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銀行理財,這些事要提前知道

戳藍字一鍵關注七七

一起談談理想,順便賺錢

買銀行理財,這些事要提前知道

文:七七

一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的高門檻讓不少投資者望而卻步。

再加上這段時間金融市場不太平,大家都在苦惱手裡的閒錢沒有好去處時,一個利好悄然而至。

7月20日,銀保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其中,最大的看點就是:將單隻公募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

所謂的公募理財產品,就是平常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

這對於銀行和投資者來說,都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利好。一方面,緩解了銀行的資金來源壓力,使得銀行理財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另一方面,普通老百姓的投資渠道有了更多選擇。

  • 銀行理財,並非是萬無一失。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這些事情是我們提前要知道的。

按照風險和收益類型分類,銀行理財產品可以分為三類:

保本固定收益產品:這類產品一般會在合同中約定一個收益區間,比如3%-5%,到期後銀行向投資者還本付息。

保本浮動收益產品:保本不保息,也就是隻承諾了本金安全,而利息是不保證的,最壞的情況可能一分錢沒賺到,只拿回了本金。

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投資風險完全由投資者自擔,不保證本金安全和投資收益,會出現虧損的情況。

現在新規要求打破剛兌後,銀行不再兜底,我們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更要慎重,睜大眼睛,看清楚投資的具體是什麼項目。

銀行的理財產品可以分為自營和代銷兩種。

自營:銀行自己開發的理財產品,有銀行信用背書,在安全性和合規性上有保障,風險相對較小

代銷:銀行寄售的理財產品,銀行和第三方金融機構合作,發行人不是銀行,只是放在銀行平臺上銷售(建議如果是代銷產品,還是去發行機構買比較划算)。

而我們常聽到的“飛單”,是指銀行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私自銷售非銀行自主發行或者代銷的理財產品,從中獲取高額佣金的行為。

  • 那怎麼區分是銀行自營理財產品,而不是代銷產品或者“飛單”呢?

1、登錄中國理財網查詢真假

只要是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在產品說明書中,都會有一個以大寫字母“C”開頭的14位產品登記編碼。

到“中國理財網(www.china-wealth.cn)”上可以根據該編碼查詢到相關的產品信息。

查詢步驟如下:

買銀行理財,這些事要提前知道

2、仔細看合同

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在理財產品的投資合同上會蓋有銀行公章。

如果是代銷產品,理財產品發行機構會在委託銀行代理銷售的理財產品的投資合同上加蓋公章,銀行則會在匯款等業務憑證上加蓋公章。

3、是否進行“雙錄”。

為了整治“飛單”等亂象,在銀行網點銷售的理財產品,無論是自營還是代銷的,按照銀監會規定,都必須在專門區域進行,並且對銷售過程錄音錄像。

  • 另外,在買銀行理財產品時,要注意判斷產品的風險。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查看產品的風險等級。

根據監管部門的要求,

每款理財產品都有相應的風險等級。通常由低到高分為五個等級,數字越大,風險越高。

我們第一次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都會要求做風險測評,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評估結果來選擇相應的理財產品。

對於新手來說,七七建議先不買R3以上的產品,該級別以上的產品掛鉤股票、黃金、外匯等高波動性金融產品的比例超過30%,收益浮動較大,本金虧損的可能性也很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