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行漸遠的鄭州八景,你家門前可曾有她的遺韻流風?

漸行漸遠的鄭州八景,你家門前可曾有她的遺韻流風?

按照官方以及“愛鄭人士”的口徑,鄭州的歷史輝煌得不得了,“鄭州是夏、商王朝的重要都城”“管、鄭、韓等藩國的首府”“隋、唐、宋、金、元、明、清等時期是州府所在地,清雍正二年 (1724) 升為直隸州”,諸如此類的說法充斥著這座城市的官方文本和街談巷議。客觀地說,明清兩代,鄭州城市發展已具相當規模,但是,在京漢鐵路通車以前,鄭州不過是農耕社會的一座中原小城,處處盪漾著農耕文明的痕跡和侷限,即便是借鐵路之機遇開埠之後,幾十年間鄭州的城市規模也小得讓90後、00後不敢相信。今日已經破繭成蝶的鄭州曼哈頓商業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尚是大片麥田,毛主席他老人家當初來燕莊大隊為的是視察小麥生產,可不是來看房地產的繁榮景象。至於如今房價高到讓中產階級都四肢冰涼的鄭東新區,在上個世紀末滿目盡是大片大片的田園風光。

漸行漸遠的鄭州八景,你家門前可曾有她的遺韻流風?

鄭州開元寺塔

缺少商業氣息、現代氛圍的老鄭州,卻未必不是宜居之地,那時候,小城鄭州的城市內外有眾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在民間及文人雅士間逐漸形成了“鄭州八景”的普遍認同。今日大鄭州,城市大了,建築多了,房價高了,“鄭州八景”也漸行漸遠,消失在鱗次櫛比的水泥森林裡,泯滅在滾滾紅塵的低吟淺唱中。

關於“鄭州八景”的文獻記載,最早見於清乾隆十三年(1748)鄭州知州張鉞主修的《鄭州志》。這本《鄭州志》在卷首刻繪了《鄭州八景圖》,並配以張鉞手書的七言絕句各一首,歌詠“古塔晴雲”“鳳台荷香”“圃田春草”“梅峰遠眺”“汴河新柳”“龍崗雪霽”“海寺晨鐘”“卦臺仙境”等八景。在卷十二《藝文志》中,又收錄了他的八首五言律詩及八景圖(與卷首同)。民國五年(1916)編撰的《鄭縣誌》,收錄了光緒年間鄭州學正朱炎昭關於鄭州八景的七言律詩八首,此時已與張鉞的鄭州八景詩創作相距近 200 年,而詩題描述與張鉞詩詠的八景完全相同,說明“鄭州八景”的一脈相承。民國年間,亦有本地文人歌詠鄭州八景。由此可見,鄭州八景最遲在民國時期仍存在並受到文人雅士的重視,只是後來由於城市建設等原因,有的已完全消失,有的尚有遺蹟可尋。

古塔晴雲

鄭州東大街北側原有唐開元元年 (713) 興建的開元寺,寺內有佛塔名曰舍利塔。《鄭州文物志》載:該塔高 50 多米,為八角十三層樓閣式建築,後毀為十一層。佛塔周圍古柏參天,晴日遙望藍天,浮雲掠塔而過,“古塔晴雲”因此而得名。 張鉞詩云:“擎天一柱映斜日,高造浮屠上入雲。伊孰當年藏舍利,煙嵐雨後色平分。”該塔毀於侵華日軍的炮火。由歷史文獻看,開元寺當年有著秀美的園林景觀。

漸行漸遠的鄭州八景,你家門前可曾有她的遺韻流風?

古塔晴雲

漸行漸遠的鄭州八景,你家門前可曾有她的遺韻流風?

鄭州開元寺復原效果圖

鳳台荷香

荷花是水生草本植物,是文人墨客賦詩作畫的重要素材之一。中原地區有栽培荷花的悠久歷史,是當地常見的景觀植物。

漸行漸遠的鄭州八景,你家門前可曾有她的遺韻流風?

鳳台荷香

鄭州城東南數里,原有一片風光秀美的湖泊,古稱僕射陂。明嘉靖《鄭州志》載:“僕射陂,在州東。後魏文帝賜李衝,因名之。”歷代文人墨客對其多有歌詠。明萬曆年間,任戶部主事的鄭州人陰化陽在僕射陂岸邊鳳凰臺周圍購田建園,臺上建來儀亭,臺南北建牌坊三座,臺東建石淙莊,莊內營建鳴鳳堂、蘧覺軒、望遠亭、先月樓、棲雲塢、茹翠洞、君子亭、知樂亭、猗猗院等景觀,植有大片荷花。他在《東山勝地記》中說:“鄭巽隅有鳳凰臺,遙睇山巒,雲翠飛動。”“臺之自北而東,綠柳長廊,碧荷水殿,夏秋間,極目注望,荷香十里。識者擬之為東山勝地。餘素有山水之癖,遂竭孚囊以買山。”清代,僕射陂被稱作城湖,成為鄭州著名的景觀,水面備有遊船供遊人遊湖賞景。鄭州詩人時弘化為其賦詩,說:“湖心開似鑑,岡面敞如屏。貼水荷錢綠,迎風蒲劍青。”張鉞的七言律詩《鳳台荷香》曰:“臺荒不見鳳來翔,路轉回廊得小涼。十里薰風三尺水,紅雲擎出翠雲鄉。”五言律詩《鳳台荷香》曰:“僕射陂邊水,螺痕鏡裡青。鳳凰難出穴,君子尚餘亭。蕩槳通花氣,搴簡繞鷺汀。避炎應第一,磅礴思沉冥。”張鉞之後的鄭州知州何源洙,也寫有《鳳台荷香》,詩曰:“僕射陂前路,荷香遠引來。綠全侵沼水,紅欲上亭臺。君子長棲野,伊人合溯洄。玉餐新入貢,努力事栽培。”直至清末,僕射陂始終是鄭州近郊的風景名勝,荷花盛開時節,香風襲人。後由於河水沖積、風沙侵蝕以及人為改變等因素,此地先被改造為農田,後則完全湮沒於城市之中,無處尋找“鳳台荷香”之蹤跡。

