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近年发现ev71较coxal6所致手足口病有更多机会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其症状呈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躁、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天津市两次较大流行,托幼单位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散居儿童。家庭散发,常一家一例;家庭暴发,一家多人或小孩子与成人全部感染发病。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易感人群

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 5%。据国外观察报告,在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一次,主要是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世,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中国天津市1983年流行后,散发病例不断,1986年再次发生流行,而且两次均为Cox Al6引起。

手足口病饮食保健

饮食注意

第一阶段:病初。嘴疼、畏食。饮食要点: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为了进食时减少嘴疼,食物要不烫、不凉,味道要不咸、不酸。这里介绍一个小窍门 用吸管吸食,减少食物与口腔粘膜的接触。

第二阶段:烧退。嘴疼减轻。饮食以泥糊状食物为主。举例:牛奶香蕉糊。牛奶提供优质蛋白质;香蕉易制成糊状,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果胶,能提供热能、维生素,且润肠通便。

第三阶段:恢复期。饮食要多餐。量不需太多,营养要高。如鸡蛋羹中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大约十天左右恢复正常饮食。

饮食禁忌

1、禁食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

手足口病食疗方

疾病预防——手足口病


1.菠菜拌肉丝

原料:菠菜、瘦猪肉、香菜、大蒜、料酒、盐、味精、白砂糖、醋、花椒粉、酱油、花生油、香油、豌豆淀粉。

做法:将菠菜择洗干净,放入沸水锅中烫一下;捞出晾凉,挤去水分,切成3厘米长的段,装盘待用;将猪肉洗净,切成细丝,用湿淀粉15克(淀粉10克加水)抓匀上浆;锅内加油烧至四成热,放入肉丝滑炒,烹入料酒、酱油、加花椒面炒匀至熟;出锅盛在盘内菠菜段上,放上香菜末、蒜泥、精盐、味精、白糖、米醋、香油拌匀。

疾病预防——手足口病

2.肉末炒西红柿

原料:瘦猪肉25克,西红柿40克,粉皮60克,植物油20克,酱油、精盐各适量,葱、姜末各少许。

制作:将猪肉洗净,剁成碎末;西红柿洗净,用开水烫一下,去皮去籽切成小块;粉皮切成小片。锅置火上,放入油烧热,下入葱姜末炝锅,再将肉末放入炒散,加入酱油、精盐略炒,投入西红柿炒几下,再投入粉皮,用旺火快炒几下即成。

疾病预防——手足口病

3.紫草二豆粥

紫草根、绿豆、赤小豆、粳米、甘草各适量,煮粥口服。

功效:紫草根清热凉血,透疹解毒;甘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此粥既香甜可口。

关注健康,欢迎转发分享,传递健康,传递幸福!!

如果喜欢这类文章,请点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