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源果汁負債高達115億,市值卻只有47億元,它衰落的原因是什麼?

腎掉打下


10年前,匯源被可口可樂報出高溢價收購價,未遂。10年後,匯源淪落如此,當年投反對票的朋友,你們還在嗎?
匯源果汁成立於2006年,主營果汁及果汁飲料,其百分百果汁及中高濃度果蔬汁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45.8%和35.3%,是該市場上的領頭羊。
2008年9月,可口可樂公司出價24億美金(179億港幣)溢價收購匯源果汁。當時國內媒體一致反對,更有幾萬名網友簽名反對此次收購,而反對的原因多是出於對品牌的民族情結。後來被商務部因反壟斷為名禁止。
在被可口可樂收購失敗後,匯源果汁的業績一直陷入低迷之中,根據財報,2011年以來匯源果汁扣非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已經連續6年為負。
根據匯源果汁最新發布的未經審計的管理賬目,截至2017年12月31日,匯源果汁負債總額高達114.02億元。
2013-2017年(2017年數據尚未經審計)的利息支出分別為2.31億元、3.18億元、5.5億元、5.85億元、5.46億元。
2018年4月中旬,匯源果汁發佈未經審計的業績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公司收入為53.82億,同比下降6.26%;淨利潤為1.35億。
4月開始,匯源在港股停牌至今,也因此,評級機構、信用評級公司穆迪將其信用評級下調3級至Caa1。惠譽也於今年6月底將匯源果汁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IDR)及高級無抵押債券評級“B”下調至“CCC+”,評級屬於負面觀察。
為何曾經的“香餑餑”,如今成為負債高企,業績低迷的“爛蘋果”?
主要原因可能有幾下幾點:
第一:沒做好可口可樂收購失敗的準備
收購案失敗,打擊最大的是匯源。甚至有傳言稱,可口可樂後來反悔了,不想收購了,因為看到匯源業績已經開始下滑,但是單方面毀約違約金很重,於是就通過各種手段,被禁止了。
至今也沒有非常給力的理由來說明匯源被收購案失敗的原因。
匯源創始人朱新禮也沒有料到方案會遭遇失敗。據多位業內人士介紹,當時,匯源果汁已經開始為併購之後的整合做準備:2008年,匯源果汁投資20多億元鉅額資金新建工廠,準備轉型做上游的純果汁原料供應商;此外,匯源果汁大幅削減銷售人員,財報顯示,2007年底,匯源的銷售人員總數為3926人,到2008年底僅剩1160人。
這讓匯源遭受巨大的損失。後來朱新禮在接受採訪時稱,如果當年被可口可樂收購的話,匯源現在至少是市值千億的公司。
第二:戰略擴張失誤
在收購報價開始後,匯源就開始準備擴展,結果收購失敗,這些項目開工率極低,導致吞噬了大量的利潤。
當時匯源是準備被可口可樂收購後做的產能準備,結果,由於對收購案太有信心,導致根本沒有防範失敗的風險。
第三:濃縮果汁市場發展緩慢
匯源的銷售額從10年前28億增長至目前53億,連一倍都沒有。同樣,濃縮果汁市場增長也不足一倍。
這說明這個市場並不大,人們的消費習慣也發生了變化,現在都喜歡喝鮮榨果汁,街上的鮮榨果汁店生意都很不錯。
總之,匯源在最好的時候沒能嫁入豪門,也失去了昔日的光環。這或許是可口可樂的幸運,但一定是民族品牌的悲哀。
每天堅持原創,已經很多年了,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希望內容對您有幫助,也希望各位能夠給些鼓勵,關注,點贊,留言都可以!感謝讀者,感謝粉絲的長久陪伴!

