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皮囊與有趣的靈魂——Find X與P20 Pro兩周入手體驗對比

好看的皮囊與有趣的靈魂——Find X與P20 Pro兩週入手體驗對比

一邊是“全球最美”手機Find X,另一邊是“拍照王者”P20 Pro,兩者有著截然不同的特點與定位,只是價位相近。我先後入手了P20 Pro和Find X,作為主力機型交替使用了兩週,得到了一些有趣的對比感受。

好看的皮囊與有趣的靈魂——Find X與P20 Pro兩週入手體驗對比

2018年夏天,隨著火熱世界盃一起面世的還有兩款重磅旗艦手機,OPPO Find X與vivo NEX。紅藍大廠是手機愛好者們津津樂道的品牌,從韓風電視廣告、“廠妹機”的稱號到農村包圍城市的推廣策略再到現在的“真全面屏”機械升降結構手機,它們有著許多共同點,不得不讓人想到兩者背後共同的具有傳奇色彩的掌門人——段永平。儘管很尊敬段永平先生,藍哞科技不打算寫人物傳記,只從Find X與NEX中選出更極致(外觀與3D結構光等)的前者,作為體驗對比的一方。

選擇P20 Pro的理由更簡單,自從4月份發佈以後,它蟬聯了我國4000-6000價位安卓手機的銷量冠軍,京東官網自營鏈接下的購買評論超過了19萬條。

外觀

印象中,全面屏這個詞最早被小米用於Mix發佈會上,一戰成名,成為業內的專業術語。然而由於前置攝像頭這個無法迴避的難題,我們看到了各種全面屏的折衷方案:夏普與Mix的三窄邊加大下巴、Essential Phone與錘子R1的美人尖、iPhone X與P20 Pro的劉海(注:iPhone X沒有下巴而後者還是有的)等,直到Find X與NEX出現,我們才看到了真全面屏,其中Find X的下巴更窄,幾乎與iPhone X一致。

好看的皮囊與有趣的靈魂——Find X與P20 Pro兩週入手體驗對比

僅就外觀而言,OPPO Find X是當前最美手機,不但體現在無劉海、窄下巴的極致全面屏上,也體現在手機正面與背面幾乎無開孔,曲線優雅,渾然天成。在我兩週的使用過程中,這是最大的亮點,特別是結合了升降結構的人臉掃描,無論在單位還是其它聚會場合,眾人都湊近觀看,嘖嘖稱奇,甚至有感嘆4999賣得便宜的。與此同時,冰珀藍的曲面後殼也十分驚豔,在不同的光線下反射出不同的色彩與光影效果,隨著角度與曲面發生著變化,很耐看。當然,不帶套的話,玻璃後蓋收集指紋的能力還是會讓你難受。

好看的皮囊與有趣的靈魂——Find X與P20 Pro兩週入手體驗對比

前面提到了P20 Pro的劉海與下巴,從全面屏角度而言,這無疑不是旗艦裡的頂級水準,比不上iPhone X,也不如三星S9好看,更不敵Find X。然而,相處了幾天以後,劉海屏的鬧心程度逐漸降低,甚至幾乎不會引起我的關注,這在入手之前是難以想象的。我本是絕對的顏值控,對千篇一律的劉海屏咬牙切齒,認為這是工業設計的倒退,但現在,我已經平靜多了,特別是考慮到綜合體驗,後續會講到。從外觀的其它方面而言,P20 Pro做得不錯,雙面玻璃、極光配色(結構色漸鍍工藝)、鋁合金中框的電鍍效果等,賞心悅目。

好看的皮囊與有趣的靈魂——Find X與P20 Pro兩週入手體驗對比

如果為兩者的外觀打分,Find X 9.5分,P20 Pro 8.5分,前者勝出,但幅度絕對不如你入手之前大。

手感與做工

好看的皮囊與有趣的靈魂——Find X與P20 Pro兩週入手體驗對比

兩款手機的做工都不錯,一個有OPPO品質做背書,另一個是華為的旗艦,用工用料都是頂級水準。兩臺手機都採用雙面玻璃三明治結構,接縫的細膩與平滑手感可以說代表了國內的最高水平,與國際大廠的競爭中也不落下風,而OPPO Find X能在那麼小的手機中做出穩定可靠的雙軌升降結構更是巧奪天工。

