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將領張發奎爲何被稱爲「張發癲」?

荒漠甘泉1440


1927年8月1日,被稱為“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的八一南昌起義爆發。起義的主要軍隊為賀龍的第20軍和葉挺的第24師等原國民革命軍部隊,而這兩支部隊都隸屬於張發奎的第二方面軍。



三大起義中的另兩場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起義的主力部隊,依然都出自張發奎在第二方面軍。也因此,新中國的十大元帥中,其中有八人,曾經是張發奎的部下。


作為北伐名將,張發奎在國民黨軍隊內的資歷很老。早在1912年,張發奎就已經加入同盟會。1922年成為孫中山總統府大本營警衛團的三營營長,而另兩個營長,分別是大名鼎鼎的薛嶽和葉挺。1926年,國民政府誓師北伐,屢立戰功的張發奎已經成為了北伐軍第四軍12師師長。

北伐戰爭中,張發奎再次發揮了自己“張發癲”本色,面對北洋軍閥,張發奎率部敢打敢拼,屢克強敵,為第四軍最終打出“鐵軍”的榮譽,立下了赫赫戰功。而張發奎也因功最終升至第二方面軍總指揮。

1927年4月,寧漢分裂後,張發奎率第二方面軍,擁護了同為廣東人的汪精衛,並多次率部討蔣。在蔣桂戰爭、中原大戰等多次大戰中率部反蔣,但均遭失敗。尤其在中原大戰後,張發奎與桂系組成聯軍遭遇大敗,張發奎的第四軍僅剩兩團,張發奎徹底失去了自己的根基部隊。

失去部隊,又屢次反蔣的張發奎,在國民黨內再無權力。1937年,被蔣介石重新啟用的張發奎曾擔任第八集團軍總司令等職,並率部參與了淞滬會戰、武漢保衛戰等戰役。雖然表現並不差,但由於沒有自己的親信部隊,張發奎再無北伐戰場上“張發癲”的出色表現。



抗戰勝利後,張發奎先後擔任了廣州行轅主任、陸軍總司令等職,但並無實權。國民黨敗退臺灣後,張發奎到香港定居,從此一直在香港居住。1980年於香港病逝,終年85歲。


鳶飛九天2018


1944年的“豫湘桂戰役”中,第四次長沙保衛戰失利,由於守城主力第四軍的潰敗,軍長張德能被蔣介石下令槍決,這位張軍長是時任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的侄兒,坊間傳說,作為報復,張發奎不久以後就以擅自撤退的罪名,槍斃了駐防全州的中央軍第93軍軍長陳牧農(黃埔一期)。這一命令的執行並沒有報送重慶軍法總監處,而且執行人還是桂系干將桂林警備司令韋雲淞,所以確實有蹊蹺。



張發奎是粵軍本土系重要成員,畢業於廣東陸軍小學、武昌預備軍官學校,早期同盟會員。孫中山大元帥府警衛團的三名營長,後來個個是名動民國的重要將領,分別是張發奎、薛嶽和葉挺,注意全部是廣東籍。在孫中山早年的班底中,浙江人蔣介石雖是親信,但遠沒有廣東籍人物吃香,孫中山逝世後留下的國民黨核心團隊清一色廣東人,汪精衛、胡漢民、廖仲愷、李濟深、許崇智等,他們與孫中山公子孫科形成了國民黨內重要的一派“粵系”,張發奎就是這個派系的重要軍事將領。

1925年7月,粵軍第1師與大元帥府警衛團、鐵甲車隊合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長是粵軍元老李濟深,張發奎任該軍獨立旅旅長,從此開始了在第四軍的軍旅生涯,北伐開始時任該軍第12師師長。大元帥府鐵甲車隊乃是葉挺獨立團的前身,共產黨員較多,因此第四軍在北伐初期戰鬥力非常強悍,在湖北連克賀勝橋、仃泗橋等要地,被譽為“鐵軍”,張發奎因作戰有功於1927年1月升任第四軍軍長。



