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三年銷量翻四倍,如今深陷貿易戰泥潭,林肯該如何自救?

從2014年再次迴歸中國以來,林肯品牌在華銷量年年大幅攀升。2015年林肯銷量達到1.2萬輛;2016年銷量達3.3萬輛,同比勁增180%,到了2017年,林肯則超5.4萬輛,同比再次大增66%,連續第三年創造新高,增幅近四倍,前途可謂光明。

曾經三年銷量翻四倍,如今深陷貿易戰泥潭,林肯該如何自救?

曾經三年銷量翻四倍,如今深陷貿易戰泥潭,林肯該如何自救?

然而,在進入2018年之後,連續三年銷量飆升的林肯卻陡然失速。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6月,林肯在華銷量24314輛,同比僅微增4%。要知道在市場體量上遠高於林肯的奧迪和凱迪拉克,在上年裡都分別305520臺、112325臺的成績大增20.5%與39%.....此時,林肯怕是慌的一匹。

質量糟糕,品牌定位模糊,林肯後勁不足

“帥不過三秒(nian)”,歸根結底還是後勁不足。儘管在2017年時林肯仍然擁有著66%的高額增長,但據筆者的調查,如此高增長的背後卻是經銷商們大面積壓貨所造成的虛假繁榮。“店裡庫存還有很多,從年初開始主要任務就是清理庫存,目前暫不進貨。”這是近來某經銷商對筆者所說。高庫存下,經銷商無進貨需求,導致廠家方面無量可銷,又何來增長之說。

曾經三年銷量翻四倍,如今深陷貿易戰泥潭,林肯該如何自救?

曾經三年銷量翻四倍,如今深陷貿易戰泥潭,林肯該如何自救?

在今年4月末,福特汽車針對林肯主力車型MKZ一週內連發兩起召回,其中一次原因是方向盤固定螺栓的緊固扭矩不足從而導致方向盤從轉向軸上鬆脫;而另一次則是自動變速箱液力變矩器螺柱焊接不當,可能造成螺柱斷裂,液力變矩器與發動機飛輪脫開,導致車輛行駛過程中在沒有警示的情況下突然失去動力,增加車輛發生碰撞的風險。兩次召回的原因,可以說都是非常重大的質量問題。

而林肯從2014年入華至今,4年內共發佈過8次召回,除領航員外,林肯其餘車型皆被髮起過召回。其中,涉及林肯MKZ(主力車型)的召回有5次,涉及林肯MKC(主力車型)召回有2次,涉及林肯MKX和林肯大陸各1次,累計召回總數超過3萬輛,這個數字幾乎佔了林肯三年來總銷量的三分之一。連年的質量問題就早已為林肯如今的銷量表現埋下了伏筆。

曾經三年銷量翻四倍,如今深陷貿易戰泥潭,林肯該如何自救?

曾經三年銷量翻四倍,如今深陷貿易戰泥潭,林肯該如何自救?

熟知林肯的朋友都知道,此時林肯已經是第二次駕臨中國市場,可即便擁有兩次創業的經驗,但在品牌的定位和形象的塑造上,林肯依然乏善可陳。

入華以來,相比奔馳的豪華、寶馬的運動、奧迪的科技,哪怕是凱迪拉克與捷豹的美、英式豪華運動而言,林肯始終沒有一個明顯的標籤;並且鮮有針對消費者進行的品牌營銷活動,甚至在企業社會責任感方面也沒有動作......

曾經三年銷量翻四倍,如今深陷貿易戰泥潭,林肯該如何自救?

曾經三年銷量翻四倍,如今深陷貿易戰泥潭,林肯該如何自救?

產品方面,林肯大部分車型都與福特汽車存在很高的“同質化”,例如MKX與福特的銳界,不僅同平臺。甚至連內飾和動力系統都十分雷同,通過產品樹立起自身的豪華形象,林肯其實也是失敗的。而這些短板,也是林肯目前遭遇銷量下滑的深層次原因。

關稅添堵,進退兩難,林肯陷入危機

“屋漏偏逢連夜雨”,上半年的遭遇銷量剎車,已經暴露了林肯太多的問題,而如今中美貿易戰之下的“關稅新政”,可以說直接就讓林肯陷入了危機。

7月6日起,美產進口汽車產品所繳納稅率正式調至40%,對於目前全系都是美產進口車型的林肯品牌而言,無疑致命的。儘管母公司福特方面已經宣佈,旗下在華所銷售的進口產品不會受關稅影響而漲價,但對於林肯來說仍是進退兩難。

曾經三年銷量翻四倍,如今深陷貿易戰泥潭,林肯該如何自救?

曾經三年銷量翻四倍,如今深陷貿易戰泥潭,林肯該如何自救?

