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郑州八景,你家门前可曾有她的遗韵流风?

渐行渐远的郑州八景,你家门前可曾有她的遗韵流风?

按照官方以及“爱郑人士”的口径,郑州的历史辉煌得不得了,“郑州是夏、商王朝的重要都城”“管、郑、韩等藩国的首府”“隋、唐、宋、金、元、明、清等时期是州府所在地,清雍正二年 (1724) 升为直隶州”,诸如此类的说法充斥着这座城市的官方文本和街谈巷议。客观地说,明清两代,郑州城市发展已具相当规模,但是,在京汉铁路通车以前,郑州不过是农耕社会的一座中原小城,处处荡漾着农耕文明的痕迹和局限,即便是借铁路之机遇开埠之后,几十年间郑州的城市规模也小得让90后、00后不敢相信。今日已经破茧成蝶的郑州曼哈顿商业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尚是大片麦田,毛主席他老人家当初来燕庄大队为的是视察小麦生产,可不是来看房地产的繁荣景象。至于如今房价高到让中产阶级都四肢冰凉的郑东新区,在上个世纪末满目尽是大片大片的田园风光。

渐行渐远的郑州八景,你家门前可曾有她的遗韵流风?

郑州开元寺塔

缺少商业气息、现代氛围的老郑州,却未必不是宜居之地,那时候,小城郑州的城市内外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民间及文人雅士间逐渐形成了“郑州八景”的普遍认同。今日大郑州,城市大了,建筑多了,房价高了,“郑州八景”也渐行渐远,消失在鳞次栉比的水泥森林里,泯灭在滚滚红尘的低吟浅唱中。

关于“郑州八景”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郑州知州张钺主修的《郑州志》。这本《郑州志》在卷首刻绘了《郑州八景图》,并配以张钺手书的七言绝句各一首,歌咏“古塔晴云”“凤台荷香”“圃田春草”“梅峰远眺”“汴河新柳”“龙岗雪霁”“海寺晨钟”“卦台仙境”等八景。在卷十二《艺文志》中,又收录了他的八首五言律诗及八景图(与卷首同)。民国五年(1916)编撰的《郑县志》,收录了光绪年间郑州学正朱炎昭关于郑州八景的七言律诗八首,此时已与张钺的郑州八景诗创作相距近 200 年,而诗题描述与张钺诗咏的八景完全相同,说明“郑州八景”的一脉相承。民国年间,亦有本地文人歌咏郑州八景。由此可见,郑州八景最迟在民国时期仍存在并受到文人雅士的重视,只是后来由于城市建设等原因,有的已完全消失,有的尚有遗迹可寻。

古塔晴云

郑州东大街北侧原有唐开元元年 (713) 兴建的开元寺,寺内有佛塔名曰舍利塔。《郑州文物志》载:该塔高 50 多米,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建筑,后毁为十一层。佛塔周围古柏参天,晴日遥望蓝天,浮云掠塔而过,“古塔晴云”因此而得名。 张钺诗云:“擎天一柱映斜日,高造浮屠上入云。伊孰当年藏舍利,烟岚雨后色平分。”该塔毁于侵华日军的炮火。由历史文献看,开元寺当年有着秀美的园林景观。

渐行渐远的郑州八景,你家门前可曾有她的遗韵流风?

古塔晴云

渐行渐远的郑州八景,你家门前可曾有她的遗韵流风?

郑州开元寺复原效果图

凤台荷香

荷花是水生草本植物,是文人墨客赋诗作画的重要素材之一。中原地区有栽培荷花的悠久历史,是当地常见的景观植物。

渐行渐远的郑州八景,你家门前可曾有她的遗韵流风?

凤台荷香

郑州城东南数里,原有一片风光秀美的湖泊,古称仆射陂。明嘉靖《郑州志》载:“仆射陂,在州东。后魏文帝赐李冲,因名之。”历代文人墨客对其多有歌咏。明万历年间,任户部主事的郑州人阴化阳在仆射陂岸边凤凰台周围购田建园,台上建来仪亭,台南北建牌坊三座,台东建石淙庄,庄内营建鸣凤堂、蘧觉轩、望远亭、先月楼、栖云坞、茹翠洞、君子亭、知乐亭、猗猗院等景观,植有大片荷花。他在《东山胜地记》中说:“郑巽隅有凤凰台,遥睇山峦,云翠飞动。”“台之自北而东,绿柳长廊,碧荷水殿,夏秋间,极目注望,荷香十里。识者拟之为东山胜地。余素有山水之癖,遂竭孚囊以买山。”清代,仆射陂被称作城湖,成为郑州著名的景观,水面备有游船供游人游湖赏景。郑州诗人时弘化为其赋诗,说:“湖心开似鉴,冈面敞如屏。贴水荷钱绿,迎风蒲剑青。”张钺的七言律诗《凤台荷香》曰:“台荒不见凤来翔,路转回廊得小凉。十里熏风三尺水,红云擎出翠云乡。”五言律诗《凤台荷香》曰:“仆射陂边水,螺痕镜里青。凤凰难出穴,君子尚余亭。荡桨通花气,搴简绕鹭汀。避炎应第一,磅礴思沉冥。”张钺之后的郑州知州何源洙,也写有《凤台荷香》,诗曰:“仆射陂前路,荷香远引来。绿全侵沼水,红欲上亭台。君子长栖野,伊人合溯洄。玉餐新入贡,努力事栽培。”直至清末,仆射陂始终是郑州近郊的风景名胜,荷花盛开时节,香风袭人。后由于河水冲积、风沙侵蚀以及人为改变等因素,此地先被改造为农田,后则完全湮没于城市之中,无处寻找“凤台荷香”之踪迹。

