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爆雷、股市被套,中國財富階層怎麼辦?

P2P爆雷、股市被套,中国财富阶层怎么办?

(一)

近日,中國經濟上半年“成績單”出爐,其中最重要的數據,國內生產總值(GDP)依舊展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2018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418961億元,同比增長6.8%。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長6.7%。

宏觀上,中國經濟依舊有強大的內生動力。微觀層面的一些數據更值得玩味:最近中國賣的最好的兩樣商品分別是挖掘機和重型卡車,以往一支基金能銷售五百億,現在最高只能銷售到一百億,原本一些價格很難拉動的商品現在都在漲價,如方便麵、啤酒、洗髮水。

以上三組微觀數據,簡單翻譯:基礎建設依舊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市場上流動資金偏緊、貨幣釋放後商品價格普遍上漲。

另外,一件不容忽視的經濟事件是,進入6月份,財經圈突然進入網貸爆雷期:6月1日至7月12日的42天內,全國共有108家P2P平臺爆雷,相當於每天曝雷2.6家。一批知名的P2P平臺創始人紛紛跑路,即便上線銀行存管的平臺也未能倖免。國內外經濟環境因素疊加,也使得本就壓力倍增的網貸平臺越發顯得脆弱。覆巢之下,每個人都有可能被砸中,甚至一些BAT高管也被此次P2P爆雷潮波及。

可以說,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培養了一批擁有財富的中產階層,他們也成為了中國社會的中流砥柱。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往往是最焦慮、最缺乏安全感的群體:他們大多擁有較好的學歷及職業,為了改變命運也最為努力,然而看似風光的背後,高企的房價、子女教育、養老醫療、個人職業通道都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壓力,在遇到家庭或者社會波折時,他們也是階級隕落速度最快的一類群體。

不可否認,中國經濟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大勢依舊向好,但從結構上看,不穩定性甚至是高風險性依舊存在。在這種經濟環境中,中產階級尤其是財富階層最迫切的需求是為家庭積蓄尋找一處保值增值的保險箱。

(二)

儘管經歷了160次調控,中國房地產依舊是人們投資的首選,沒有之一。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與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稱,2018年第一季度城鎮新購房產中投資房比例高達50.3%。各種投資渠道穩定性走低,存銀行無異於“活雷鋒”,深圳千萬富豪雨中排隊、上海一女子在體育館搖中後喜極而泣,當下的房子不僅僅是一堆遮風避雨的瓦片、更承載著人們對財產安全的全部希望。

一線城市政策嚴控,各種換房票的手段出盡,人們發現手裡的錢依舊需要有個出口,正因如此,商辦的價值再次被人們關注。

房地產背後是金融,優化資源配置是其特徵之一,而貨幣也是一種資源,尤其在銀根緊縮的時候,貨幣的流向往往代表某個領域即將興起。一位研究北京房地產政策多年的專家近日說過,現住宅的價格明顯比商辦的價格高,如果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住宅的估值是偏高的,偏高就意味著在以後的一定時期裡住宅價格會回落;而被低估的資產後續價格會補漲回來,這是價值規律。

(三)

拋去居住屬性,商辦類產品被賦予了“資產配置”的內涵和意義,政策門檻的提高無形中也規範了行業市場。從以短期投資為主轉變為現在的長期持有,從傳統的售賣思維進化為用戶使用思維。

堅持商辦的核心價值,具體到北京來說,就是對北京土地價值和核心地段價值的認同。2015年北京規定今後五環內不再批覆新的商辦類用地,也就是說五環將成為價格和租金的一個分水嶺,五環內外天壤之別。作為長安街沿線五環內唯一在售的商辦產品,泰禾·長安中心是泰禾在北京投資開發的首座高端商業地產項目,涵蓋國際標準寫字樓及輕奢體驗式商街。

可以說投資商辦類資產比一般住宅更加看重區位和品牌價值,因為買賣雙方邏輯的轉變使得資產未來的發展前景更為重要,尤其是寫字樓背後代表的產業發展,區域城市經濟的發展,政府的高層規劃都會對商辦類資產價值產生重大影響。

泰禾·長安中心位於石景山區長安街旁。石景山位於北京西部,長安街西段,交通便捷,是北京城六區內唯一的淺山半山區。正是由於良好的自然環境,2022年北京冬奧會奧組委已入住石景山首鋼園區。另外,蘋果園交通樞紐今年也已動工,交通的升級必然帶來龐大的人流,由此產生的龐大商機將極大地拉動石景山區的經濟和消費。同時區域內還擁有北京市三大重點工程:中關村科技園石景山園區、北京保險產業園及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

泰禾·長安中心緊鄰石景山政府,是石景山最成熟的商務區——銀河商務區。這塊地也是CRD銀河商務區最後一塊商業用地。銀河商務區是承接金融街、中關村等核心區商務功能疏解的首選區域,中國鐵建、光大銀行、搜狐暢遊等重點國企央企及500強企業已入駐該區域。

值得一提的是,泰禾·長安中心是區域周邊第一高度、打造國際標準的商業綜合體。建築內部15.5米首層雙大堂、4.35米辦公區層高,超越市場同級層高水平。由國際知名建築設計事務所RTKL打造,形成媲美央視大樓的建築造型。在內部智能化方面的明顯優勢,更具備成為區域地標的條件。

除了“先天”的區位優勢,強大的品牌更具有價值創造和吸附能力。以"文化築居中國"為理念耕耘近二十載、泰禾在全國佈局"二十一城四十一院",獨特的造院能力一度是泰禾最鮮明的企業標籤。然而,相比聞名世人的院子,泰禾的商業版圖同樣遼闊,目前泰禾已經在北京、福州、泉州、珠海、深圳、杭州這6座城市佈局了9個商業項目。其中包含4座泰禾中央廣場及5座泰禾廣場。

其實在商業地產領域,泰禾集團已形成獨具特色的“泰禾模式”,涵蓋開發、設計、招商、營運、酒店管理、智能支付等多個領域。2015年12月泰禾東二環廣場開業,依託奢侈品購物中心、泰禾新天地商業街雙商業引擎,前5日客流量就超300萬,營業額高達1.2億元,刷新福建商業史上開業最高紀錄,這便是在這種模式指導下的成功案例。

堅持精細化運營的泰禾商業,正通過泰禾廣場不斷向消費者和品牌商傳遞商業運營內涵。更為重要的是,在新的房地產政策背景下,泰禾模式為存量商辦市場探索出一條有實踐意義的模式和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