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表現在皮膚和口腔上,但病毒會侵犯心、腦、腎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時要加強對患者的臨床監測,如出現高熱、白細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時,就要警惕暴發性心肌炎的發生。近年發現ev71較coxal6所致手足口病有更多機會發生無菌性腦膜炎,其症狀呈現為發燒、頭痛、頸部僵硬、嘔吐、易煩躁、睡眠不安穩等;身體偶而可發現非特異性紅丘疹,甚至點狀出血點。合併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的人,以2歲以內患兒多見。

傳播途徑

手足口病主要是通過人群間的密切接觸進行傳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唾液、皰疹液、糞便汙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餐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通過日常接觸傳播,亦可經口傳播。接觸被病毒汙染的水源,也可經口感染,並常造成流行。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嚴也可造成傳播。

手足口病分佈極廣泛,無嚴格地區性。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多見,冬季的發病較為少見。本病常呈暴發流行後散在發生,該病流行期間,幼兒園和託兒所易發生集體感染。家庭也有此類發病集聚現象。醫院門診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嚴格,也可造成傳播。天津市兩次較大流行,托幼單位兒童發病率明顯高於散居兒童。家庭散發,常一家一例;家庭暴發,一家多人或小孩子與成人全部感染髮病。此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複雜,流行強度大,傳播快,在短時間內即可造成大流行。

易感人群

對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後可獲得免疫力,各年齡組均可感染髮病,但病毒隱性感染與顯性感染之比為100:1,成人大多已通過隱性感染獲得相應的抗體,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4歲以內佔發病數85%~9 5%。據國外觀察報告,在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一次,主要是非流行期間新生兒出世,易感者逐漸積累,達到一定數量時,便為新的流行提供先決條件。中國天津市1983年流行後,散發病例不斷,1986年再次發生流行,而且兩次均為Cox Al6引起。

手足口病飲食保健

飲食注意

第一階段:病初。嘴疼、畏食。飲食要點:以牛奶、豆漿、米湯、蛋花湯等流質食物為主,少食多餐,維持基本的營養需要。為了進食時減少嘴疼,食物要不燙、不涼,味道要不鹹、不酸。這裡介紹一個小竅門 用吸管吸食,減少食物與口腔粘膜的接觸。

第二階段:燒退。嘴疼減輕。飲食以泥糊狀食物為主。舉例:牛奶香蕉糊。牛奶提供優質蛋白質;香蕉易製成糊狀,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蘿蔔素和果膠,能提供熱能、維生素,且潤腸通便。

第三階段:恢復期。飲食要多餐。量不需太多,營養要高。如雞蛋羹中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大約十天左右恢復正常飲食。

飲食禁忌

1、禁食冰冷、辛辣、酸鹹等刺激性食物。

手足口病食療方

疾病預防——手足口病


1.菠菜拌肉絲

原料:菠菜、瘦豬肉、香菜、大蒜、料酒、鹽、味精、白砂糖、醋、花椒粉、醬油、花生油、香油、豌豆澱粉。

做法:將菠菜擇洗乾淨,放入沸水鍋中燙一下;撈出晾涼,擠去水分,切成3釐米長的段,裝盤待用;將豬肉洗淨,切成細絲,用溼澱粉15克(澱粉10克加水)抓勻上漿;鍋內加油燒至四成熱,放入肉絲滑炒,烹入料酒、醬油、加花椒麵炒勻至熟;出鍋盛在盤內菠菜段上,放上香菜末、蒜泥、精鹽、味精、白糖、米醋、香油拌勻。

疾病預防——手足口病

2.肉末炒西紅柿

原料:瘦豬肉25克,西紅柿40克,粉皮60克,植物油20克,醬油、精鹽各適量,蔥、薑末各少許。

製作:將豬肉洗淨,剁成碎末;西紅柿洗淨,用開水燙一下,去皮去籽切成小塊;粉皮切成小片。鍋置火上,放入油燒熱,下入蔥薑末熗鍋,再將肉末放入炒散,加入醬油、精鹽略炒,投入西紅柿炒幾下,再投入粉皮,用旺火快炒幾下即成。

疾病預防——手足口病

3.紫草二豆粥

紫草根、綠豆、赤小豆、粳米、甘草各適量,煮粥口服。

功效:紫草根清熱涼血,透疹解毒;甘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此粥既香甜可口。

關注健康,歡迎轉發分享,傳遞健康,傳遞幸福!!

如果喜歡這類文章,請點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