圃田春草

遗址在今郑州市管城区圃田镇。据文献载,汉武帝曾在此兴建皇家园林。北宋之后,此地风光渐趋衰败,但清代仍保留有若干个大小不一的陂塘,沼泽湿地形成了宜人的自然风光,张钺诗咏《圃田春草》,曰:“薮泽平铺嫩带烟,偶经酥雨倍芊绵。年年占得春风早,怀古重吟甫草篇。”“极目浑无际,宣王旧猎场。马蹄穿翠纵,燕尾掠晴芳。色碧低念黛,薰浓暗然裳。天涯纵有句,吾意感天荒。”总体说来,此地曾长期是郑州的近郊园林景观。

渐行渐远的郑州八景,你家门前可曾有她的遗韵流风?

圃田春草

梅峰远眺

遗址在今郑州西南的梅山。梅山周围是绵延起伏的丘陵,沟壑纵横,植被茂密,梅山上自然分布着山杏、梅等植物,是一处山水与植物等景观元素有机搭配的郊野园林。初春时节,山花烂漫,红绿相间,引来无数文人雅士登山赏花、远眺。张钺咏诗赞曰:“远近群瞻卓笔欣,无心出岫忽升腾。鸽王离啼梵天近,五色蒸霞绕上层。”

渐行渐远的郑州八景,你家门前可曾有她的遗韵流风?

梅峰远眺

汴河新柳

郑州境内的贾鲁河,古称小黄河,又称汴河。这条古老的河流,长期“水量丰沛,舟楫相继,商贾毕至”,两岸植柳,建有亭台楼榭等园林建筑。早春时节,岸边新柳初发,水上碧波荡漾,景色非常优美。张钺诗咏《汴河新柳》,曰:“一鞭青不断,爱尔碧参差。”近代以来,贾鲁河水量减少,部分河段拥塞,已难寻当年之旖旎。

渐行渐远的郑州八景,你家门前可曾有她的遗韵流风?

汴河新柳

龙岗雪霁

龙岗位于郑州西南部,最高海拔 134 米,历史上此地古木茂密,远望犹如一条横卧沉睡的巨龙。据说,每到雪后初晴,站在郑州古城西门楼上举目远眺,龙岗犹如一条雪龙,飞舞在天地之间,十分壮观。对这一景观,诗人多有咏赞,张钺诗云:“六出飞花一夜翻,朝来玉蟒卧微暾。琼瑶满眼丰年瑞,尤爱空明画里村。”朱炎昭诗云:“大野茫茫雪色浓,朝来霁日又高春。几疑松顶迷还鹤,不见岗头起卧龙。此地眠云成玉垒,何人献曝过瑶峰。我来为觅寒梅树,袄负黄绵倚瘦筇。”此情此景,彰显了“因时而生”的中国园林美学思想。

渐行渐远的郑州八景,你家门前可曾有她的遗韵流风?

龙岗雪霁

海寺晨钟

清代,今郑州市海滩街地区建有海滩寺。海滩寺佛殿雄伟,寺院内外遍植苍松、翠柏、青竹。寺内置有大钟,逢农历初一、十五的清晨,寺内就会鸣钟。钟声洪亮,声闻十里之遥,“海寺晨钟”渐成郑州一景。张钺诗云:“明灭残星漏已沉,数声清响振袛林。邯郸丰枕擎回梦,输与枯禅定慧深。”

海滩寺拆毁于 1927 年,“海寺晨钟”遂成绝响。

卦台仙境

遗址在今郑州市管城区圃田镇。“卦台”指“列子八卦御风台”。列子系战国时期老庄之外的道家重要代表人物,郑州圃田人。据考证,列子在公元前约 400 年前后曾隐居于圃田,居乡 40 年著书立说。《庄子·逍遥游》有“列子御风而行”的记载,今圃田建有八卦御风台、列子观等景点。历史上的圃田,草密林茂,云缠雾绕,风吹树响,能让人感到几分“神风仙气”,故名之曰“卦台仙境”,张钺诗云:“辞粟遗荣善自全,冷然一语寄真诠。西游也在人世间,赢得千秋强号仙。”近年来,地方政府正逐步将此地营建为景区。

渐行渐远的郑州八景,你家门前可曾有她的遗韵流风?

“八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献显示,“八景文化”源于北宋,繁荣于明清。明清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进入了成熟期,河南各地纷纷推出本地的“八景”,其中虽有牵强附会、附庸风雅、生搬硬套的充数、拼凑之作,但 “郑州八景”不失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景观文化现象,较为完美地诠释了明清时期的城市文化、审美风尚,印证着这座城市的文化传承、审美取向和地理格局,体现着古人在城市规划、景观营造等方面的理念,是对郑州历史文化、自然形胜的浓缩提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