趙冰峰


匯源果汁(01186,HK)暫時沒有退市危機,但長期來看有。因為它已經停牌了4個月時間,按照港交所的要求,若它不能在2020年1月底完成復牌條件,港交所將啟動對它的退市程序。


如今距離2020年1月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匯源果汁需要做的就是實現復牌。而它復牌的最大障礙,是一筆42.82億元的貸款“說不清道不明”。


這筆貸款發生於2017年8月~2018年3月,匯源果汁向北京匯源飲料提供了多項短期貸款,貸款金額合計42.82億元,年利率10%。這家北京匯源飲料公司,並不是上市公司匯源果汁的子公司,而是老闆朱新禮另外一家公司

,即兩者相當於兄弟公司。用專業術語的說法,就是這筆42.82億元的貸款是關聯交易。(下圖為朱新禮)


但奇怪的是,這筆鉅款沒有經過匯源果汁董事會的批准,也沒進行公告。


有些人可能會說,不論是匯源果汁還是北京匯源飲料公司,都是朱新禮的公司,借款無非是左手倒右手,有什麼關係?這樣的邏輯,只適用於這兩家公司都是朱新禮的獨資公司,但事實卻是:匯源果汁是一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有很多其他中小股東的。


往輕了說,朱新禮的行為,暴露出了匯源果汁嚴重的內控漏洞,說明公司經營管理質量很差,因為董事會形同虛設,對老闆形成不了制衡,這家公司變成了“內部人控制”(朱新禮為董事會主席、總裁。朱新禮的女兒朱聖琴是執行董事、副總裁,負責董秘辦公室等具體事務。);往重了說,朱新禮可能涉嫌掏空上司公司。(下圖為朱新禮女兒朱聖琴)



外界並不知道朱新禮借了這筆鉅款到底用在了什麼地方。但匯源果汁本身的衰落,其實起點應該是可口可樂收購匯源失敗。這裡就不得不說,政 府監管的“有形之手”,很多時候會“好心辦壞事”。


2008年9月,可口可樂提出以12.2港元/股、總價約179.2億港元收購匯源果汁所有股份。但這筆收購,受到了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一些人認為,這將導致民族品牌拱手讓人,中國的飲料行業將會遭受海外企業的壟斷。最終,這筆收購因未通過商務部的反壟斷審查而告吹。


其實果汁這樣的日用消費品,競爭很激烈,即便匯源被收購,仍然會有後來者重新殺入這個市場。可能朱新禮自己都沒有料到這筆收購竟然會失敗——在和可口可樂談收購的時候,朱新禮幾乎撤掉了所有的果汁生產和銷售渠道。



收購失敗之後,匯源只得重新來過,包括新建工場、購置基地、重新招募銷售人員。可能我們敲字比較容易,但要匯源做這些事情,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其中不僅僅包括資金上的投入,還有時間上的浪費(競爭對手已經在填補你退出的空間)。


重新來過的匯源,銷售人員控制得也不夠好,最多的時候達到了1.1萬人,成本巨大;後面它又不得不削減銷售人員。但激烈的外部競爭,已經沒有匯源犯錯的機會了。


當然,現在的匯源,仍然能夠方便地買到,但相比10年前的市場地位,匯源已經是“泯人眾人”。如果可口可樂收購成功,匯源還會不會是現在這般窘迫的地步?相信不太會,因為從近10年的飲料市場發展來看,其實碳酸類飲料的份額在降低,而果汁類在增長,依靠可口可樂強大的財力、渠道、品牌,匯源其實被可以過得更好。只可惜,這樣一個本來純商業的行為,被輿論和監管給破壞掉了,人言可畏啊。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新聞及其背後的經濟邏輯。


孔方財經


聽過朱新禮的故事,看過匯源果汁崛起的標準案例,朱新禮,樸實大方豪飲有農民企業家氣質,但真沒想到,他會操作上市公司借錢給自己公司的事:40多億元呢!

是他遇到了過不去的坎?那也可以向朋友們借呀,他想通過一筆借款翻身賺大錢,朱總是做實業的,不至於這麼投機呀。那就不得不讓人覺得他有掏空上市公司的嫌疑了。

最可能的解釋是,他對上市公司的法則法規太淡然太漠然了。還以為都是自己完全說了算。

這不丟大臉了嗎?

當然匯源果汁如能賣給可口可樂,朱可就完美脫身,不用做企業過辛勞的日子了,對比今日的何伯權,把樂百氏賣給外企達能,如今過得多瀟灑,有錢有影響力,投出幾個上市公司,多少後起企業家多感激他。又如步步高段永平,帶出好幾個徒弟,最新的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多給他長臉呀。

朱新禮這回的匯源果汁被停牌,做交代就夠他頭疼的,名譽就別指望怎麼恢復了,市值才40多億元?真的不知道這些年,他的心思放哪了?

