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宝马的中国棋盘“平衡术”

「公司」宝马的中国棋盘“平衡术”

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期间,在众多汽车领域的签单中,宝马无疑成为最大赢家。

除了与既有的合作伙伴华晨汽车深化合作,再签增资投产的框架协议外,宝马集团还与以生产SUV汽车为主的中国民营汽车企业——长城汽车(601033.SH)签署了成立合资企业的合同,未来主要投放宝马旗下的MINI产品。

几乎与此同时,宝马将增持在华合资公司华晨宝马股比至75%的传言也开始在业内流传。对此,宝马(中国)在给《中国经营报》记者的回函中,并未回应股比问题,华晨汽车内部人士也以并未参与对德业务为由,称“不太清楚此事”。

7月17日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300750.SZ)公告称,华晨宝马正计划向宁德时代购买电池,且有权在特定情况下入股宁德时代。至此,宝马汽车在中国的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以及动力电池领域均有落子,意欲在剧变中的中国市场抢占先机。

「公司」宝马的中国棋盘“平衡术”

股比疑云

据中国政府网官方微信日前披露的信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德政府间磋商期间表示:“巴斯夫集团即将在广东湛江建设的精细化工一体化基地,是中国重化工行业外商独资企业‘第一例’;宝马公司在中国合资企业持股超过50%,这又是一个新的‘第一例’。”

此外,7月12~13日,包括彭博社、《华尔街日报》以及德国《经理人杂志》在内的多家知名外媒均报道了,宝马在华晨宝马中的持股比例将达到75%。若信息属实,这将成为中国汽车领域合资股比开放的第一例,因此消息一出,立即引爆中国舆论。

7月12日股比信息传出,华晨中国(01114.HK)以每股11.98港元收盘,跌幅达到12.55%。随即,有媒体报道称华晨集团董事长祁玉民则怒斥前述信息为“瞎扯”,并表示“国家政策细则都没有出台,怎么会有具体股比”,且宝马中国的某高层也称这是没影的事。

不过,在记者多方求证过程中,涉事关联方均表现得讳莫如深。宝马(中国)、华晨宝马以及华晨汽车集团的相关人士均未给出明确答复。

7月17日,瑞银发布研报称,华晨与宝马现阶段难就价钱的公平值达成共识,因此认为75:25的股份比例只适合尚未筹建的电动车项目。

目前看来,宝马股比变动的信息并非空穴来风。有深谙信息传播规律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前述消息的传出或许并非乌龙事件,很可能因为首个传出信息的传播者并非汽车行业人士,未意识到某些信息的重要性,弱化了信息提出的背景和限定条件,片面单纯地提炼信息所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组成员李颜伟也表示,“很可能就是有这个提法而已。”

有意思的是,该现象也引起外媒热议。7月18日,在彭博社的一个视频节目中,美国汽车领域从业人士已经把前述股比信息作为已然事件公开讨论,并以宝马汽车在华的增资扩股作为案例展开分析。

「公司」宝马的中国棋盘“平衡术”

宝马“平衡术”

7月10日在两国总理的见证下,长城汽车与宝马(荷兰)控股公司正式签署了合资经营合同。据合同,双方以注册资金17亿元成立新合资公司光束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束汽车”),股比为50:50,注册地址为江苏省张家港市,计划年产能16万辆,投资总额达51亿元。新公司董事会由六名成员组成,董事长由长城委派,副董事长由宝马委派,任期四年。这也是宝马在全球范围内的首个纯电动车合资项目。不过,目前新公司尚在报审阶段。

合约签署次日的7月11日,长城汽车就合资事宜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坦言,与宝马合资事宜历时两年多,“长城并不是不想合资,实际上是轮不到我们合资……人家不是央企就是国企,这次是一个民营性的合资。”

据长城方面公告,合资公司的经营范围还包括生产和研发传统燃油车。业内人士纷纷解读,认为这是为取代华晨宝马的传统燃油车埋下伏笔。负责长城宝马集团合作项目的长城汽车副总裁赵国庆告诉记者,光束汽车是宝马全球战略的一部分,除了承接MINI的新能源车,也可能有部分传统燃油车,但在中国市场,主要以新能源汽车为主。

谈及宝马与长城的合作,汽车行业知名评论员钟师表示,根据外资在华投资惯例看,如大众与江淮、福特与众泰以及宝马与长城,外资方倾向于另找新公司发展新能源汽车业务。在钟师看来,新能源汽车不确定因素太多,一旦并入原有渠道可能影响整体财务情况,原合资企业的股东方未必全力支持。

另一方面,长城汽车也具备合资条件。据李颜伟分析,长城汽车的产品比较适合中国市场,也有很强的销售团队和本土研发能力,且目前没有合资方,这些都是企业选择合资伙伴的重要参考因素。此外,双方披露合作意向始于两年前,彼时长城业绩飞涨,势头正猛。

不过,为了安抚既有伙伴,宝马在与长城签合同的前一天就对华晨许下增资投产的承诺。据宝马(中国)官方资讯,至2019年,华晨宝马的整车产能将达到52万辆;接下来,宝马将持续增加在沈阳的投资,到2020年,BMW的首款纯电动汽车BMW iX3也将在沈阳投产。

在华谋略

2001年,在时任华晨汽车董事长仰融的牵头下,宝马选择华晨汽车作为在华的合资伙伴。在这之前的1992年,华晨中国汽车(CBA)在美国纽约上市,作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第一例,曾经风头无两。

“就宝马汽车发展的历程来看,可能对国资背景的企业并无偏好。”李颜伟说。在他看来,生意终归是生意,宝马已经落地中国,在日常经营无碍的情况下,并不会因为合作方掌舵人的变更而掉转风向。

不过,行业内的一个共识为,华晨宝马的中国合资方华晨汽车,在合资企业过去的发展过程中,贡献有限。据华晨中国2013~2017年财报,在过去的五年中,合资企业华晨宝马对华晨中国年度净利的贡献率分别是103.34%、104.17%、116.71%、117.83%以及135.49%。这意味着,期间,华晨中国的利润几乎全部来自于合资企业,且华晨自有业务是持续亏损状态。“华晨就是个收过路费、褥羊毛的。”李颜伟说。

距离上次合资的9年后,为应对中国车市不可阻挡的“新四化”浪潮,宝马二度在华合资。在新能源汽车的在华战略中,宝马选择“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值得一提的是,李颜伟强调,宝马并不是舍弃了华晨,而是在新能源领域做出新的尝试。钟师也认为:“华晨和宝马是做传统燃油车的,现在与长城的合作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彼此之前在产品方面并不重合。”

另据宁德时代公告,华晨宝马正计划向宁德时代购买8.15亿元的电池产能建设项目,并有权在特定情况下入股宁德时代,上限金额为28.525亿元。

至此,宝马在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领域均有落子。2017年9月,在法兰克福车展期间,宝马集团董事尼古拉斯·彼得就曾公开对媒体表示,未来将继续增加在中国市场投入,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的产品投放。目前看来,宝马已为“在华厮杀”备足子弹。“中国市场是宝马最大的单一市场,豪华品牌在这一领域争夺是合理的。”李颜伟说。

往期精彩回顾

「公司」宝马的中国棋盘“平衡术”
「公司」宝马的中国棋盘“平衡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