正是因為所屬派系的問題,張發奎在政治上始終跟粵系搞在一起,北伐軍佔領長江流域之後,張發奎力挺汪精衛的武漢國民政府,所部已經擴編為第二方面軍,成為武漢方面的軍事支柱,自然成為蔣介石南京政府的政治對手,在汪精衛的策劃下,第二方面軍還曾調兵“東征討蔣”。所以張發奎沒能成為蔣介石的嫡系,寧漢合流之後,一直並不得志。

更要命的是,1927年7月底,隸屬第二方面軍的賀龍第20軍、葉挺之第24師分別以“東征討蔣”的名義集結於南昌,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動了“八一南昌起義”,讓張發奎在國民黨內部十分被動,一度遭到政治上的不信任;“屋漏偏逢連天雨”,是年底,第四軍留守廣州的警衛團、教導團又舉行了“廣州起義”,包括“秋收起義”的主力部隊: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也算是第四軍系統,這下張發奎滿嘴是舌頭也說不清楚了。



有趣的是,因為三大起義莫不與之有關,所以開國將帥中不少人是張發奎的老友或曾經的部下。

在其後的幾年裡,為了幫助汪精衛與蔣介石爭奪最高權力,張發奎率領部分粵軍數次反蔣,均未成功,親信大將薛嶽後來也投靠了陳誠。在1930年的中原大戰中,張發奎與李宗仁組成聯軍支持馮閻,再次被蔣介石的部隊擊敗,第四軍被打的只剩下兩個團,從此張發奎失去了基本部隊,心灰意冷,不再爭雄,一度寄居廣西李白之處。但是民族大義不虧,比較曾經的政治盟友汪精衛的投敵叛國,張發奎抗日立場堅定。

抗日軍興,張發奎作為老資格的北伐名將被重新啟用,先後任淞滬戰場第8集團軍總司令、武漢會戰第二兵團總司令、第四戰區司令長官等職,對抗日是盡了力的,可惜由於沒有基本部隊(第四軍已經中央化),在那個無兵即無實權的年代,抗日成績平平。抗戰末期被任命為直屬陸軍總司令部的第二方面軍司令官,與盧漢、湯恩伯和王耀武同級,1949年任陸軍總司令,儘管級別很高,由於非蔣嫡系,基本是虛職。



所謂“張發癲”的名號,是指張發奎年輕時作戰風格野蠻兇悍,戰至酣時一定大喊“丟你老母”率隊衝鋒,本人也喜歡自稱韶關野人,當然,這都是早年東征和北伐時期的名號,到1927年張發奎接任李濟深的第四軍軍長職務時,已成高級將領,不再有親自上陣的機會,這個名號也就慢慢淡下去了。

1949年辭職閒居香港,1980年同地病逝,抗日名將,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抗日戰爭時期與薛嶽合影)


度度狼gg


近代的廣東因為特定的政治環境走出了不少革命黨人,他們以孫中山為首而共同致力於革命,張發奎便是眾多粵系將領中的一位。而當年孫中山先生的警衛團有三位營長,日後都成為了大名鼎鼎的人物,一個是薛嶽、一個是葉挺,還有一個便是張發奎。



而張發奎能在中國近代佔有一席之地,日後更是位居國民政府二級上將,完全靠的是他在東征北伐時的表現,這也換來了時人對其“張發癲”的稱謂。在早期的國民革命軍中,有兩支非蔣非黃埔部隊可謂大放異彩,成為了北伐的主力部隊,一個是大名鼎鼎的鋼七軍,也就是桂七軍,還有一個便是粵系的鐵四軍,而張發奎便是鐵四軍的軍長。當時北伐名將葉挺率領的獨立團便隸屬於鐵四軍,而這也是葉挺獨立團大多為廣東人的一個原因。



之後的張發奎憑藉北伐時期的資歷成為了國民黨軍隊中的高層人物,在抗日戰爭時期便位居戰區司令長官,在八年抗戰期間多有建樹,參加過淞滬、武漢等多次會戰。但張發奎打仗還算厲害,算是一名合格的高級指揮官,但在政治立場上,他卻幾度沉浮。



