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此的那一舉,可能是致勝的USP

多此的那一舉,可能是致勝的USP

被那些地產資深從業人員消極認定為“工廠化操作模式”的地產市場,站在2018年的柳梢頭,是不是可以捫心自問:

渠道為王,營銷還有什麼策略可言?

“天氣”一冷,所有手段都無用了?

政策強大,是不是主觀就可以不作為了?

操作流程成熟規範,還要不要動腦子創意?

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競爭格局,不做就是消極,但做了就一定對麼?

多此的那一舉,可能是致勝的USP

一、為“多此一舉”平反

如果一定要給“多此一舉”找個同義詞,“畫蛇添足”應該是頭號等同的概率。

對這個詞做個解釋很有必要:多此一舉分為3個疑問——

1、要不要多做?

坊間不是有多做多錯那個梗麼?

但,在市場有限化、政策趨緊化、產品同質化、供給飽和化的今天和明天,完全隨大流等政策,如何完成各家如狼似虎的指標要求?

飯只有這麼多,每家都要多吃一口,這一口就是從別人嘴裡搶奪的。

所以,多做是必須的,多做還有可能領跑剩餘價值

2、多做多少算正好?

既然選擇了產品、手段和創意的突破,那究竟是全面突破還是領先一步呢?

之前多次提及的一個觀點,支持領先一步

按照排除法的思維邏輯:全面領先,第一可能導致成本失控,第二可能導致太過超前而市場懵逼,這時候“多做(很多)多錯”的消極其實是合理的

按照美學當中的一個著名觀點叫做一點豪華主義,也就是房地產營銷中偶爾會講到的“均好性其實是均不好性”,所以有一個“最賣點”足矣。

3、多次一舉,這一舉分對錯

這倒是一個深度的技術問題了,往往我們掌握了創意的尺度,但方向卻不對路,結果這一點沒有成為豪華主義,卻成為“長錯地方的那顆痣不一定叫做美人痣“。

這是後話,在第三章節談談方法(但沒有標準答案)

綜合以上的結論:多是OK,多一舉也OK,就看如何找到並實現那一舉了。

多此的那一舉,可能是致勝的USP

二、“多此一舉”碎碎念

以前聽說過一個養老院的案例:位於閘北(現在叫靜安)有家民營的養老院,位置一般但價格不貴,屬於剛需養老院但經營連年走出長陽,在同行多次明察暗訪卻不得真諦之後,某次酒過三巡,地產營銷出身的院長透露了她的多此一舉:

她模擬房地產案場中的每天日報制度,給每個老人建立一個檔案,瞭解每個老人的家庭、子女、生活和護理情況,然後每週給每個老人的對接聯繫人發一條短信(當年還沒有免費的微信)。

短信的內容屬於1+X:即包含常規的彙報老人當天的情況,當中自然也有因為深入瞭解而知道的一些各自動態和近況,語句組織無外乎:“令堂最近身體不錯,也積極參與團體活動,就是比較牽掛子女,希望本週末有空來看看他”。

這一招看起來泛泛,但產生化學反應:

首先,子女感受到養老院的人性關懷,能夠動態瞭解老人動態

其次,子女對養老院的“有空來看看”欣然接受,帶動了小賣部的生意

再者,子女週末來養老院帶老人外出,養老院的人力服務高峰得到緩解

最後,週一子女還會收到短信,類似於“老人昨晚回來心情很好吃飯很好睡眠很好”云云。

多此的那一舉,可能是致勝的USP

回看這個過程,和房地產營銷中的“客戶邀約、客戶回訪、節日問候、客戶黏連”何曾相似,這個地段沒優勢、器具沒優勢、價格沒優勢的養老院,成為當事人和家屬競相口碑傳播的競品,這一舉多得好!

後面兩個是自己的思考和設想:

今天在小龍蝦店,都提供了反穿衣和手套,這麼做是為了食客在動手過程中不沾了油膩,不髒了衣物,的確人性化。

那麼,同樣的配置,為什麼在市中心動輒30-40的商務套餐中不能採用呢?

高於平均價格20-30%,要麼是產品附加值高,要麼是地段實在繁華。

產品附加值高,勢必要麼有附贈諸如水果和飲料,要麼是多一點服務來兌現

地段好,自然食客有軟性要求,西裝革履白襯衫,撩面過程中串起紅油一滴,既不美觀也不文雅,但這種“吃麵事故”誰都不想的,但商家作為服務供應商,應該“多此一舉”

被業績認同的海底撈,儘管有些多此一舉其實有些附贈過度,但“關懷等候時段”的服務出發點沒錯,而且是充分搶佔了營銷空白點做“好感佔領”,那些嬌滴滴的陸家嘴白領姑娘,動輒數千的華服,一滴醬汁或紅油(回辦公室)多麼煞風景!

多此的那一舉,可能是致勝的USP

第二個例子,目前在親身實踐:

我在媒體上開通了在線買房諮詢,所以儘管不經常但還是時不時要回復一些購房者的問題,關於政策、市場、板塊、項目比較,我事先看了有些同行的回答,有主觀有客觀、有斬釘截鐵有模稜兩可,看起來我沒什麼技術優勢。

因為觀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判斷對錯也不會有網民打上門來,但從提問口吻可以看出問者的真切和急迫,於是我在每一次回答的最後,附加一句:“最後祝您選到心儀的房子”。

某一天之後,開始有了“一而再、再而三”的追問客群,應該說釋放的善意被領情的人笑納了,空中的他/她未必對你的回答多麼五體投地,但你對他/她的善意總是不打笑臉人,所以會在後臺看到這樣的留言:

“網民某某某對您之前的提問非常滿意,現在還想追加一個問題。。。”

這多此一舉沒有帶來財富,但至少回答者看到對方的留言,心情不至於比沒有留言更好,這只是一個複製黏貼而已。

多此的那一舉,可能是致勝的USP

三、如何正確多此一舉?

上文提到在認同多此一舉必要性上的技術選擇,如何正確地實現多此一舉呢?

當然不會有標準答案,這是追求標準答案的房地產營銷之失落,也是營銷技術對工廠化操作最後的反圍剿。

但原則和思考邏輯可以有:

多此的那一舉,可能是致勝的USP

首先,站在換位思考立場上的設問:【如果我是消費者】

1、找到消費者今天的不方便和不滿意

2、發現消費者可能需要和可能討喜

3、提出上述第一和第二相加之後的方式(可能對可能錯)

其次,站在競爭立場上的設問:【如果我被快速模仿】

1、競品可能就此新創意採用的拷貝,如何讓對方不能仿真?

2、如果對方實現了仿真,採用什麼方式二次翻新領跑營銷速率?

3、找到產品中的USP,貫徹到營銷中實現“對手抄襲不了”

再者,站在市場旁觀立場上的設問:【如果我是路人甲】

1、對於創意可能引發反響的輿論引導

2、對於創意可能引發反對的公關疏導

3、對於創意落地之後如何和產品嫁接

4、保障項目不被誤解和誤導,給營銷加分

多此的那一舉,可能是致勝的USP

上述關於養老院發短信的人性關懷、關於商務套餐提供圍兜或反穿衣、關於在線問答之後給網友的祝福,都具備同樣的特徵:

1、使用抗性觸發

2、成本低廉可控

3、長期堅持有效

4、口碑轉化成交

多此的那一舉,可能是致勝的USP

套用那句被用濫掉的句式:弄巧的多此一舉都是相似的,成拙的多此一舉總是各有各的偏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