,最終K3根本就不是展訊、聯發科的對手,然而即使K3失敗,華為也仍舊沒有放棄。

麒麟980即將發佈背後:當年K3處理器根本就不是展訊聯發科的對手

麒麟970

2012年,華為推出了K3V2處理器,它採用的是當時已經算不上先進的40nm工藝,GPU兼容性也不好,這次華為把K3V2運用到自己的旗艦手機上。雖然K3V2也不算成功,但是它打入了市場,獲得了一定量的經驗。

2013年,華為發佈了麒麟910。麒麟910上,華為用上了自研的Balong710基帶。華為花了9年時間研發了自己的基帶,又由於自己在通訊領域深耕多年,DSP本就不落後於人,於是麒麟910真正意義上算得上成功了,而相比於K3V2用的40nm工藝,麒麟910用的是28nm工藝製程,極大地改善了功耗。

隨後華為相繼發佈了麒麟920、925、928。2014年華為發佈了華為Mate7和榮耀6PIUS,這兩款都搭載了麒麟925。Mate7是一款主打高端手機市場的商務機型,當時華為對高端手機期望並不高,甚至可以說做好了失敗的打算。然而令華為沒有想到的是這款手機一投放市場,立刻成為了2015年的爆款,在長達大半年的時間裡,華為都無法保證供貨正常,也正是有了Mate7的成功,中國國產手機才正式開始搶佔高端市場。

近期華為宣佈將於2019年推出支持5G的麒麟芯片,並於2019年6月推出支持5G的智能手機,讓需要更快速度的消費者儘快享受5G網絡提供的極致體驗。

麒麟980即將發佈背後:當年K3處理器根本就不是展訊聯發科的對手

華為全球首款5G商用基帶芯片巴龍5G01

可以這樣說,如今華為麒麟芯片的成功並不是偶然的,這是華為對芯片的高度重視、提早行動和堅持不懈的結果。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今在其他國產品牌還在使用別人芯片、常常受制於人的時候,華為通過自主研發的麒麟芯片使自己獲得了主動權,並實現了很好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