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如何早發現早治療!

肺心病,如何早發現早治療!

什麼是肺心病

肺源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指因支氣管-肺組織、胸廓或肺血管病變致使肺血管阻力增高,產生肺動脈高壓,繼而使右心負擔加重、右心室肥厚,臨床上伴有肺、心功能不全表現的疾病。根據起病緩急和病程長短,可分為急性和慢性肺心病兩種。

肺心病,如何早發現早治療!

急性肺心病是由於肺動脈栓塞、廣泛的肺小動脈栓塞及其炎症等引起,肺動脈壓力急劇增高,使右心室急性擴張,導致急性右心衰竭,在我國較為少見。絕大多數的慢性肺心病是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發展而來,其發病年齡、性別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同,在我國是一種發病率很高的疾病,平均患病率約0.48%。寒冷及潮溼地區的發病率較溫暖地區為高,高原地區較平原地區為高,吸菸者較不吸菸者為高。

發病過程緩慢隱潛

由慢性肺部疾患發展到肺源性心臟病的過程緩慢隱潛,早期診斷比較困難。患者可有長期的咳嗽、咯痰、氣喘、胸悶不適等呼吸道疾病症狀,常常掩蓋了肺心病的臨床表現。隨著肺動脈壓的增高,患者會感到容易疲勞,動則氣急,心動過速等。如果肺動脈高壓起源於肺血管疾病,更易出現胸痛。

肺心病患者根據其心肺功能代償程度的差異,臨床表現也各異。在肺、心功能代償期(緩解期),慢性咳嗽、咳痰或哮喘反覆加重,逐步出現乏力、厭食、胸悶、氣急、心悸等,並可伴有紫紺、低熱。體徵可表現明顯的肺氣腫,心濁音界多正常。而到了肺、心功能失代償期(急性加重期),因右心衰竭表現為心悸、氣急、上腹脹痛、胃納減退、噁心、嘔吐等,患者紫紺明顯,心率加快,可伴有心律失常;同時,呼吸道感染常誘發呼吸衰竭的急性發作,由於肺、心功能均受到影響,氣體交換障礙比單一的心臟或肺臟病變更為嚴重。

肺心病,如何早發現早治療!

綜合評判分期處理

肺心病的診斷,須根據肺、胸疾病史,體徵,X線和實驗室的檢查資料,以及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肺功能等結果綜合評判,並須與冠心病、風溼性心臟病、原發性心肌病、縮窄性心包炎等鑑別。

肺心病是呼吸系統病變的晚期表現,即使在病情緩解時,患者的健康狀況往往也很差。絕大多數肺心病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併發肺氣腫的後果,因此積極防治這些疾病,是避免肺心病發生的根本措施。包括:基礎疾病的治療,戒菸,避免接觸汙染空氣,適當鍛鍊身體,增強免疫力等。

肺心病的治療按不同病程分別進行處理。緩解期無心、肺功能衰竭者,以治療肺部慢性疾患為主,著重鍛鍊腹式呼吸。慢性肺心病的急性發作往往由呼吸道繼發感染引起,治療的原則是積極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呼吸功能。合理給氧及使用呼吸興奮劑,糾正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糾正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平衡,控制心力衰竭。必要時果斷及時進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合理使用呼吸機,積極處理併發症。

3級預防尤為重要

慢性肺心病預後較差,病死率約在10%-15%。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的肺心病,5年存活率為20%-77%不等。由於肺心病的發病率高,預後差,因此人群的防治工作尤為重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引起肺心病最常見的病因,我國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40歲以上的成年人總患病率高達8.2%。由於患者的消極態度和悲觀情緒,使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防治工作較為滯後,從最初的慢性咳嗽、咳痰、胸悶,逐漸到肺功能的下降,活動後呼吸困難,生活質量下降,繼而出現後期的肺心病和呼吸衰竭。

現代醫學對於慢性疾病的管理模式,主張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任何一種疾病從發生、發展到結局可分為3個階段:發病前期、發病期和發病後期。現代醫學提出相應的3級預防觀念:1級預防是病因(發病前期)預防,控制危險因素。 2級預防即臨床早期(發病期)預防,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 3級預防即臨床(發病後期)預防,防止疾病惡化,預防併發症,延長生存時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1級預防是戒菸,90%以上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正在或曾經吸菸,戒菸無疑是治療的基礎。此外,要減少職業接觸和室內外空氣的汙染。 2級預防要做到“三早”:早發現,典型的臨床表現為慢性咳嗽、咳痰以及活動後氣急,但由於個體存在差異,表現可多種多樣,部分甚至沒有症狀,需儘早發現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早期信號,及早就醫;早診斷,肺功能檢查可作為診斷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金標準,有必要普及肺功能檢查,發現早期肺功能損害的患者;早治療,可延緩肺功能的進行性下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此外,大型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支氣管舒張劑應早期有規律地使用,可持續改善呼吸道的阻力,避免疾病反覆急性發作,對延緩疾病進程有重要作用。

肺心病,如何早發現早治療!

肺心病,如何早發現早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