圃田春草

遺址在今鄭州市管城區圃田鎮。據文獻載,漢武帝曾在此興建皇家園林。北宋之後,此地風光漸趨衰敗,但清代仍保留有若干個大小不一的陂塘,沼澤溼地形成了宜人的自然風光,張鉞詩詠《圃田春草》,曰:“藪澤平鋪嫩帶煙,偶經酥雨倍芊綿。年年佔得春風早,懷古重吟甫草篇。”“極目渾無際,宣王舊獵場。馬蹄穿翠縱,燕尾掠晴芳。色碧低念黛,薰濃暗然裳。天涯縱有句,吾意感天荒。”總體說來,此地曾長期是鄭州的近郊園林景觀。

漸行漸遠的鄭州八景,你家門前可曾有她的遺韻流風?

圃田春草

梅峰遠眺

遺址在今鄭州西南的梅山。梅山周圍是綿延起伏的丘陵,溝壑縱橫,植被茂密,梅山上自然分佈著山杏、梅等植物,是一處山水與植物等景觀元素有機搭配的郊野園林。初春時節,山花爛漫,紅綠相間,引來無數文人雅士登山賞花、遠眺。張鉞詠詩讚曰:“遠近群瞻卓筆欣,無心出岫忽升騰。鴿王離啼梵天近,五色蒸霞繞上層。”

漸行漸遠的鄭州八景,你家門前可曾有她的遺韻流風?

梅峰遠眺

汴河新柳

鄭州境內的賈魯河,古稱小黃河,又稱汴河。這條古老的河流,長期“水量豐沛,舟楫相繼,商賈畢至”,兩岸植柳,建有亭臺樓榭等園林建築。早春時節,岸邊新柳初發,水上碧波盪漾,景色非常優美。張鉞詩詠《汴河新柳》,曰:“一鞭青不斷,愛爾碧參差。”近代以來,賈魯河水量減少,部分河段擁塞,已難尋當年之旖旎。

漸行漸遠的鄭州八景,你家門前可曾有她的遺韻流風?

汴河新柳

龍崗雪霽

龍崗位於鄭州西南部,最高海拔 134 米,歷史上此地古木茂密,遠望猶如一條橫臥沉睡的巨龍。據說,每到雪後初晴,站在鄭州古城西門樓上舉目遠眺,龍崗猶如一條雪龍,飛舞在天地之間,十分壯觀。對這一景觀,詩人多有詠贊,張鉞詩云:“六出飛花一夜翻,朝來玉蟒臥微暾。瓊瑤滿眼豐年瑞,尤愛空明畫裡村。”朱炎昭詩云:“大野茫茫雪色濃,朝來霽日又高春。幾疑松頂迷還鶴,不見崗頭起臥龍。此地眠雲成玉壘,何人獻曝過瑤峰。我來為覓寒梅樹,襖負黃綿倚瘦筇。”此情此景,彰顯了“因時而生”的中國園林美學思想。

漸行漸遠的鄭州八景,你家門前可曾有她的遺韻流風?

龍崗雪霽

海寺晨鐘

清代,今鄭州市海灘街地區建有海灘寺。海灘寺佛殿雄偉,寺院內外遍植蒼松、翠柏、青竹。寺內置有大鐘,逢農曆初一、十五的清晨,寺內就會鳴鐘。鐘聲洪亮,聲聞十里之遙,“海寺晨鐘”漸成鄭州一景。張鉞詩云:“明滅殘星漏已沉,數聲清響振袛林。邯鄲豐枕擎迴夢,輸與枯禪定慧深。”

海灘寺拆毀於 1927 年,“海寺晨鐘”遂成絕響。

卦臺仙境

遺址在今鄭州市管城區圃田鎮。“卦臺”指“列子八卦御風臺”。列子系戰國時期老莊之外的道家重要代表人物,鄭州圃田人。據考證,列子在公元前約 400 年前後曾隱居於圃田,居鄉 40 年著書立說。《莊子·逍遙遊》有“列子御風而行”的記載,今圃田建有八卦御風臺、列子觀等景點。歷史上的圃田,草密林茂,雲纏霧繞,風吹樹響,能讓人感到幾分“神風仙氣”,故名之曰“卦臺仙境”,張鉞詩云:“辭粟遺榮善自全,冷然一語寄真詮。西遊也在人世間,贏得千秋強號仙。”近年來,地方政府正逐步將此地營建為景區。

漸行漸遠的鄭州八景,你家門前可曾有她的遺韻流風?

“八景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文獻顯示,“八景文化”源於北宋,繁榮於明清。明清時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進入了成熟期,河南各地紛紛推出本地的“八景”,其中雖有牽強附會、附庸風雅、生搬硬套的充數、拼湊之作,但 “鄭州八景”不失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景觀文化現象,較為完美地詮釋了明清時期的城市文化、審美風尚,印證著這座城市的文化傳承、審美取向和地理格局,體現著古人在城市規劃、景觀營造等方面的理念,是對鄭州歷史文化、自然形勝的濃縮提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