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商用車行業通向2030之路調研報告(二)

【商車邦導讀】麥肯錫預計OEM的收入和利潤增長有3個主要因素。

麥肯錫:商用車行業通向2030之路調研報告(二)

深入市場開發——負面市場影響將消耗掉增長帶來的利潤

宏觀經濟增長和行業整合將增加OEM的收入和利潤

結構轉變。我們預計物流需求增長的基本驅動因素將保持不變(即宏觀經濟增長,電子商務滲透)。這將繼續推動對卡車的需求。銷量增長將主要受低利潤地區(即南美洲、巴西、印度)推動。在2017年監管變化之後,中國作為主要銷量貢獻地區預計將出現單位需求的一些波動,而我們也看到在這裡利潤率較高的高預算部分出現過度增長。

行業整合。此外,我們設想該行業也將看到一些整合。雖然我們沒有看到全球參與者合併的強有力理由,但我們預計嚴格的排放監管(即比歐6框架或同等水平更具限制性的排放目標)將增加區域參與者的利潤壓力,從而增加併購可能性。

傳統的售後服務機會。憑藉70億歐元的利潤,售後服務將佔到2030年OEM利潤池的43%(2017年為41%)。雖然新卡車銷售的盈利能力僅緩慢增長至4%,但售後市場的盈利能力可能會進一步增加,並在2030年實現強勁的21%增長。麥肯錫預計OEM的收入和利潤增長有3個主要因素:

OEM增加上裝的銷售,帶來專屬網絡中的額外服務業務;

更高的專業化和服務數字化將帶來價格溢價;

除了擴展服務合同以及來自互聯的新服務和解決方案之外,OEM服務網絡的市場份額將在售後市場中增加。

來自競爭和監管的壓力正在抵消積極的市場影響

價格壓力。預計卡車運營商之間的競爭導致價格壓力,因地區和細分市場而異,最高可達2.5%,這將使全球利潤池減少27億歐元。

電動車替代。對傳統業務利潤的重大影響將是替代動力系統的普及。我們已經明確地模擬了電動卡車銷售帶來的影響,將會造成傳統內燃機利潤池減少9億歐元。另一方面,我們看到通過替代動力系統滲透將增加9億歐元的利潤,相應損失被一對一抵消(詳見1.3節)。然而,由於新的參與者進入價值鏈(例如電池技術供應商),替代動力系統帶來的額外9億歐元利潤對OEM有一定風險。

排放法規。未來幾年對收入和利潤產生巨大影響的另一個趨勢是關於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的排放監管,特別是在新興市場,以及燃料效率要求(降低二氧化碳)。而滿足排放法規的額外成本無法完全傳遞給客戶,尤其是在價格較低的細分市場。這會對收入產生實際影響,而且對全球16億歐元的利潤池產生負面影響。

排放法規正在全球範圍內收緊

十多年前,美國和日本由於雄心勃勃的碳減排法規而處於領先地位。今天,不僅美國和日本的法規變得更加嚴格,其他所有地區都加快了步伐,這使所有主要地區的OEM到2025年都將進入排放最嚴格限值的軌道(圖表4)。

麥肯錫:商用車行業通向2030之路調研報告(二)

廣泛採用最新、最超前排放法規的一個可能的結果就是更低的成本。也就是說,由於許多地區已經簽署了歐6標準框架協議,將氮氧化物排放限制在0.4g/kWh,當轉移到下一個發動機平臺時(歐7),全球運營的OEM將從規模經濟中受益。

二氧化碳目標將可能成為技術進步的強制力

此外,二氧化碳監管正在收緊,例如,到2030年歐盟規定將重卡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30%。隨著傳統動力系統減少排放的措施會降低效率並變得越來越昂貴,內燃機能否成功實現雄心勃勃的減排目標仍然值得懷疑(圖表5)。因此,法規甚至可能對替代動力系統技術產生強制推動作用。

麥肯錫:商用車行業通向2030之路調研報告(二)

1.3深入挖掘“新機會”——可以解鎖額外的利潤池

新的機遇被3個主要趨勢驅動:替代動力系統,自動駕駛汽車,互聯和解決方案(圖表6)。 總體而言,這些機會預計將為利潤池貢獻9億歐元,從而導致利潤增長總計為27億歐元。

麥肯錫:商用車行業通向2030之路調研報告(二)

替代動力系統

儘管柴油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是“銷量和利潤的引擎”,但柴油效率優化正變得越來越具有挑戰性(圖表5)。替代動力系統(電池、氫燃料電池、CNG/LNG、合成燃料、生物燃料)可能在實現排放目標和減少物流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方面變得越來越重要。

麥肯錫:商用車行業通向2030之路調研報告(二)

圖表7顯示替代動力系統將對柴油形成補充。我們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柴油不會被某種單一技術完全替代,因為所有替代方案在選擇標準方面都存在缺點。相反,我們期望不同的替代動力系統能夠滲透到某些細分市場。但是,適用性取決於使用實際應用案例和時間,以及滿足所定義的運營和財務先決條件的預期(圖表8)。

麥肯錫:商用車行業通向2030之路調研報告(二)

電池。電動汽車可能是配送和以城市為中心的使用中最合適的技術。正如產品公告數量所示,電動車汽車勢頭最強勁(即主要OEM和初創企業自2015年起已宣佈推出超過40種不同的產品)。電動汽車的應用對OEM的商業模式(例如售後服務、生態系統合作伙伴關係)產生重大的戰略意義,但仍有大量問題需要解決(圖表9)。

