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2018年中國經濟展望

麥肯錫:2018年中國經濟展望

“走出去”的步伐仍將繼續——前路更加崎嶇

在稍作休整、砍掉了政府認為不甚重要的投資項目之後,中國海外投資的大船將在2018年重新揚帆啟航。在投資力度加大的同時,將主要投向“中國製造2025”產業和互聯網相關行業,例如人工智能和物聯網。許多中國本土企業雖然具有全球體量,但投資重心仍在國內,對於拓展海外市場無甚耐心。不過,即使在2017年,中國一些較為成熟的海外投資企業也在持續推進戰略佈局,涉及計算機、航空、汽車、財富管理、教育、醫療等諸多領域。其中多家企業的海外業務規模已經可以比肩世界500強,並且有能力為選定的投資項目籌措資金。從地理分佈上看,巴西、日本和英國是中企對外投資的熱門目的地,重點將落在醫療、旅遊、教育、遊戲等服務行業。

中國科技公司和投資者的業務在海外遍地開花,儘管投資金額通常很小,甚至不被納入國家統計數據,但卻能夠幫助企業從海外獲得創新技術和商業模式並在國內推廣。2018年,中國企業對金融科技、醫療科技、教育科技以及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的投資將引起更多關注。由於受到美國政治壁壘的阻撓,中企的海外投資將轉向以色列、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和英國。事實上,很多中國投資者默認根本無法通過美國政府的審批,因此選擇主動放棄。如果中美經貿關係明顯惡化,我們甚至會看到近年來達成的某些投資案在巨大壓力下告吹。

2018年,中國將繼續在世界範圍內出資興建基礎設施,而“一帶一路”倡議仍將是政府間合作的旗艦項目。隨著中國政府對項目的監管更為細緻和嚴格,某些項目可能會延期(如東歐高鐵項目),但更多項目也會陸續上馬,負責相應基建項目的國有企業正在大力推動項目的真正落地。跨國企業在2018年應更重視挖掘基建項目中蘊藏的商機(如肯尼亞港口、匈牙利鐵路、哈薩克斯坦工業自貿區等項目),而不是從工程項目中分一杯羹。

除了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以外,中國政府還將進一步實施提升“軟實力”的舉措,包括在全球各地的大學設立中國文化中心,在網絡和傳統電視渠道發力以宣傳國際形象,以及對外發展援助項目—古巴是近年來的最大受益國。

如果一個國家的領導人本身強而有力,領導班子成員也多由他本人挑選組成,那麼這個國家的經濟決策和監管往往較為集中,中國也不例外。過去5年裡,中國的經濟增長相比全球其他地區表現更為亮眼,民眾對政府在行業層面的管理充滿信心。此外,更有另一些原因表明中國將在2018年顯著加強管理。

這一點在金融行業表現得尤為明顯。目前,監管機構除了懲罰違法亂紀的個別企業,還推出了一整套清晰、全面的監管規定,為財富管理公司、保險公司和線上金融服務提供商列出了一份“正面清單”,極大地限制了監管套利的可能。舉例而言,過去一些領域的監管規定較為模糊,某些並無資質牌照的互聯網公司也能坐擁大量用戶,成為資產管理者和支付服務提供商。但到了2019年,如果沒有政府批准,企業很可能連小型附加服務都難以推出。支付領域的監管尤為嚴格,如今所有在線支付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管轄下的清算中心,監管可以瞭解到每一筆轉賬的來龍去脈。明確監管規定本身並不是壞事,很多跨國企業多年來一直抱怨模糊的監管政策讓他們在投資時沒有定準。2018年,數據保護和網絡安全領域也有望迎來更加明確清晰的法律規定。

多年來,中央一直在敦促地方政府削減煤炭、鋼鐵、化工等傳統重工業的產能,但收效說不上顯著。現如今通過對反腐機構的整合,中央政府已經有能力解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問題。即將成立的國家監察委員會將幫助中央根除地方政府違法亂紀的行為,懲處涉案官員和高管,以儆效尤。現有反腐機構將併入國家監察委員會,負責監督所有政府部門、國有企業和機關單位。

