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馬巴村:兒時「零食樹」助村民告別「苦日子」

甘肅馬巴村:兒時“零食樹”助村民告別“苦日子”

村民向記者展示剛採摘的樹莓。 王小英 攝

中新網蘭州8月1日電 (艾慶龍)“誰能想到兒時的‘零食樹’成為了‘致富樹’。”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上灣鄉馬巴村村民張雪梅採摘著樹莓,零散的泛白頭髮隨著動作起伏“飛舞”著。

大半輩子都與土地“打交道”的村民王秀芳對於樹莓的認知,始終停留在零食的概念上。她告訴記者,兒時,村莊邊緣處就有野生樹莓樹,樹莓“紅了”,便是小夥伴們一飽口福的好機會。如今,樹莓香氣遍及村莊各角落,讓她感到吃驚是兒時的“零食”卻成了村莊致富之道。

馬巴村是當地一個普通的村莊,生活在此的村民們世代以種植小麥和玉米為生,但一輩又一輩人的辛苦勞作換回來的只是勉強度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背起行囊,外出務工,遠離種地這樣的苦日子。

甘肅馬巴村:兒時“零食樹”助村民告別“苦日子”

(甘肅臨夏州康樂縣上灣鄉馬巴村樹莓產業漸成型,“小紅果”給村民們帶了新希望。圖為馬巴村黨支部書記蘇育民在冷庫查看樹莓儲存情況。艾慶龍 攝)

此前,張雪梅由於丈夫患病在床,她別無選擇只能留下照顧。為了緩解生活壓力,她整天勞作在田間,但收入僅能維持一家4口的生活。在苦日子的“壓榨”下,曾被她引以為傲的烏黑頭髮也開始泛白。

如今,種植樹莓這件“新鮮事”又讓她對今後的生活充滿希望。

“預計每畝產值能達三四千元,苦日子終於到頭了!”張雪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兩年前,她參加了當地政府組織的免費樹莓種植培訓後,便掏錢購買2畝的樹莓苗子。“在掛果前,每畝還能獲得830元補貼。”

談及樹莓如何從“零食”變成致富之果時,馬巴村黨支部書記蘇育民介紹說,2014年他在西北農博會無意中品嚐到了高原樹莓,發現與自家山裡的野生樹莓口味相差不大。隨即便與展出高原樹莓的青海公司進行了溝通交流。並且通過專業人員檢測,發現馬巴村的氣候、海拔、土壤酸鹼度適合種植高原樹莓。

2015年,馬巴村決定引入樹莓,但由於此前無種植樹莓的經歷,村民大都就經濟效益問題而抱觀望態度未有實際動作。“第一年僅3人各試種1.5畝。”蘇育民介紹說,種植樹莓第一年長苗,第二年掛果,第三年盛果。試種畝產800斤到1000斤,每畝收益3000元左右。

上灣鄉政府包村幹部杜清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村確定引進樹莓產業後,馬巴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前後兩次奔赴青海省樹莓種植基地進行實地考察,學習樹莓的種植技術、管理辦法和營銷手段。同時協助成立農民合作社,並與青海一公司簽訂了為期8年的收購合同,確保供銷渠道的暢通無阻。

“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吸納了130戶貧困戶,種植高原樹莓達200畝。”馬巴村委會主任常豔宏表示,隨著樹莓種植面積的擴大,為保證村民採摘樹莓的新鮮度,還花費50萬元修建了冷庫。

此時的馬巴村田間地頭呈現出繁忙之景,村民們穿梭其中,採摘著“紅透”了的樹莓,忙得不亦樂乎。“樹莓的香氣覆蓋整個村莊,好似在告訴大家,苦盡甘來。”常豔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