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寶馬的中國棋盤「平衡術」

「公司」宝马的中国棋盘“平衡术”

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期間,在眾多汽車領域的簽單中,寶馬無疑成為最大贏家。

除了與既有的合作伙伴華晨汽車深化合作,再籤增資投產的框架協議外,寶馬集團還與以生產SUV汽車為主的中國民營汽車企業——長城汽車(601033.SH)簽署了成立合資企業的合同,未來主要投放寶馬旗下的MINI產品。

幾乎與此同時,寶馬將增持在華合資公司華晨寶馬股比至75%的傳言也開始在業內流傳。對此,寶馬(中國)在給《中國經營報》記者的回函中,並未回應股比問題,華晨汽車內部人士也以並未參與對德業務為由,稱“不太清楚此事”。

7月17日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300750.SZ)公告稱,華晨寶馬正計劃向寧德時代購買電池,且有權在特定情況下入股寧德時代。至此,寶馬汽車在中國的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以及動力電池領域均有落子,意欲在劇變中的中國市場搶佔先機。

「公司」宝马的中国棋盘“平衡术”

股比疑雲

據中國政府網官方微信日前披露的信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德政府間磋商期間表示:“巴斯夫集團即將在廣東湛江建設的精細化工一體化基地,是中國重化工行業外商獨資企業‘第一例’;寶馬公司在中國合資企業持股超過50%,這又是一個新的‘第一例’。”

此外,7月12~13日,包括彭博社、《華爾街日報》以及德國《經理人雜誌》在內的多家知名外媒均報道了,寶馬在華晨寶馬中的持股比例將達到75%。若信息屬實,這將成為中國汽車領域合資股比開放的第一例,因此消息一出,立即引爆中國輿論。

7月12日股比信息傳出,華晨中國(01114.HK)以每股11.98港元收盤,跌幅達到12.55%。隨即,有媒體報道稱華晨集團董事長祁玉民則怒斥前述信息為“瞎扯”,並表示“國家政策細則都沒有出臺,怎麼會有具體股比”,且寶馬中國的某高層也稱這是沒影的事。

不過,在記者多方求證過程中,涉事關聯方均表現得諱莫如深。寶馬(中國)、華晨寶馬以及華晨汽車集團的相關人士均未給出明確答覆。

7月17日,瑞銀髮布研報稱,華晨與寶馬現階段難就價錢的公平值達成共識,因此認為75:25的股份比例只適合尚未籌建的電動車項目。

目前看來,寶馬股比變動的信息並非空穴來風。有深諳信息傳播規律的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前述消息的傳出或許並非烏龍事件,很可能因為首個傳出信息的傳播者並非汽車行業人士,未意識到某些信息的重要性,弱化了信息提出的背景和限定條件,片面單純地提煉信息所致。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組成員李顏偉也表示,“很可能就是有這個提法而已。”

有意思的是,該現象也引起外媒熱議。7月18日,在彭博社的一個視頻節目中,美國汽車領域從業人士已經把前述股比信息作為已然事件公開討論,並以寶馬汽車在華的增資擴股作為案例展開分析。

「公司」宝马的中国棋盘“平衡术”

寶馬“平衡術”

7月10日在兩國總理的見證下,長城汽車與寶馬(荷蘭)控股公司正式簽署了合資經營合同。據合同,雙方以註冊資金17億元成立新合資公司光束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束汽車”),股比為50:50,註冊地址為江蘇省張家港市,計劃年產能16萬輛,投資總額達51億元。新公司董事會由六名成員組成,董事長由長城委派,副董事長由寶馬委派,任期四年。這也是寶馬在全球範圍內的首個純電動車合資項目。不過,目前新公司尚在報審階段。

合約簽署次日的7月11日,長城汽車就合資事宜在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坦言,與寶馬合資事宜歷時兩年多,“長城並不是不想合資,實際上是輪不到我們合資……人家不是央企就是國企,這次是一個民營性的合資。”