此外,中國科技巨頭的崛起也是強監管得以實現的一個原因。中國的網上支付體系覆蓋極廣(目前大部分零售支付都能在線完成),現金支付到2020年可能完全消失,這意味著政府可以更加便捷地監控資金流動。此外,全面實施網絡實名制也將有助於政府監督網上行為。

麥肯錫:2018年中國經濟展望

至於線下的行為——得益於人臉識別技術的進步,騰訊目前正與中國公安部合作開發尋找被拐兒童的識別系統。人臉識別技術可以預測兒童面部特徵隨年齡增長的變化,當被拐賣兒童在閉路電視的公共區域或網絡直播中出現,系統就能立即識別出受害者,甚至可以在拐賣數年後找回被拐兒童。此外,走進任何一家中國主流高科技公司的展示中心,你將直觀瞭解到“智慧城市”在中國的普及程度——人工智能早已大規模用於處理政府、商業以及個人數據。

2018,多個行業迎來“引爆點”

2018年,中國各部委將採取更多行動,零售等行業將再度迎來一波長期發展趨勢。互聯網相關行業仍然是焦點,而其他諸多行業也將迎來各自的“引爆點”。

汽車 監管機構要求汽車製造商在未來幾年每年需要大幅增加全電動和半電動汽車的銷量,其中一條規定了新能源汽車與傳統內燃機汽車的生產比例,若無法達標,則需要購買“碳積分”衝抵。另一條規定針對的是汽車的燃料效率。這些監管政策都是服務於中國設立的宏偉目標:在2030年主導全球電動汽車市場。

麥肯錫:2018年中國經濟展望

除了監管以外,到2020年,中國政府將為電動汽車行業提供超過500億美元的補貼。中國兩大動力電池生產商——比亞迪和寧德時代正在積極從韓國和美國招兵買馬,增強研發實力。目前中國已建成電動汽車充電樁近20萬個。

目前,深圳市的公交車輛已全部實現純電動化,下一步則是替換出租車。其他推行“限牌令”的城市也對電動車上牌開了綠燈。過去數年,跨國車企的全球利潤增長主要源自中國,它們自然不願放棄這個利潤豐厚的市場。大眾汽車承諾將在中國投資一個超過100億美元的電動汽車開發項目。2018年電動汽車的真實市場需求將大增,如果一切順利,中國將有望長期主導全球電動汽車市場。

製藥 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對某些監管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形成了一套更為現代化的藥品審批制度。得益於此,2017年中國共上市35種重大新藥(2016年僅為5種),多數由跨國藥企研發。2018年也將延續這一高速增長。此外,《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新增了300多種藥品。過去一年,中國的上市藥品和納入醫保範圍的藥品種類均有增加,使用在線醫療服務的患者越來越多,十億美元級的私募和風投基金加大了投資力度,本土企業也不斷取得了實質性創新。在生物製藥領域,中國企業目前有800種分子藥物處於研發階段,正在國內外積極申請上市許可。這些企業更斥資數十億美元開展海外併購,投資對象不限於生物製藥企業,也包括醫療服務和醫療科技初創企業。百度、平安、騰訊等科技與金融巨頭不斷推出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創新成果,並與地方政府和醫院合作以改善療效。在此過程中,跨國企業也能發揮主導作用。例如,百時美施貴寶已經與上海製藥和華泰保險攜手推出了中國首個針對丙肝患者的“按療效付費”保險產品。中國醫藥市場過去那種“醫藥代表賣給醫生,再大幅加價賣給患者”的亂象即將終結。

鋼鐵、水泥和煤炭 這些產業步入了成熟期,與西方發達市場20-30年前的情況一樣。2018年,業內終將接受行業在未來逐年衰退的前景。隨著政府對產量、開工天數、汙染物排放、資本投資的監管日趨嚴格,真正意義上的減產即將到來。國有企業將在2018年進一步整合,剩餘資本作為紅利上交國家。由於國企10%的股份已劃歸國家養老保險基金,並以股息分紅作為其流動資金,因此新一輪國企整合的意義將尤為重大。老齡員工即將退休。好消息是,那些規模較大的優質國企或將存活下來,在2018年開始迎來長期的良性循環——產能降低、競爭對手減少、市場更有秩序、價格、利潤和紅利更高、企業所有者也更加滿意。出口將繼續起到“排氣閥”的作用,給那些仍然接受中國鋼鐵進口的市場帶來波動。