張發奎的革命傾向於孫中山的立場,因而他不反共,所以他的第四軍有大批的共產黨員,但他卻不能堅定自己的志向。在老蔣清黨後,張發奎支持的一向是汪精衛,他對待汪精衛就像追隨孫中山一樣,但是之後的汪精衛也投入了老蔣反共的懷抱,寧漢合流,而他卻不能堅定自己的政治立場,也投向了老蔣的懷抱,後來和老蔣又有過多次對立,這也是張發奎性格上的一大弱點,沒有自己堅定的信仰。

縱觀其一生,從國民革命軍到軍閥,從軍閥到抗日名將,無論站在那個立場,“張發癲”一向把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就這一點而言,他絕對算國民黨高級將領中的一個異數。您的點贊,我的動力;您的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您好,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


歷史之絕唱


張發奎是一員猛將,抗戰中多有軍功。之所以他被稱為張發癲,源於他年輕時率領的東征軍,在紫金山用一個旅200人和叛軍陳炯明林虎部一萬餘人展開大戰。

這一仗為東征中最為慘烈一戰,張發奎奮不顧身,衝鋒在前,身先士卒,作戰猶如癲狂一般,最後林虎部支撐不住,全線崩潰,這就是發癲這個稱號的來歷。 實際上,陳炯明一度想拉攏他,寫信說,

師生之情,愛護之心始終如一,希迅速來歸,免貽後悔。

其實說起張發奎,可不僅僅是發癲,而是一個儒將。他在東征陳炯明時發跡,北伐吳佩孚,賀勝橋一戰贏得鐵軍榮譽,奠定了其在軍中的地位,成為粵軍首領。

但是就像粵人康有為、梁啟超、陳炯明、許崇智、餘漢謀、陳濟堂、汪精衛、胡漢民等在近代中國政治舞臺上先威後衰的情勢一樣,張發奎也經歷了一個高開低走的過程。主要原因在於政治傾向多變,有些事情多投機心理。

總體來說,張發奎儒雅有餘,霸氣不足。外戰有餘,內戰失利,由於是粵人,早年他必須站在汪精衛一邊,之後和陳濟堂一起,反蔣失利後,幾度損兵折將,海外出走。抗戰時鹹魚翻身,在戰場上痛擊日寇,大顯身手。然而好景不長,內戰時便賦閒在家,放馬南山,直到1980年在香港病逝。早年風光有理想,晚年激流勇退,也可以說是頗有智慧。

本期特約作者.一碗涼粉,傳訊君對原文略有改動。


歷史傳訊社


粵系將領張發奎

由於孫中山先生就是廣東人,並且將革命的最佳目的地就放在廣東,而孫中山創立的興中會的活動範圍還是廣東,到孫中山最後落腳的地方,當然也是廣東。

孫中山1925年去世之後,留下的革命骨幹,廖仲愷、胡漢民、汪精衛也都是廣東人,所以,廣東一直都是革命搖籃。

張發奎作為粵系軍閥中的一員驍將,在革命時期,一直唯孫中山先生馬首是瞻,1922年陳炯明叛變後,張發奎拒絕聽從陳炯明的調遣,當時張發奎只是一個營長。孫中山重返廣州後,開始討伐陳炯明,在1925年的國民革命軍第四師中,張發奎擔任獨立旅旅長,後因功升任為師長。

在攻擊孫傳芳的戰鬥中,張發奎率領葉挺的獨立團屢立戰功,1927年張發奎晉升為第四軍軍長,第四軍因此也被稱為鐵軍。

從此也奠定了張發奎在粵系將領中的地位。

張發奎為什麼被稱為張發癲

其實從升遷就可以看出,張發奎1922年就是一個營長,1923年擔任團長,1925年升任師長,到1927年升任軍長,可以說,張發奎全是靠打出來的。

作為一個廣東人,張發奎很有明末時期大將袁崇煥的風範,在行軍打仗的時候,經常爆粗口,而且張發奎自稱韶關野人,作戰勇猛異常,在戰鬥中經常以一當十,以少勝多。

在軍閥混戰時期,各路軍閥相互討伐,尤其是繼承了湘軍、淮軍後期一打仗就跑的習慣,即使到了北洋時期也沒能改變,但是到了北伐時期,國民革命軍那是保鏢不白僱,有事真上啊!

