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夫妻和35对工友,塔里木沙漠管护108口井,守着水却不能喝


塔里木沙漠公路,地处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全长522公里,南起新疆民丰县恰汗315国道,经塔中油田、肖塘、塔里木河,过轮南油田与轮台314国道相连,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动沙漠中修建最长的公路,1993年动工,1995年通车。

塔克拉玛干沙漠维吾尔语意思“进去出不来”,沙漠中不但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还有各种奇异的沙漠景观和千年胡杨林,是自驾新疆游沙漠穿越的理想之地。不过,500多公里沙漠公路全程测速,穿越大致需要7-8个小时。

1993年为开发塔克拉玛干沙漠油气资源,塔里木油田修建了贯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塔里木沙漠公路,从此,南疆有了一条通往外界的重要陆路通道,把西藏的藏北阿里地区、新疆的和田地区前往乌鲁木齐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500多公里。

沙漠公路修建容易、养护难,为了防沙固沙、养护这条沙漠公路,塔里木油田在沿途436公里沙漠公路上,每4公里就修建一个水井房,铺设供水干管959公里,支管1018公里,地面渗水管19283公里,通过发动机抽取地下水,每天定时灌溉沙漠公路两边的1800万棵高抗逆性植物。

沙漠腹地沿途不远处就会有一个红房子,每个水井房住守一对老夫妻,负责管护3个水井路段机器的设备管护和植物的灌溉。全程有36多对夫妻坚守在这里,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顶着强光日照、高温差、重干燥的极端条件,坚守在死亡之海,管护着这里108口水井灌溉,时刻与这片“死亡之海”相伴。


来自河南开封农村的李大爷,年过七旬,2011年在孩子帮助下和老伴从老家来到这里守护水井房,他们从3月份到10月在这里每天检查维护设备,巡查、灌溉责任段脆弱的植物,一晃8年就这样过去了。

大妈说,在这里工作倒是不很累,我们早上九点出去开滴灌阀门,晚上8点左右关上、检查抽水设备,中间巡视两次树木灌溉情况,时间长了我们对这些胡杨、梭梭、沙拐枣、怪柳像孩子一样,只想着他们生长的浓郁匆匆。

李大爷说,公司安有警报、摄像,挺安全的,吃住还可以,都能够将就着,只是地处荒漠,没有人烟,在这里太寂寞了,一般人很难熬下来,他们每年在这里工作10个月,现在两口子每月工资一共4000元,前年涨的,够花。不过话语中,李大爷也表露出长期待在这里所付出的寂寞与孤独情感。


出门就是塔里木盆地大沙漠,荒无人烟,这里没有蔬菜、水果,所需生活用品都由绿化队每周补给一次,井里抽出来的水都是咸的,守着水井却不能喝。所以,洗个澡、吃顿新鲜蔬菜也是个奢望。

几年来,大爷和大妈结识了很多过往朋友,在这荒无人烟的沙漠腹地,相互看到的人,都会有一种非常亲情的感觉。大妈说,大爷只要看到徒步、骑行的就问人家需要热水吗?需要帮助吗?这些都成了我俩的一种乐趣。

走到这里,游客都会瞩目这幅标语,很多人驻足留影。塔里木沙漠公路能够畅通无阻,是李大爷他们30多对夫妻一起,不畏极端恶劣生存条件,与流沙的风沙作战,在无边的沙漠中,忍受着难耐的寂寞,重复着重复性的枯燥工作,每天徒步数公里巡查,长期守护着这个绿色通道。感谢他们的守护,使这条世界沙漠中最长的人工绿色走廊生命不息。


塔里木盆底沙漠公路的建成,我国成功解决了沙漠无人区石油勘探、开发和运输问题,推动了南疆经济建设、民族团结,巩固了国防建设,促进了边疆稳定。经过20多年征战,沙漠中死海变活海,中国创造了伟大的奇迹工程,千年梦想成现实,同时,这条路也成为吉尼斯世界纪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