養老基金與財富管理 2017年成立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將在今年對市場帶來多重影響。影子銀行將被嚴令禁止,線上小額借貸也可能被嚴加管理。資產將被整合和集中到最大的金融機構,那些看似毫無風險實則不然的高收益投資產品(如保險公司推出的多種理財產品)將受到管制。2018年將有數萬億美元的資產轉向新的投資領域尋求回報,受此推動,目前規模為1.7萬億美元的共同基金市場或將迎來迅猛擴張。在此過程中會有多方受益,包括財富管理公司、廣義的資管公司、共同基金管理公司(尤其是活躍型基金管理公司)以及四大行。中國基金管理行業目前的發展態勢非常好:2017年上半年的淨利潤甚至超過30%。金融領域(尤其是財富管理市場)將進一步對外開放,競爭也將迅速加劇。

電競勃興,足球降溫 2018年,中國在足球領域的投資將大幅降溫。無論是在意大利足壇還是在英國足壇,過去一年的經歷都讓中國足球投資者意識到,運營好一支球隊可不像收購一支球隊那麼容易。相比之下,中國的電競玩家正在為全球電競產業注入更多活力。中國現有超過1000名職業電競選手,最頂尖的20名選手每年贏得的比賽獎金就超過100萬美元,廣告贊助收入更是遠超於此。賽事和直播是電競行業的兩大收入來源,數以億計的業餘玩家瘋狂追捧著頂級玩家,讓電競行業的年收入(粗略的行業分析)以每年超過25%的速度激增。中國的職業足球俱樂部也跟風設立了電競職業聯賽。畢竟相比足球世界盃,這些俱樂部短期內贏得電競世界盃的機會要大得多。

加大吸引外資力度

商務部、各自貿區和地方政府紛紛向現有和潛在外國投資者發出來華投資的邀請,並承諾放寬限制,以便讓投資提速。隨著中國政府進一步開放金融領域,相關政策也已悄然改變,目前已經允許外資金融機構在自貿區開展各種新業務。儘管進入中國市場並不等於就獲得實實在在的市場份額,但2018年上半年對外商而言會是一個寶貴的窗口期,它們有機會為新的投資項目協商額外的優惠條件。

粵港澳大灣區 隨著中國經濟重心進一步南移,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區域協同發展的先行者,有可能在中國下一輪增長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粵港澳大灣區由廣州、深圳、香港及周邊城市組成,總人口超過7000萬,人均GDP逾2萬美元。多家中國創新能力最強的初創企業和大型企業總部坐落於此,全球領先的軟硬件能力和深厚的國際金融資源彙集於此。同中國其他地區一樣,大灣區也需要大量的高技術藍領和白領,這種需求推動著當地工資水平不斷上升、製造業向高附加值和高自動化轉型。從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間,該地區的人口增長率超過中國其他省份,平均年齡比東北地區低5歲,人口撫養比接近10%。儘管中國其他地區的人口紅利已經逐漸消失,但由於大量外來人口流入,大灣區的人口紅利仍然充足。當地各級政府也紛紛通過允許外來人員子女在本地學校入學、納入當地社保等努力希望留住這些外來人員。2018年我們將看到大灣區各地政府能否將本地的成功經驗推廣到整個區域。如果能夠實現,大灣區將對人才、投資者和企業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從而創造21世紀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2018,中國消費者的財富將流向何處?