而張發奎作為最敢於拼命的北伐軍(聽別人說,廣東在清末的時候兩個村子打仗都會架大炮。。。)在別人看來當然像瘋了一樣。

所謂,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正是這個原理,在悟空問答上有一個問題,也是縱橫答的比較火的問題之一,就是為何幾萬北伐軍能夠擊敗幾十萬北洋軍,我認為士氣也是一方面,狹路相逢勇者勝,張發奎的發癲實際就是勇敢,該亮劍的時候就亮劍。

北伐過後的張發奎

雖然在北伐中一騎紅塵,成為國民革命軍中比較繞眼的一顆將星,緊接著就迷失在國民黨內的政權鬥爭上了,張發癲,只懂得打仗之道,哪裡懂什麼政治。

因為張發奎是粵系,因此一直支持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國民政府,反對蔣介石,曾經率部要東征蔣介石,但是緊接著汪精衛也叛變革命,和蔣介石沆瀣一氣,開始反共。

由於張發奎的隊伍裡面有很多共產黨員,因此,在南昌起義的過程中,大部分都是張發奎所部,因此,有說開國十大元帥,八個在張發奎手下任過職,其中也包括葉挺。後來葉挺召集南方八省的游擊隊組建新軍的時候,特別跟老蔣要新四軍的稱號,緣由就在張發奎這裡。

在後來的國民黨的多次討蔣鬥爭中,張發奎都甘當先鋒大將,自己的鐵軍也被打的稀碎。

後來在抗日戰爭中雖被老蔣重新啟用,其實也擔任一些沒有沒有實際兵權的職位,雖然一直身居高位,但是由於不是老蔣的嫡系,也不得重用。

可以說,張發奎的軍事生涯最閃耀的時候,還是革命期間發癲的那段時間吧!


史論縱橫


張發奎,粵北三虎將之一,另外兩個分別是陳可鈺、薛嶽,曾經說孫中山警衛團的營長。

張發奎其人,確實是一員虎將。北方戰爭時候,張發奎的第四軍,攻城拔寨,立下赫赫戰功,被贈予“鐵軍”稱號。順帶一提的,葉挺獨立團,便是隸屬於第四軍。


至於張發奎之所以被稱為張發癲,中間還有一個故事。

張發奎自稱是韶關野人,作戰風格相當野蠻。在第二次東征討伐陳炯明的戰役中,張發奎擔任旅長,手下兩千人左右。再一次戰鬥中,張發奎部隊遭遇了陳炯明一個1萬多人的部隊。

此時敵軍已經完成了對張發奎的包抄,按照一般結局,張發奎部隊極有可能被全吃掉。但張發奎可不這麼認為,親自扛著一把機槍就衝了上去。手下的士兵一看,老大都上了,沒什麼好怕的,都是嗷嗷的叫著衝了上去。



敵軍一看,沒見過這架勢啊。沒見過被包圍了還這麼不要命的部隊,一下子傻眼了,被張發奎連續突破了七處防禦。等到了半夜,援軍到了,擊潰了敵軍。

經此一役,張發奎以少勝多,威名傳遍全軍,獲得張發癲的綽號。


小鎮月明


張發奎一生歷經護國、東征、南討、北伐、抗日,指揮風格歷來勇猛頑強,好象兇悍瘋狂得不知道生命可貴。那是給他騙了,他絕對不鹵莽憨直的人,相反比一般的將領更機警聰明。我從不認為那些外表粗豪,貌似粗鄙的將領是豬頭三,誰要這樣認為,誰才是豬頭三。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是小兒群毆。帶兵打仗輸的就是命,稍有不慎,小兵時代就人死屌朝天了,還讓一個只知悍勇的人順利活下來當將軍?勇只是帶兵用兵的具體手腕,看上去所謂粗魯的猛將,無非是政治上扮豬吃老虎或軍事上扮老虎吃豬而已,騙騙心無城府的對手可以,騙老奸巨滑者,就難了。