這顯然是激情不在,心思不在,位置和權利在的結果。企業家們呀,知道進是大學問,知道退是更大學問。

知道退卻退不了時,是大大大學問,顯然朱新禮這個坎沒過好,雖然極少人會有退而不能的極痛苦折磨的局面。


財經作家邱恆明


匯源果汁,作為國內老牌飲品行業的龍頭企業,為什麼短短數年,負債累累,市值僅有47億元?企業發展,長期看產業,中期看市場,短期看經營。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下。

一、從產業角度來看

看匯源果汁的敗落,不得不看國內飲料行業發展情況。從上世紀90年代,果蔬飲料行業快速發展,但到近年來,增速開始放緩,如2016年我國果汁零售量134.47億升,零售額1009.41億元,同比增長1.88%。

按照匯源果汁2016年財報,高端市場100%果汁,銷量佔市場比重53.4%,零售額44.2%;中端市場26%-99%中濃度果汁,銷量佔市場比重38.3%,零售額28.3%;低端市場25%濃度以下,銷量佔市場比重34.9%,零售額34.2%;實現營業收入57.4億元,佔全國果蔬飲料零售額的5.69%。

由此可見,匯源果汁在各細分市場都是處於領先地位。行業的規模決定了企業發展潛力。

二、中期看市場

我國果蔬行業市場格局,已經不是本世紀初樣子,到今天,隨著各競爭對手不斷湧入,比如臺灣的統一和康師傅;美國的可口可樂美汁源;國內農夫山泉等紛紛發力果蔬飲料

,競爭日益激烈,早成一片紅海。

匯源果汁再想如早期那樣,獨佔鰲頭,已非易事。

三、短期看經營

1、併購失敗,貽誤戰機。匯源果汁經營頻頻失誤,先是在2008年,與可口可樂商議收購時,幾乎撤掉了所有的果汁生產和銷售渠道;結果未通過反壟斷審批,收購失敗,匯源果汁,不得不重新進行生產及渠道佈局,不但增加公司資產投入,更是貽誤戰機。

2、家族式管理,治理機制不完善。雖已上市,匯源果汁依然是一家家族企業,長期以來,朱新禮的眾多親屬均在公司內部任職。由於決策集中,最近關聯方借貸42億事件時,董高監根本就無法阻攔。

3、業務單一,經營效率相對不高。一方面,相比較,統一、康師傅等產品多元化,匯源果汁,業務單一,核心業務僅果蔬飲料;另一方面,經營效率待改善。比如,2016年,匯源果汁高端市場100%果汁,銷量佔市場比重53.4%,零售額僅44.2%;但它的第二位競爭對手,只佔據29.5%銷量,卻佔據36.4%零售額。

最後,經營企業確實不易,真心希望匯源果,民族飲料品牌的代表之一,能夠汁重整旗鼓,煥發新生。


胡兄頻道


作為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資企業,“匯源果汁”原有的主打產品沒有與時俱進,沒有推出新品來維持市場份額。2017年底公司負債總額已高達114.02億,自然被國際市場的投資者用腳投票,導致股票市值大幅度縮至47億元。

“匯源果汁”未經董事會批准,未向投資者公告披露,違規向實際控制人朱新禮旗下的北京匯源借出了42.75億貸款,今年4月份遭到香港證券監管機構的停牌處理。

“匯源果汁”大股東佔有上市公司資金移作它用,在內地上市公司的運轉中屢見不鮮。但是,在成熟的香港證券市場,卻被監管嚴格面臨退市危機。 僅僅從上述情況來分析,“匯源果汁”並無長遠的公司發展戰略,開發飲料的新品更無突破。倒是將心思動在掏空上市公司資金以及資產上面。

如果10年前“可口可樂”對“匯源果汁”近180億港元的收購要約成功,“匯源果汁”可能還有一線生機。可惜此項收購要約,因未通過商務部的反壟斷審查而擱淺,“匯源果汁”與起死回生擦肩而過。

“匯源果汁”乃國家品牌計劃TOP品牌,中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中國食品行業的民族品牌。資料顯示:匯源果汁2016在中國百分百果汁及中濃度果蔬汁市場份額分別為53.4%及38.3%,連續十年保持市場份額第一。

“匯源果汁”曾有多元化戰略。比如進軍雞尾酒、普洱茶、牧場等領域,但與其主營業務關聯度不大收效甚微。冰糖葫蘆汁、百利哇、植物飲料“愛上小時光”系列等一系列新品推出之後,均無較大額度的市場佔有率。

“匯源果汁”停留在原有格局上,亦是其衰落的原因之一。反觀“肯特基”等西式食品亦注入中式食品的元素,所以能夠經久不衰。

歡迎批評指正,敬請點贊關注,順祝工作快樂!


