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三種人生,三種愛情

如果伊恩找不到凱麗,世界將從此失去色彩。《後來的我們》很努力用彩色和黑白兩個世界,去展示愛情的過去和未來。而我從裡面,看到三種人生,也看到三種愛情。

《後來的我們》:三種人生,三種愛情

第一種人生:從地獄走向天堂。

我們即便生活在地獄當中,也要有時刻仰望天堂的勇氣。但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忙著應對地獄的苦難,卻忘了還有個天堂值得憧憬。

這第一種人生的代表,是方小曉。在最初的印象當中,方小曉是一個類似喜劇的角色,就像她在過年回家的路上,就滿臉憧憬地對林見清說:“據說在北京待夠五年,就可以紮根了,我新年第一個願望,就是要嫁個北京人!”。

沒錯,這句話怎麼聽怎麼現實,跟做夢都想成為億萬富翁的人一樣的現實。

但用她的話說,她每一次愛情都是認真的。她的認真是因為她真的想要得到那些東西。

如果你以為你眼前看到的這一切就是生活的全部,那你的人生真的就完了”。當你看見了生命還有其他東西,不只是眼前看見的這些的時候,那麼即便你依舊還在這裡,但你卻可以更加從容了。

因為,你的生命已不止眼前。

《後來的我們》:三種人生,三種愛情

第二種人生:從物質奔向物質。

有時候看似是在努力的掙脫眼前的生活,其實不過是換了一個環境過相同的生活罷了。就像一個人從一個小籠子裡進入一個牢房當中,看似掙脫了,其實還是在不自由,只不過可以稍微從容一些罷了。

和方小曉一樣,從小鎮走出的林見清,成為了這種人生的典型。影片開頭的片段當中,走出的林見清是一個勵志的暖男。他喜歡遊戲,懂電腦,想要做出一番事業,夢想著有一天發達。和很多人的夢想一樣,很簡單也很純粹。

後來和方小曉在一起之後,為了能留在北京,他做遊戲客服,混得並不好,過年同學聚會怕被看不起,借錢租車買東西回去。這僅僅只是為了面子問題。

人物的勵志形象,也開始發生變化。

最後方小曉說了分手,而他也有一段時間的自暴自棄,最後終於重新撿起遊戲,也如他所願的成功了,發達了。

但他心理依舊認為,方小曉的離開是因為他沒有發到,在北京沒有房。所以在拿到第一桶金之後,他最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買房,買大房子。

他以為,在北京有了大房子,他父親肯定會願意和他一起過好日子;他以為,有了房子之後,方小曉也會重新回來,對方小曉說,我現在有了房子,我們可以去過以前你想要的生活了,我也變成你以前希望的樣子了。

就是這樣一個人,讓觀眾的心理轉變不可謂不大,最初的暖心到最後的驚詫。

對於林見清,他的價值觀,其實一直不曾改變,留在北京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生活就是有車有房,並且他認為這樣的生活可以讓別人看得起,認為這樣的生活就是所謂成功。

而這,不也是今天很大一部分人所持有的心態嗎?

《後來的我們》:三種人生,三種愛情

第三種人生:所行即是喜歡,當下就是最好。

在影片當中,林父可以說是一個智者的角色,他的眼睛一直在對眼前的生活的人與事情做出審視,即便在裡面可能只是一個城外的求生人士,一切都是為了生活,一切都是生活。

從影片當中看來,這位老人和所有我們身邊的老人一樣,生活是柴米油鹽,眼前即是天涯,但也正是這樣一位老人,貫穿整個電影,他那雙審視生活的眼睛,或者記錄生活的眼睛,卻讓我們看到了這個世界的真實。

第一種愛情,以物質為主要條件的愛情:

影片開頭,方小曉那句“嫁給一個北京人”的愛情宣言,可能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結局也發現,這樣的愛情,並不能為心靈找到出路,找到寄託。建立在物質上的喜歡,會因為物質的失去而失去。

《後來的我們》:三種人生,三種愛情

第二種愛情,以物質給與為基調的愛情:

看到林見清買了北京房子,後來就去找方小曉,對她說:“我現在有了房子了,我們可以一起好好的生活”。

看到這一段,很多人心裡可能就在嗤笑:愛情如何僅僅只是一套房子這麼簡單了?

有些人以為,給了她需要的物質,就是給了他愛情,給了她她想要的東西,就是在給她愛情。其實,愛情並不是一套房子一個車子,或者一身名牌就可以的,愛情是一種生活,也是一種陪伴;是一種感覺也是一種態度。

這一類的愛情,也會讓人痛苦。

《後來的我們》:三種人生,三種愛情

第三種愛情,超越物質的愛情:

方小曉愛上林見清的時候,林見清可以說是什麼都沒有。最後她離開林見清也沒有因為林見清的成功而重新回到他身邊,但她卻一直愛著他。

她愛他,不是因為他有沒有錢,所以才會在受苦的時候也說:“真希望時間永遠停留在這裡”,所以才會在見到林見清的態度之後,毅然決定離開。

因為不在物質之上,所以愛的恆久才得以保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