麥肯錫:商用車行業通向2030之路調研報告(二)

氫燃料電池。我們預計氫氣將成為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特別是在重型運輸中,需要長距離和高利用率的應用。從技術上講,它提供了最合適的解決方案:其較高的能量密度意味著更長續駛里程,更輕的重量,以及比純電動快10至15倍的燃料加註速度。它還在更廣泛的能源轉型、可再生能源的整合、供暖的脫碳和工業中發揮作用。應用的主要障礙是一定的規模,價值鏈所需產業化(例如電解劑、電堆),以及建立基礎設施和將樣車推向市場之間的“雞與蛋”問題。

CNG/LNG。天然氣價格從根本上取決於相關的原材料價格,因此和柴油一樣會遭遇市場週期性影響。然而,大規模部署CNG/LNG需要對基礎設施進行大量投資,在最終走向零排放的運輸遠景中,天然氣只能被視為過渡性技術。

合成柴油。合成柴油(即由二氧化碳和水生產的合成燃料)仍遠未成為經濟上可行的柴油替代品,如德國,1升合成柴油的價格約為現有柴油的三倍價格。此外,用於生產1升合成柴油的能量比直接在純電動汽車中使用相同能量的效率低七倍。因此,合成柴油可能更適合應用在電氣化潛力有限的動力系統中(例如飛機)。

生物燃料。生物燃油由多種不同的原料生產,其總體擁有成本的預測非常不穩定,因為它們取決於相關的原材料價格和稅收。此外,生物燃料的燃燒產生了局部排放優勢,但從車輛應用角度來看,生物燃料能否提供超過柴油的淨優勢仍然值得懷疑。

自動駕駛——今年首次有應用案例進入市場

在預計將為OEM卡車利潤池貢獻近10億歐元的各種技術趨勢中,自動駕駛將產生獨特的影響。自動駕駛對TCO產生重大影響的能力使這項技術改變遊戲規則,並有可能刺激行業整合。

麥肯錫:商用車行業通向2030之路調研報告(二)

實現完全自動駕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預期超過十年卡車才能在道路上完全自主駕駛,但預計首批應用案例將在未來幾年出現在市場上(圖表10)。自動駕駛仍然存在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例如,法律框架、技術冗餘等)。最重要的是,自動駕駛技術之間的競爭並不均衡。規模較小的OEM將發現獲得必要資源變得更加困難,新技術驅動參與者的進入將加劇市場競爭。

麥肯錫:商用車行業通向2030之路調研報告(二)

無論參與者如何,成功的關鍵在於對眾多技術中關鍵技術的控制。我們確定了六個至關重要的控制點(圖表11)。同樣重要的是,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要考慮到卡車行業的特殊性。雖然商用車和乘用車之間在關鍵技術和硬件方面有可能相通(例如,傳感器,商業解決方案/雲端等,高清地圖),但自動駕駛還是需要開發專門適用於卡車的技術。

互聯和解決方案

麥肯錫:商用車行業通向2030之路調研報告(二)

OEM需要為互聯和解決方案提供更全面的平臺,以增加整體利潤池(圖表12)。這促進了基於互聯的新業務模式的開發,包括硬件和解決方案(2030年對利潤池產生9億歐元影響)。 在2030年,我們預計北美自由貿易區、歐盟和日本的80%至90%的運營車隊將通過專屬或第三方遠程信息處理系統被連接起來。除銷售硬件外,OEM的售後服務業務將受益於連接客戶和OEM網絡的互聯服務和解決方案。與此同時,客戶可以從TCO節省中獲益,這可以由OEM進行部分定價。

1.4深度挖掘“運營效率”——核心業務的關鍵利潤驅動因素

隨著行業仍然暴露於週期性之下,成本焦點需求仍然是突出

OEM仍然容易受到經濟衰退的影響。傳統上,銷量顯示出顯著的波動性,這基本上適用於所有市場。德國的例子表明,兩年內銷售額下降達到高達50%的水平。

麥肯錫:商用車行業通向2030之路調研報告(二)

假設固定成本佔總成本的25%,應用市場下降約25%(銷售額)將導致ROS(銷售利潤率)幾乎降至零。當OEM的固定成本佔比較大時,銷售額下降對ROS的負面影響甚至會進一步加劇。固定成本佔比約為40%,市場下降超過20%(銷售額)將會對ROS產生負面的影響。因此,持續的銷售週期性迫使OEM廠商專注於固定成本優化,增加經濟衰退時的穩健性併為新機遇提供資金(圖表13)。

人工智能(AI)為運營效率提供了巨大潛力

雖然傳統的手段仍然很重要,但新技術為效率提升提供了巨大的潛力。特別是AI可能在未來提供重要機會。AI包括了一組技術,其中機器或算法執行認知功能,例如學習或解決問題。在AI中,機器可以處理複雜的數據類型(例如,傳感器數據、文本、視頻、圖像),並且能夠學習如何對這些數據進行分類,預測信息,甚至規定建議的操作。AI需要使用現有數據進行初步培訓,之後它可以將學習應用於未來看不見的數據。在與谷歌合作的一項研究中(同樣聚焦乘用車行業),我們確定了120個人工智能案例,可以在今天或不久的將來應用。這些案例的節約潛力可能會在價值鏈的所有步驟中產生EBIT(息稅前利潤)效應(即,從售後服務的0.3%到支持功能總成本的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