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頻繁示好,馬化騰爲何卻加緊建反阿里聯盟?

阿里巴巴和騰訊已經成為了一對冤家,不僅僅是在互聯網上,甚至已經蔓延到了社會商業的方方面面。

更為嚴重的是,以騰訊為首的一些企業聯合起來,通過飯局等形式對外毫不掩飾的宣佈建立了反阿里巴巴聯盟,這種統一戰線的構建理由只有一個,因為“物極必反”。

在互聯網大會上,馬雲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的策略不一樣,商業角度很尊重他們的,只要和阿里可能競爭的他們都支持,不管對他們有沒有好處,進攻阿里很重要,這麼多年和阿里可能很好的公司最後都變成了他們投資的公司,這個我沒有怪過他們。

從現在的中國商業企業規模來看,阿里巴巴並非最大的,但其發展卻最為被看好。不久前的美國投資者投票大PK,阿里巴巴一路過關斬將,最終贏得了最值得長期投資的企業冠軍。

當然,騰訊也不是省油的燈,其掌握了互聯網上最掙錢的遊戲業務,然後以此為資本力量向外拓展,目前已經幾乎涉足了所有的商業領域,在此前20年的中國互聯網江湖擁有最高收入。

在馬化騰看來,阿里巴巴發展的太大了,而且是以交易和金融為核心的商業大帝國,其強大到足以威脅到騰訊的領導地位。更為嚴重的是,馬雲所在的商業領域是數十萬億的大市場,可以說,至少不犯錯,發展的潛力是無限的,而騰訊的遊戲產業是一個僅僅有三四千億規模的小市場,更何況中國的年輕人數量在急劇減少,由此產生的憂慮是外人很難理解的。

以前,騰訊的核心業務是無憂的,馬雲還發誓不做遊戲,這樣就讓壟斷的遊戲市場的騰訊可以肆無忌憚的攻擊阿里巴巴系的核心,一次不成功,兩次不成功,總有得手的時候,就比如微信紅包一戰。

馬雲頻繁示好,馬化騰為何卻加緊建反阿里聯盟?

2017年5月15日,馬雲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表示,對於微信,馬雲表示自己在微信當中的朋友不比其他人少,微信圈也一直在看,但是微信支付從來沒有發過紅包,因為自己發紅包的對象主要是朋友親戚。馬雲還在公開場合誇起了微信,稱微信支付做的也很好。在這場最讓騰訊看到掀翻阿里巴巴希望的紅包大戰中,馬雲有最初的驚慌失措變回了冷靜自如,然後支付寶在2017年實現了多維打高頻的勝利,一舉扭轉了唄攻擊的態勢,但為守反擊才是上策,阿里從此決定不能再等著被打,而是要以攻為守。

於是,在這之後,馬雲改變了此前井水不犯河水的政策,開始收購文化娛樂產業,後來更是直截了當的進軍遊戲、社交,當釘釘擁有了過億的用戶,當大文娛逐漸成型,騰訊的核心底盤也已經面臨最強有力的攻擊。馬化騰肯定再也無法淡定。

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騰訊發現,自己做遊戲或者遊戲相關非常順手,每戰必勝,可是,除此除外的部分卻很難成功,即便依靠龐大的QQ資源優勢以借鑑的方式快速佈局,每每到了行業第三或者第二位就再也寸步難行。於是,騰訊轉而求其次,採取資本和流量入股的方式讓別人去做,自己只做外圍的支撐,從而坐收漁利。

這樣的方式在很多方面是有成效的,也使得騰訊在投資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但隨著阿里巴巴商業帝國的拓張,騰訊這種鬆散的聯盟劣勢凸顯,缺乏強有力的核心以及統一的執行力,很容易被各個擊破。從實戰來看,即便有騰訊的強力幫助,京東也在2015-2016年陷入了苦戰,與阿里巴巴的差距反而拉大,騰訊流量的邊際效益已經基本消失。

在這種情況下,馬雲是不想與騰訊全面開戰的。對於阿里巴巴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不同的戰線上都可以隨心所欲的集中兵力自由攻擊前進,江山可以依靠日積月累得到擴張。

即便在騰訊最核心的遊戲領域,馬雲也已經改變了此前對遊戲嗤之以鼻的態度,並且沒有藉助自己的舞臺對騰訊的遊戲業務進行攻擊。在不久前的三亞最美鄉村教師頒獎時,有人問馬雲該如何對待喜歡玩王者榮耀的學生時,馬雲說,遊戲不是壞事,但對遊戲失去控制將是嚴重的問題,需要採取一些措施,對遊戲來進行管理。這種態度對比一下抓住一切機會攻擊阿里巴巴“假貨”、“壟斷”的對手來,確實高出很多,也平和了很多。