陸燕青


有快二年沒有喝過“果汁”飲料了!

二年前,果粒橙、匯源果汁、農夫果園等“果汁”飲料我也經常喝,自從2016年12月24日去過一次三門峽靈寶“寺河山”之後,就再也沒有喝過“果汁”飲料了!

2016年12月24日我們幾個人開車去靈寶買蘋果,靈寶“寺河山”蘋果🍎挺有名,那裡有一個朋友!

在朋友帶我們去“寺河山”高山果園的路上,路過村莊,看到好多家住戶門口都砌有一個方形的池子,約4米見方吧,一米高吧,三面是牆,一面是進口,裡面堆了半池子蘋果🍎,因為在太陽底下曬著,所以有點“蔫”了。於是我就問了一下朋友,這蘋果怎麼都放在外面,不怕人拿?朋友說:“這是賣給果汁加工廠的”!

從那以後我們家再也沒有買過“果汁”類飲料,水果我們只吃應季的新鮮水果!

我們上次去拉蘋果時照的相片





人在風上走


匯源果汁很可能會被退市

匯源果汁曾號稱“中國最大的果汁企業”,更曾吸引可口可樂擬以總價約179.2億港元收購但失敗告終,不過這些年由於各種原因匯源果汁衰落明顯,現在匯源果汁還陷入了融資票據的違約事件,光是截止2017年底公司負債總額已高達114.02億。匯源果汁還有身為上市公司卻私下向匯源集團旗下、實際控制人朱新禮旗下的北京匯源借出了42.75億貸款,沒有公告披露也未經董事會批准,多重違規,可以說匯源果汁已經陷入了被強制退市的邊緣。


港交所已對其停牌,並羅列復牌的條件,如果匯源果汁未能在2020年1月底完成這些復牌條件將被啟動強制退市,具體包括:對相關貸款進行法證調查、公佈調查結果,並採取合適的補救行動等;公佈所有欠缺的財務業績,並說明任何審計修訂。

匯源果汁的衰落因素

首先還是經營策略問題,未能及時與時俱進。當初憑藉果汁飲料在瓶裝飲料領域以健康的姿態大獲全勝,但是這些年伴隨人們對健康概念的提升和街頭各種鋪頭乃至商場榨汁機鮮榨果汁的出現,自然降低了對匯源果汁這類生產較久的瓶裝飲料的需求。

其次,就是運營資金被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大幅掏去的問題,影響公司的發展,比如被爆出的借出了42.75億貸款,沒有公告披露也未經董事會批准,相當於資金被佔用。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歡迎關注本賬號以便獲取更多財經知識


風生焱起


匯源果汁作為曾經的中國果汁飲料第一品牌。其市場知名度與佔有率都是名列前茅得。董事長朱新禮1992年把匯源果汁由名不見傳的山東沂蒙山去的小廠,引進德國生產設備,1994年步入中國北京,1999年名列中國飲料前十名。

應該講匯源果汁前期無論是生產與市場定位還有設廠,市場廣告策劃是沒有問題的。所以才有了2008年美國可口可樂要收購匯源果汁179億港元的歷史。正是匯源果汁在中國人的飲料中的市場佔有率以及營業額質量口感等是深入人心的。因此,朱新禮獲得了極大成績,個人英雄主義以及培養家族成員在企業中決策過度問題。失去有效的監督,特別是在2008年兼併沒有取得成功的基礎上,缺少企業應變能力與對策。

首先,是人才的遺失,2007年時匯源果汁人員近4000人,到2008年時只有1160人。果汁飲料是與碳酸飲料不同的飲料體系。有著環保健康的優勢,但是那時由於只有想象兼併會獲得國家有關部門的審批。

