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做的飯,給我滿漢全席都不換

美食對於中國人來說,地域遼闊造就了各地飲食的差異。即便差異再大,飲食中也有一種味道是相似的、熟悉而頑固的,那就是鄉音跟味覺。


工作在外,不能常伴父母身邊,最本真的感受即是思親、念家,就會常想起家裡的一碗飯一桌菜,泛起的鄉愁,在舌尖醞釀。家人圍坐一起的時候,沉甸甸的愛融聚在一鍋美味之中。樸素,而有力量的幸福,是迴盪在舌尖的福報。

跳躍於我舌尖上的記憶,莫過於媽媽一手做的飯,我是抵擋不住這種老家味道的誘惑的,這種熟悉而頑固的味道,讓我對家中美食的喜好更是欲罷不能。這些感受與經驗,在作家那裡寫成了文字,在詩人那裡吟成了詩,在媽媽那裡變成了嘮叨,煮成了飯,炒成了菜。美味之所以值得回味,只是因了那一飯一粥皆由滿滿的溫情和愛意慢慢熬煮煨燉,用一生的時光盛好等待。最珍貴的等待,也許就是餐桌上另一副碗筷的歸屬吧。

韭菜盒子
媽媽做的飯,給我滿漢全席都不換​最愛吃的就是媽媽烙的韭菜盒子,以前在外地很少吃到。雞蛋韭菜,味道美極了!

手工包子
媽媽做的飯,給我滿漢全席都不換​ 不管是茴香苗的韭菜的還是豬肉的,不像外面賣的包子又白又軟又大,但吃著絕對香,天津狗不理也不如自家的包子香!

手工餃子
媽媽做的飯,給我滿漢全席都不換​說了包子,餃子也自然少不了,你愛吃什麼餡的?豬肉白菜?韭菜?還是香薺菜?

窩窩頭
媽媽做的飯,給我滿漢全席都不換​榆錢還是紅芋葉子,都是很好的選擇!還有雜麵窩窩,玉米麵窩窩等 。

給我一碗丸子湯
媽媽做的飯,給我滿漢全席都不換​我還你一夜不流淚。。

所有的美食,都是時間沉澱下來的火候和手感。越是彌足珍貴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淡無奇。媽媽懂得美味需要耐心的等待,只有媽媽最明白自家胃口,心底的思念和期盼,簡簡單單的美食,純純粹粹的世間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