馬雲稱,阿里秉承的是共存思想,“你贏我三分之二,我贏你四分之一,大家都還在,不往死裡整就可以了。”這樣的說法並非是說說而已,我們看到,在支付寶成長的過程中,在新零售的發展中,在公交乘車碼的推廣中,阿里系都在貫徹這樣的理念,與行業共贏,讓大家都活著,而不是顛覆。

而騰訊不同,馬化騰卻必須要整合資源,拉上更多的盟友給阿里巴巴製造麻煩,否則,江山是守不住的。如果只是騰訊自己去向阿里開戰,熟悉空軍業務的騰訊無法與海陸空一體戰法的阿里巴巴對抗,需要聯合海軍的京東和陸軍的美團,還要找摩拜這樣的特種部隊。當然,在騰訊的開發戰略中,社交與遊戲是例外的,這部分絕對封閉,不可能與對手共存,能複製的複製,能挖角的挖角,能擊敗的擊敗,能起訴的起訴,能收購的收購,目的只有一個,不能給阿里巴巴任何一點機會。

騰訊的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企業家論壇結束後,面向媒體:壟斷是一個假象罪名,在價值變更極為迅速的互聯網行業,這種概念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我們中沒有誰能夠高枕無憂。總有人把壟斷這個讓人煩惱的罪名扣在騰訊頭上,這完全是不明內情者的言論,騰訊是開放自由的一個生態環境,和壟斷完全搭不上邊。真正的壟斷者是那些截殺渠道的刺客,它們利用雲數據庫,一手壟斷人們的生活數據源,才是真正的互聯網壟斷的源頭。

比較馬雲和馬化騰兩個人的不同發展歷程就會發現,馬雲自從出道以來就處在激烈的競爭中,多次的沉浮讓其鍛鍊了堅強的性格,也擁有了面對失敗的勇氣,甚至找到了如何從失敗中重新崛起的秘訣。反觀馬化騰,創立騰訊以後就一路順風順水,二十多年來基本沒有遭遇多少挫折,始終處在溫柔鄉中,沒有對手也沒有過失敗,從來的成功造就的是無法平靜的面對最強大的對手的出現的心理狀態。

在馬雲和馬化騰先後出席在廣州的財富論壇,面對主持人“如何看待與對方的競爭”該同一問題,馬雲表示,騰訊是一個偉大的企業,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能夠靠創新發展,令人敬佩。“我會和他們競爭,但我們不恨他們,而是要尊重競爭對手。可謂花式誇了騰訊三分鐘。

而接下來,馬化騰則以“去中心化賦能”為主題,結結實實的懟了阿里三分鐘。馬化騰說,騰訊和阿里可能在十多個地方有競爭,好處是正常合理的競爭可以促進發展、激發企業潛能和鬥志。他同時也笑言,不好的地方就是競爭的地方太多。可以說,兩個人的不同表態呈現了不同的性格,也是不同的戰略格局導致的必然結果。

在互聯網大會上,馬雲表示,競爭是正常的,和馬化騰關係很好,經常在一起做公益,並把他拉進了大自然保護協會。但是馬化騰卻只是回應稱,他與馬雲認識很多年,那時候阿里、騰訊還處於第二、第三梯隊,在各自的領域不斷競爭、去贏得市場。馬雲多次在公開場合講與馬化騰關係很好,但卻幾乎從來沒有從馬化騰嘴裡說出過同樣的話,由此可見,心態的差異。

互聯網大會上的椅子位置顯示的是不同的企業家在社會上的地位,這種東西不僅僅來自企業規模大小,還來自對社會的貢獻以及世界性的領導力、影響力。一家偉大的企業應該是對社會貢獻了巨大進步價值,而不僅僅是賺到了最多的錢,一個偉大的企業家應該是胸懷寬廣心繫天下傳播正能量成社會開模時代先鋒,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做出個人的奉獻,不應該是處處想著整死對手為了利益無所不用其極的資本家。

諸葛孔明六出祁山功業不成最終含恨而終,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高風亮節感動社會楷模,司馬懿一生狡詐隱忍殘暴心中只有家業雖一統天下成就帝業卻換來千古的差評。今人,不值得三思而後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