張發奎喜自稱韶關野人,其作戰風格也的確野蠻兇悍,戰至酣時便大喊“丟你老母”助威。什麼樣的鳥人帶什麼樣的兵,張統率的部隊也跟染此習,作戰喜粗言穢語相伴。

第二次東征,張發奎任第一獨立旅旅長,率全旅不到兩千人,在紫金縣熱湯圩與陳軍林虎部的黎生、李易標、李雲復萬餘人迎面相撞,莆一接觸,敵軍立即把兵力展開,兩翼齊出越過張部,迂迴包抄。兵力懸殊,軍陷絕境,換一般的軍隊恐怕立即膽寒。張發奎和黃琪翔、許志銳、對望幾眼,大家互相點點頭知道今番不能善了,只能死裡求生,殺出一條血路,否則只能草繩綁骨回,好在全旅老兵多,士氣高。

張遂把帽子一扔,挽起袖子,對部下大喊“有前無後、打死罷就,丟佢老母,衝!”親自拖挺機槍往前衝,勢若瘋虎。長官都不惜命,當小兵有什麼好說的,獨立旅官兵狂呼著“叼佢老母”一遍一遍發起白刃衝擊,連破林部七處陣地,站穩了腳跟。入夜後援兵至,立即向林部猛攻,戰至第二天下午,林部支撐不住,全線崩潰。

是役,為第二次東征最為慘烈之戰,張旅以一千破一萬,驍勇之名,傳遍全軍,因此張發奎的綽號又多了一個“張發癲”。這便是“張發癲”這個稱號的由來。


回答不易,喜歡的讀者朋友煩請點個贊,謝謝!另外可關注本人頭條號(ID:連陽標統)及微信公眾號(ID:架勢堂關防),我將帶給大家更精彩的內容!


連陽標統


1927年一月,武昌粵僑聯誼社贈送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一面鐵盾牌,上書“鐵軍”,時任第四軍軍長就是張發奎。張發奎廣東韶關人,曾經擔任孫中山侍衛。

1920年八月在與桂系的戰鬥中,張發奎隻身入敵群奪取新式步槍兩支。以此軍功晉升上尉副官。隨後在惠州攻堅戰中,張發奎出任敢死隊督戰長。張發奎喜歡自稱韶關野人,作戰風格野蠻兇悍。第二次東征討伐陳炯明,張發奎任第一獨立旅旅長,在紫金縣與陳軍林虎部萬餘人迎頭相遇。而張發奎只有2000人。

林虎立即展開軍隊,準備包圍張發奎全旅。張發奎絲毫不懼,親自拖著機槍往前衝,如風虎一般。獨立旅士兵見旅長拼命,於是三軍效命,奮力衝殺。連破林虎七處陣地,穩住了陣腳。半夜援軍趕到,林虎大敗。


這場戰鬥是東征最慘烈的一次,張發奎驢以少勝多,驍勇之名傳遍全軍,張發奎就得了這麼一個綽號“張發癲”。

1927年北伐 張發奎帥鐵軍與奉軍在河南展開大戰,鐵軍官兵前赴後繼,勇往直前。由於缺少子彈,往往三四槍後就是白刃戰。前隊倒下,後隊踏屍而過。華南虎壓倒東北虎 大敗奉軍。張發奎的鐵軍遂名揚天下。


滄海歷史春秋


張發奎,廣東韶關人,著名的抗日愛國將領,孫中山先生的堅定擁護者!