第二,市場公關不足。不但沒有達到兼併的目的,還激起大眾的民族情緒。這種情緒由間接的影響了政府得態度。至少當時公共關係運用的非常不好。當時政府簡政放權,企業自主決策等。讓市場說了算,沒有取得政策的支持好。

第三,沒有抓住從香港迴歸a股,或者申請國內a股上市。香港上市有一個時期交易很不活躍。市場融資成本高,這些必然增加企業生產無經營成本。

第四,生產設備投向問題,原來想象與可口可樂能夠兼併成功,在生產設備上有了新的投資與生產要素的改變。增大固定資產的投資浪費。

第五,家庭成員分工問題不是很清晰。特別是竟然發生匯源果汁與北京匯源飲料公司42.8多億元的貨款與信貸關係的問題。這就是現代企業與家族企業之間的區別。就是說上市企業經營重大事項必須要公告與對股東大會與董事會負責。特別是資金的動用與投資要公開公告。這些低端的錯誤都存在,說明管理存在嚴重的問題。決策的科學化是沒有保證的。

總之,匯源果汁的教訓是深刻的,既有國家層面的反思,也有企業戰略的反思,更有技術與公關能力的錯位與不足。家庭成員之間職位不明晰問題。也是匯源果汁左右搖擺造成今天的負載高築的局面。所以破局必須有痛下決心,洗心革面,才有有新的企業生存。匯源果汁產品與大眾健康飲食是符合的,特別是果品新鮮是飲料發展的方向。我們祝福匯源果汁有新的發張展機會。





陳文霞88


匯源果汁跌下神壇。我記得當年匯源果汁拒絕可口可樂要約收購的時候,那時我是雙手叫好,認為匯源能夠成為我國響噹噹的國產飲料品牌,並且能夠打入國際市場,為中華兒女再爭一口氣。看來當時我還是年輕!我認為匯源衰落的原因:

一、匯源主要領導人對於市場的嚴重失誤所致是主因。融資、負債去投資別的項目也算是原因之一,但我認為並不是主要因素。關鍵在於主要領導人對於市場變化的把握並不準確,飲料行業一二再再而三的被統一、康師傅、娃哈哈等品牌侵佔,甚至一些地方性果汁品牌所“攻佔”,匯源並沒有還手餘地。做商貿流通最為重要的是工作人員與客戶的溝通以及新鮮政策的落實,這點匯源可以說完全沒有做到,匯源只做到了能賣就賣,不能賣就算。曾經的一線果汁品牌已經沒有了市場攻佔能力,這樣的責任我覺的是匯源主要領導人的決策的重大失誤,這鍋他給背!

二、匯源果汁沒有推舊出新是敗筆!娃哈哈是賣水的,可是人家也出飲料。但是匯源果汁這幾年來看,老產品半死不活,新產品一個都見不到!並且也沒有跟上市場青睞的潮流,藍莓汁、芒果汁、椰子汁等等,並且存在多種版本的樣式:大玻璃瓶、小玻璃瓶、紙包裝、易拉罐等等。這些匯源產品完全沒有看到過。一家從來不推舊出新的企業,特別是飲料行業,持續性有限。

三、面對新時代特別是大數據、雲數據、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出現,並沒有把握好時機!一線品牌的營銷能力是強大的,並且利用新出現的媒體進行宣傳也是手段之一。而面對大數據、雲數據、移動互聯網,哪裡有匯源的廣告?根本就看不到!飲料品牌的塑造是離不開廣告的。


炒股哥說


你們太年輕了,還真以為收購案被阻止是民族主義和網民的鍋。我來告訴你們10年前發生了什麼。08年雷曼公司倒掉引發經濟危機。這個是很突然的,很少人預料的,危機前資本市場是火熱的,所以可口可樂幾個億還是十幾個億收購匯源,可口可樂也不覺得特別虧。簽收購協議以後不到一個月就爆發危機。這時候所有美國大公司都很難受,都緊缺現金流。唯一遊刃有餘的是巴菲特。這時候主要的輿論還是說匯源賺大了,賣在了山頂上。可口可樂這時候要兌現協議簡直就是挖自己的肉。於是不久商務部命令就出來交易無效。呵呵噠當然是可口可樂背後影響了我們的商務部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