三年多來,林肯之所以能在銷量獲得如此快速的增長,很大程度上都依賴於其終端的高額優惠。對於經銷商而言,利潤空間非常小。在如今關稅暴漲,福特保持進口車價不漲的情況下,林肯如果要保持銷量的穩定,那麼在經銷商方面,就必須保持跟以往相同的優惠力度。那麼,直接帶來的後果便是經銷商利潤的大幅縮減,甚至虧損。

進一步而言,如今林肯品牌旗下經銷商們僅100來家,正處於一個擴展渠道的階段,然而此時的林肯,卻是一個投入巨大,利潤微薄甚至虧損的汽車品牌,試想哪一個經銷商原意加入其中?而渠道的擴展失利,繼而也會對林肯品牌的銷量以及影響力帶來不利。

曾經三年銷量翻四倍,如今深陷貿易戰泥潭,林肯該如何自救?

曾經三年銷量翻四倍,如今深陷貿易戰泥潭,林肯該如何自救?

若經銷商們選擇保持利潤,而降低了終端的優惠幅度,那麼對於林肯而言,其所要承擔的便是失去價格優勢的銷量受損。而沒有了銷量,自然也不存在增長,並且在產品層面的影響力也將削弱。是進是退都是坑,2018的下半年開始,也是林肯陷入危機的開始。

何以解憂?加速國產化,加速年輕化

無論是銷量遭遇瓶頸、擴大市佔率、還是改善品牌形象,國產化無疑是一副良藥,這一點已在諸多合資、豪華品牌中得到了印證。事實上,在2017年的3月份,林肯官方就宣佈將與長安合資進行國產。雖然國產已經拍板了,但對於如今遭遇危機的林肯來說國產並不是重點,重點是要“加速國產”!

今年的四月,林肯公佈了其首批(共五款)國產化車型的規劃,其中我們可以看到其最早的一款國產車型Aviator的國產時間在2019年末。講真,這樣的國產化進程實在太!慢!了!

曾經三年銷量翻四倍,如今深陷貿易戰泥潭,林肯該如何自救?

曾經三年銷量翻四倍,如今深陷貿易戰泥潭,林肯該如何自救?

從今年上半年的銷量失速,到下半年的關稅上調40%,再環伺豪華車市場上,眾多競爭對手們的諸多新品車型的相繼上市,2018年再無新品的林肯命運其實就已經被決定了:增長止步、利潤下跌。

既然2018年已經失利,那就面對現實,收拾好心情再戰2019年.....然而,截止2019年末林肯才會有新品(國產)車型的上市,請問2019年的林肯會過得怎麼樣?會不會銷量兩年降?會不會淪為謳歌、英菲尼迪之流的魚腩豪華品牌?緩慢的國產化無疑又讓林肯錯失了一年改善品牌形象與追趕前線豪華品牌的機會。

曾經三年銷量翻四倍,如今深陷貿易戰泥潭,林肯該如何自救?

曾經三年銷量翻四倍,如今深陷貿易戰泥潭,林肯該如何自救?

當然,國產化是需要時間的,可事實上,目前長安福特第五工廠早在去年2月份就已投產,並將在今年內正式完工;此外,受到長安福特整體銷量的影響,即便沒有第五工廠,目前長安福特的產能早已呈現過剩的狀態;最重要的是,此前筆者就表明福特與林肯車型之間存在很高的“同質化”,平臺、動力總成以及零部件有很高的通用率。可見,目前福特方面是完全具備製造國產林肯車型能力,但就是不提速。

再者,除卻了需加快國產化之外,還有一個問題也是林肯方面亟待解決的,年輕化!

林肯有一個明顯的問題,就是開這車的年輕人太少。筆者的一位朋友,此前購買過以臺林肯品牌旗下的車型(MKZ),然而通過他的觀察,發現平時駕駛林肯汽車的都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這一度讓他感覺買錯了車。

曾經三年銷量翻四倍,如今深陷貿易戰泥潭,林肯該如何自救?

曾經三年銷量翻四倍,如今深陷貿易戰泥潭,林肯該如何自救?

如今的中國市場,如寶馬、奔馳、奧迪、凱迪拉克、捷豹路虎、雷克薩斯等一票豪華品牌都紛紛舉起“年輕化”的大旗,但是林肯卻依然保持著“老成”的做派,不為所動。直接就暴露出林肯在車型設計以及品牌塑造方面的乏力,光這一點就在很大程度上侷限了林肯品牌的發展。

總結:

作為一個已經“二進宮”的豪華品牌,如今擁有兩次入華的經驗林肯可以說仍然是莽撞的。三年的高速增長,再一次讓林肯迷失了方向,導致諸多問題的顯現。如果林肯想要保住這來之不易的果實,並實現進一步的突破,那麼,加緊國產化的步伐,與極力的融化更多年輕化設計與理念,是目前最有效率的解決方案。不過,在此之前質量與品牌的問題,不管是進口林肯還是國產林肯都必須值得注意,否則到頭來又是一副好牌打得稀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