據長城方面公告,合資公司的經營範圍還包括生產和研發傳統燃油車。業內人士紛紛解讀,認為這是為取代華晨寶馬的傳統燃油車埋下伏筆。負責長城寶馬集團合作項目的長城汽車副總裁趙國慶告訴記者,光束汽車是寶馬全球戰略的一部分,除了承接MINI的新能源車,也可能有部分傳統燃油車,但在中國市場,主要以新能源汽車為主。

談及寶馬與長城的合作,汽車行業知名評論員鍾師表示,根據外資在華投資慣例看,如大眾與江淮、福特與眾泰以及寶馬與長城,外資方傾向於另找新公司發展新能源汽車業務。在鍾師看來,新能源汽車不確定因素太多,一旦併入原有渠道可能影響整體財務情況,原合資企業的股東方未必全力支持。

另一方面,長城汽車也具備合資條件。據李顏偉分析,長城汽車的產品比較適合中國市場,也有很強的銷售團隊和本土研發能力,且目前沒有合資方,這些都是企業選擇合資夥伴的重要參考因素。此外,雙方披露合作意向始於兩年前,彼時長城業績飛漲,勢頭正猛。

不過,為了安撫既有夥伴,寶馬在與長城籤合同的前一天就對華晨許下增資投產的承諾。據寶馬(中國)官方資訊,至2019年,華晨寶馬的整車產能將達到52萬輛;接下來,寶馬將持續增加在瀋陽的投資,到2020年,BMW的首款純電動汽車BMW iX3也將在瀋陽投產。

在華謀略

2001年,在時任華晨汽車董事長仰融的牽頭下,寶馬選擇華晨汽車作為在華的合資夥伴。在這之前的1992年,華晨中國汽車(CBA)在美國紐約上市,作為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第一例,曾經風頭無兩。

“就寶馬汽車發展的歷程來看,可能對國資背景的企業並無偏好。”李顏偉說。在他看來,生意終歸是生意,寶馬已經落地中國,在日常經營無礙的情況下,並不會因為合作方掌舵人的變更而掉轉風向。

不過,行業內的一個共識為,華晨寶馬的中國合資方華晨汽車,在合資企業過去的發展過程中,貢獻有限。據華晨中國2013~2017年財報,在過去的五年中,合資企業華晨寶馬對華晨中國年度淨利的貢獻率分別是103.34%、104.17%、116.71%、117.83%以及135.49%。這意味著,期間,華晨中國的利潤幾乎全部來自於合資企業,且華晨自有業務是持續虧損狀態。“華晨就是個收過路費、褥羊毛的。”李顏偉說。

距離上次合資的9年後,為應對中國車市不可阻擋的“新四化”浪潮,寶馬二度在華合資。在新能源汽車的在華戰略中,寶馬選擇“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值得一提的是,李顏偉強調,寶馬並不是捨棄了華晨,而是在新能源領域做出新的嘗試。鍾師也認為:“華晨和寶馬是做傳統燃油車的,現在與長城的合作主要是新能源汽車,彼此之前在產品方面並不重合。”

另據寧德時代公告,華晨寶馬正計劃向寧德時代購買8.15億元的電池產能建設項目,並有權在特定情況下入股寧德時代,上限金額為28.525億元。

至此,寶馬在中國汽車市場的重要領域均有落子。2017年9月,在法蘭克福車展期間,寶馬集團董事尼古拉斯·彼得就曾公開對媒體表示,未來將繼續增加在中國市場投入,尤其是電動汽車領域的產品投放。目前看來,寶馬已為“在華廝殺”備足子彈。“中國市場是寶馬最大的單一市場,豪華品牌在這一領域爭奪是合理的。”李顏偉說。

往期精彩回顧

「公司」宝马的中国棋盘“平衡术”
「公司」宝马的中国棋盘“平衡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