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流動性寬鬆有「界」 8月基本無憂

7月流動性更顯充裕,貨幣市場利率中樞繼續下移、流動性分層現象持續緩解、流動性預期更加樂觀。當前市場各方對8月及年內流動性將保持合理充裕基本無異議。關鍵在於何為“合理充裕”。

7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分析人士認為,這意味著流動性依然面臨“總閘門”的約束,寬鬆有邊界,流動性不會氾濫。

流動性愈發充裕

回頭看7月份流動性,寬鬆仍是主基調,且與上半年諸月相比,寬鬆程度進一步提升。

一是全月貨幣市場利率中樞呈現較明顯下行。從代表性的利率指標來看,7月,銀行間市場存款類機構7天期債券回購利率DR007的算術均值為2.62%,較6月份下行18BP,是今年以來下行幅度最大的1個月;覆蓋全部機構的7天期債券回購利率R007的算術均值更是從上個月的3.34%降到2.73%,大幅下行逾60BP。而無論是DR007還是R007,7月份平均利率均創了2017年2月以來的最低值。7月上旬,DR007和R007一度跌至2.55%以下,與央行7天期逆回購利率形成倒掛,為近年來罕見。

二是流動性分層現象顯著緩解。2017年,在流動性總體偏緊的同時,銀行體系內部流動性分層的現象持續凸顯,流動性結構性緊張給一部分市場參與者帶來的“痛感”甚至遠超過2013年“錢荒”時期。今年隨著流動性改善,流動性分層現象逐漸緩解。以月均值來衡量,7月份R007與DR007的利差只有11BP,這是2016年10月份以來的最低值,並較上個月大幅收窄43BP。數據表明,流動性回暖已經傳遞到銀行體系各個層面,資金面呈現全面寬鬆特徵。

三是流動性預期更樂觀。一般認為,貨幣市場利率期限利差比較能夠反映市場對流動性的預期。2016年四季度,貨幣政策操作從實際偏松轉為實際偏緊,市場流動性預期惡化。同期,3個月與隔夜Shibor的利差大幅走闊,從不到50BP擴大到接近200BP。今年以來,3個月與隔夜Shibor的利差明顯收窄,7月以來又出現了一輪較快的收縮。8月1日,3個月Shibor報3.12%,已連續32個交易日下行,累計下行約120BP;隔夜Shibor最新報2.03%,兩者利差約110BP,處於2016年末以來的低位。

流動性充裕的現狀,加上預期的樂觀,使得資金面在持續保持寬鬆的同時,穩定性大幅提升。在平穩經受住半年末“大考”之後,7月的傳統季度稅期高峰幾乎沒有對資金面造成衝擊。

8月基本無憂

綜合各方分析來看,8月份流動性也難有大波動,資金面保持相對寬鬆的問題不大。

歷史上,8月份貨幣市場流動性通常要好於7月份。作為季初月份,7月份財政收入通常增加較多,會從銀行體系抽走一部分流動性,而作為中間月份的8月,稅期、監管考核等影響均有限。過去3年的數據顯示,8月份財政通常呈現淨支出,即財政存款會下降,從而增加一部分流動性。

此外,截至7月31日的統計顯示,8月份將到期的央行流動性工具只有3865億元,包括500億元央行逆回購和3365億元MLF,而到期MLF被續作幾無懸念,因此全月公開市場到期壓力有限。

分析人士指出,影響8月份流動性供求的不利因素主要有如下兩點:

一是政府債發行繳款。三季度是利率債傳統發行高峰期。從7月份開始,地方債發行大幅放量,但今年前7月份的發行節奏總體仍然偏慢,積壓供給不少,年內剩餘各月可能保持較大規模發行。2017年8月,政府債券發行規模高達1.4萬億元,是當年發行規模最大的1個月。地方債、國債等政府債券繳款,是資金從銀行體系上收央行的過程,會造成流動性回籠,影響短期流動性。

二是外匯佔款可能重新減少。4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持續貶值,近期加快貶值,匯率預期生變,外匯佔款再現下降的可能性不是沒有,對流動性也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市場人士表示,預計央行將繼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平抑稅期和政府債發行較快帶來的影響,而如果外匯佔款再現減少,MLF乃至定向降準的空間也將因此增加,資金面保持相對寬鬆基本沒有懸念。

何為合理充裕

8月1日,央行仍未開展逆回購操作。這是自7月20日以來,央行連續第九日暫停逆回購操作。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很可能還會停一兩週,但並不影響市場對流動性的樂觀看法。業內人士表示,只要貨幣政策取向不重新收緊,資金面仍會比2017年寬鬆。

貨幣政策收緊顯然已不是當下市場關注的重點,市場談論更多的是貨幣政策會不會大幅放鬆。從官方表述上看,央行流動性調控取向已從2017年的“基本穩定”轉向“合理穩定”再轉為“合理充裕”,邊際寬鬆的跡象比較明顯。

不過,市場仍需要對“合理充裕”進行定位,究竟怎樣的流動性水平才是合理的?

對此,有分析人士表示,近期的央行公開市場交易公告可能提供了一些線索。記者注意到,7月20日的交易公告指出,“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處於合理充裕水平”。在7月23日央行開展5020億元1年期MLF操作之後,7月24日,交易公告指出,“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於較高水平”。7月25日、26日,交易公告則稱,法定準備金退繳、月末財政支出等因素可對沖央行逆回購到期等因素的影響,“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不開展操作。由此判斷,7月20日以來的流動性水平應該大致接近或略高於“合理充裕”的狀態。而7月下旬以來,DR007穩定在2.6%-2.7%之間。

有業內人士認為,2.6%-2.7%左右的7天利率或許就是當前央行合意的水平。當利率大幅向上偏離合意水平,央行可能增加流動性供應,而如果大幅向下偏離,則可能促使央行調整公開市場操作,通過淨回籠引導流動性迴歸合理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7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意味著貨幣政策不會大幅放鬆,流動性依然面臨“總閘門”的約束。總之,未來流動性保持寬鬆沒有懸念,但有邊界,類似7月上旬DR007低於央行逆回購利率的情況不可持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