在國軍的將領之中,陳發奎算是一個異數。

他一不貪汙,二不怕死,無論是北伐戰爭,還是抗日戰爭,他率領的軍隊都是敢打敢拼的。

北伐戰爭期間,他的十二師和葉挺的獨立團同屬有“鐵軍”稱號的第四軍。

這位自稱“韶關野人”的抗日名將,之所以能得到一個“張發癲”的外號,和他一次野蠻兇悍的戰鬥有關。


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廣州國民政府對盤踞在粵東的陳烔明發起了第二次戰役。

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旅旅長的張發奎,在進軍的途中,於粵東的紫金縣熱湯圩和陳軍林虎部萬餘人相遇。

剛一接觸,林軍立即將兵力展開,兩翼齊出,打算迂迴包抄張發奎部。

兵力懸殊、軍陷險境,這對指揮員和士兵來說,沒有一定的敢戰精神,結局就只有一條,全軍覆沒。

但張發奎的獨立旅不一般,他們不怕死。

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

張發奎根本無懼對方的兵力優勢,他親自拖了一挺機槍往前衝,嘴裡還“叼你老母”的發洩著怒火。

張發奎的這種不要命的打法,讓獨立旅的士兵都悍勇異常,他們就像吃了瘋藥一樣,狂喊著“叼你老母”發起了白刃戰。

兩千人的革命軍,硬是連破林虎部的七處陣地,並堅持到了援軍的到來,隨即轉守為攻,擊潰了林虎部。

熱湯圩一戰,是第二次東征中最激烈的一仗。張發奎以兩千破一萬,驍勇之名名震廣東。

這種打起仗來的發瘋樣子不僅讓自己人敬服,也讓對方心有餘悸。

正因為如此,張發奎從此多了一個“張發癲”的外號。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清末民初,廣東人是出過很多風雲人物的。比如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戊戌變法中的康有為和梁啟超,國父孫中山、甚至汪精衛。但是,在軍界,卻很難出一個像張作霖、吳佩孚甚至閻錫山、李宗仁那樣的軍事強人。作為廣東人的張發奎,其實是一個例外。

張發奎最大的功績還是在北伐的時候,那個時候的他可以說在北伐戰爭中騰空而起,成為了最為耀眼的將軍之一。北伐期間,他擔任第十二師的師長,連克醴陵、平江,緊接著撲向了荊楚門戶汀泗橋、賀勝橋、會攻武昌,戰江西馬回嶺,進軍河南。第四軍被譽為“鐵軍”,而張發奎則被稱為“鐵軍英雄”。

那個時候的張發奎才30歲,便能夠立下赫赫戰功。南昌起義的時候,張發奎已經成為第二方面軍總指揮。新中國的十大元帥中,八個元帥便是他的手下。當時張發奎的手下劉伯承、聶榮臻、陳毅、賀龍、朱德、林彪、葉劍英、徐向前等人都參加了南昌起義,併發揮了重要作用。


至於說張發奎為什麼被稱為“張發癲”,主要還是他攻擊勇敢、具有壓倒一切敵人的氣概。張發奎出身社會底層,對民間疾苦耳聞目睹,加上北伐的目標和他追求相一致,使得他能夠心甘情願的赴湯蹈火,奮不顧身。

在民國時期,張發奎這個人做人非常有原則,治軍也非常嚴謹。比如張發奎要求官兵嚴格執行四大禁令,三大公開。但是,同時有非常關心部下的疾苦。比如在攻打河南的時候,張發奎在得知士兵已經喝粥兩天的情況下,立即用所存的糧食來做飯。那個時候醫療條件有限,傷員不能及時救治,因此不少傷員不治身亡。張發奎得知以後,立即找唐生智來解決這個問題。

張發奎畢竟叫做“張發癲”,也幹過很多發癲的事情。比如1939年的時候,白崇禧被降級,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管理軍政。當時由於陰雨連綿,存放彈藥的庫房管理不善,彈藥其了化學反應,經常冒白煙。張發奎天天派人詢問,而當時的何庫長則說“沒威脅”。

後來,彈藥庫發生了爆炸,上校專員以上的人死了12個,另外還有很多輕重傷者。張發奎看著這些殘缺的屍體,於是要把這個庫長殺了。只可惜這個人是參謀總長何應欽的侄子,因此決定將這個庫長押送到重慶。在當時,一旦到了重慶,人的命肯定就保住了。張發奎好不讓步,堅持把這個庫長殺了。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