雖然目前中國出現了輕微通脹,但全國實際可支配收入卻增加了8個百分點。由此可見,中國消費者手中握有一筆閒錢,既可用於儲蓄,也可用於消費。總體看來,2018年中國的消費者支出將保持近10%的增速,

這背後是中國消費者強勁的信心(不過地區間的差異較明顯)。他們在健康方面的消費將增加,如健康食品、體育健身和(本人以及家中年長成員的)醫療保健支出。90後將日漸成為引領消費增長的生力軍,這一代人從未經歷過經濟衰退,他們追求個人成功和生活享受之間的平衡。90後的消費影響力在2018年將更為顯著,因為他們的父輩即將退休,使得消費水平逐漸下降。這一點在東北地區以及生育率低於1%的一線城市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麥肯錫:2018年中國經濟展望

中國城市居民一般會用存款買房,但從去年的情況來看,這一選項的吸引力有所下降。2017年全國房價漲幅低於10%,不同地區的分化程度越來越大,不過各主要城市的房地產泡沫還未破裂,政府無須出手干預市場以拯救投資者。隨著政府加大對按揭購房的限制併力推租賃市場,房價企穩可能成為常態。股市的增長也僅為6-7%,但科技股的表現明顯優於其他類股票。儘管有多種理財產品的收益高於股票,但如前文所述,由於監管趨嚴,2018年這類產品將很難出現在市面上。

不過,雖然2018年的消費將持續增長,但中國消費者的存款也越來越多。這些錢將流向何處?其一是股票投資——個人自行投資或委託主動型基金管理公司選股投資;其二是通過官方渠道進行海外投資,如投資國際股票市場或債券市場。私人投資工具也將迎來強勁增長,將有更多資金流入私募和風投領域,引發價格膨脹。

不過,儘管官方渠道海外投資將迎來強勁增長,但2018年非官方渠道海外投資的壓力依然會上升。

切實解決社會發展重點問題

十九大會議強調的一系列社會發展重點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這些在2018年還將持續得到重視。其中,大氣汙染防治和脫貧將是重中之重。

汙染 目前,中國已有30餘個城市(主要集中於北方地區承諾要把空氣中的PM2.5濃度同比減少15-40%。2017年冬季,中國政府關停了多家重汙染企業、資助部分汙染企業升級減排設備、限制老舊車輛進入城區,並繼續實施單雙號限行政策。天然氣供應範圍也從城區擴大至周邊農村,以替代燃煤。解決汙染問題的行動在若干年前便已明確,如今中國政府展示出了貫徹實施的決心。至少從北京的情況來看,治汙已初見成效——10月和11月北京的PM2.5濃度已下降30%。2018年,大氣汙染防治行動將繼續深化,治汙將成為這些城市的新常態。提升水質將是治汙的下一步。

脫貧 中國政府正努力消除整體絕對貧困現象,以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部分扶貧資金來自中央,但更重要的是引導國企和民企投資極端貧困地區、為當地群眾提供工作機會,或者為最貧困地區提供各種服務(如互聯網服務)。無論企業是出於響應政府號召,還是本身的可持續發展計劃使然,資金終將流入貧困地區,而做出貢獻的企業也希望得到認可。貧困人口較為集中的省份把扶貧作為吸引企業投資的亮點之一。在中國已有一定規模的跨國企業需要據此制定計劃,思考如何參與這項政府重點關注的領域。

總的來說,2018年我們或將看到中國的經濟增長小幅放緩,受消費者支出持續向富裕城市傾斜的影響,省份和城市間的差異將越拉越大,同時政府的社會開支也將增加。但這些消費增長將被房地產及基礎設施領域的消費縮減所抵消。影響經濟增長的頭號不確定性因素仍然是淨出口,這與美國可能採取的行動息息相關。雖然具體情況尚待觀察,但最先受到衝擊的很可能是中國的科技產品出口,然後才是其他類別。若不考慮這些影響,我們非常看好中國多數行業在新的一年的發展,不過監管環境也將更為嚴格。

歐高敦(Gordon Orr)為麥肯錫名譽董事和資深外部顧問。本文為歐高敦的獨立觀點。


內容由不定時、不保證質量的三體評論(The Three-Body Review)精選並轉自麥肯錫諮詢公司。

麥肯錫:2018年中國經濟展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