好看的皮囊與有趣的靈魂——Find X與P20 Pro兩週入手體驗對比

區別體現在手感上。P20 Pro給人的感覺更緊緻,曲面設計的中框與前後玻璃的配合、四圓角邊緣握在手中更服帖,不得不提一句,很接近iPhone X的手感;相較之下,Find X的手感就差了一個級別,主要體現在手機邊緣與四圓角的弧度上,與手掌的貼合度較差,有點類似三星S9+的手感,雖然前後過度已經做成了很小的臺階,還是有輕微的不適。可能是由於P20 Pro在中框與玻璃之間多了一層緩衝圈的緣故,視覺上差別不大,Find X還更為簡潔,但手感上卻落了下風。

好看的皮囊與有趣的靈魂——Find X與P20 Pro兩週入手體驗對比

影響手感的另一個細節是平衡性和心理作用,主要體現在Find X的升降結構上。儘管OPPO已經做得非常接近完美,但在機械結構升降時,你還是能感受到輕微的震動,聽到微弱的摩擦聲,會擔心單手操作時手機會不會頭朝下滑出。這種頭部結構導致的重心上移,微弱震動以及心理作用會影響它的手感,這是我的使用體驗。另外,Find X比P20 Pro重了6克,微微大了一小圈,厚了1.8mm,雖然都是一點點細微的差別,手感上的壓力卻增大了。

好看的皮囊與有趣的靈魂——Find X與P20 Pro兩週入手體驗對比

因此,給手感與做工打分,Find X 8分,P20 Pro 9.5分。

屏幕

好看的皮囊與有趣的靈魂——Find X與P20 Pro兩週入手體驗對比

Find X與P20 Pro參數對比的差異並不大,都屬於2k屏,但又不達不到三星的2960*1440。精細度方面,由於Find X配備6.4英寸屏幕,攤到單位面積的像素點自然少了,401ppi對408ppi,華為略高一點。使用感受確實會覺得Find X細膩程度有所欠缺,不如P20 Pro屏幕看著舒服,但屏幕都不屬於兩者的優勢項,特別當我的主力機型從S9+轉換到Find X,還是很不適應由於低分辨率帶來的視域範圍減小。

屏幕打分,Find X 8分,P20 Pro 8.5分。(參考iPhone 9分,S9+ 9.5分)

相機

相機方面我不想多說,因為勝負毫無懸念,P20 Pro完勝。Find X的拍照能力在5000檔價位只能算作中游水平,白天拍照普通,夜晚拍照偏弱。而P20 Pro結合夜拍的綜合拍照能力可以說幾乎完爆市面上的其它智能手機。希望進一步瞭解P20 Pro拍照能力的,請點擊傳送門: 。

好看的皮囊與有趣的靈魂——Find X與P20 Pro兩週入手體驗對比

給相機打分,Find X 7分,P20 Pro 9.5分。

續航

由於Find X的結構問題,CPU周邊的散熱性較弱,致使玩遊戲或者高負荷運行時發熱嚴重,一是可能會燙手,二是影響續航,再加上升降結構的能量消耗以及偏小(3730毫安時)的電池容量,續航不是P20 Pro(4000毫安時)的對手。

根據實際體驗給續航打分,Find X 8分,P20 Pro 9.5分。

總結

好看的皮囊與有趣的靈魂——Find X與P20 Pro兩週入手體驗對比

從發佈會後充滿期待,到開箱時激動萬分,再到使用兩週以後迴歸理性,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我經歷了兩段感情,從短暫的浪漫到漫長的柴米油鹽(打電話、刷微信、日常拍照與支付等),任由你只若初見、海誓山盟,最終還是要安安穩穩、平淡是真。與這兩臺手機相處了兩週後,好看的皮囊與有趣的靈魂,我選擇後者。而你,又會如何選擇呢?

好看的皮囊與有趣的靈魂——Find X與P20 Pro兩週入手體驗對比

關注藍哞科技,瞭解最新手機資訊、深度評測與毒辣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