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的示範引領輻射作用正在開花結果——讀《中關村》兩篇封面人物報導的聯想

中关村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正在开花结果——读《中关村》两篇封面人物报道的联想

中關村要為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轉變發揮更好的示範引領作用。

我在《中關村》雜誌上讀到《躬親耕耘者賈利民先生》到青海創業的封面文章,賈先生確實是一位有故事的人。這位“走路帶風的男人”,“理想的種子在青海萌芽”,被譽為“開疆闢土的潛行俠”,“頂天立地的開拓者”,向青海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我們看到了賈利民先生,從築夢高鐵到躬耕“青海中關村”,把“創新的種子”播種在青海海東科技園,已然開花結果。

好事成雙。驀地又想起,去年也是在《中關村》上讀到的另一篇文章——《陸克:到青海去創業》的故事。這是一位就讀哈佛大學冠以博士頭銜的“海歸”,捨棄了聯合國僱員的豐厚待遇,是一位“理想主義”者,毅然回國,歸去來兮,被列為“千人計劃”榜單。又惜別北京投身青海,從“中關村”到“柳灣村”,經年拼搏,終於讓柳灣的灘塗地長出了“高科技”的碩果,還把這些產品推上了世界舞臺。記者感言,“來自北京中關村的原創技術,在海東科技園經歷幾年的蟄伏和孵化,從海東走向全國,走向國際大舞臺,完成了化繭成蝶的飛躍”。

日前,欣聞一條青海海東科技園傳來的消息:青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委書記、海東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鳥成雲率團赴北京中關村學習考察,與北京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就進一步深化雙方合作,建立長效聯席工作機制,提升“青海中關村產業基地”聚集度,開展科技金融合作和人才交流等方面進行洽談。

翟主任表示,青海中關村基地經過五年多的發展,初見成效,初具規模,充分體現了海東市委、市政府幹事創業熱情高,求真務實幹勁足,招商引資環境好。北京中關村是全國創新高地,肩負輻射帶動尚欠發達地區發展的職責。雙方開展深度合作,就是要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共同發展。中關村的優勢是人才和科技,海東的優勢是資源和環境,雙方交流與合作,就是要把優勢和需求緊密結合起來,使技術得到轉化,企業得到壯大,當地經濟質量和效益得到有效提升。

“心有靈犀一點通”。通過交流取得共識,一致同意:為進一步加強溝通銜接,由雙方確定專門機構,建立不同層面的長效聯席工作機制;進一步梳理海東發展需求,立足海東產業發展定位,加大對海東在企業引進、科技金融合作等方面的支持;充分利用北京中關村在互聯網教育方面的優勢,助推海東互聯網教育向貧困地區的延伸;建立人才雙向掛職交流機制,雙方互派幹部開展學習交流。

這之前的5月23日,青海省委書記、省長王建軍陪同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在青海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基地調研。“中關村”和“柳灣村”的聯袂共舞,正是把“高端”的設計藍圖落到實處。

“中關村人”都不會忘記,從“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誕生之日起,“創新”和“示範”就牢記心底。用翟立新主任的話說——“這麼多年來,中關村沉澱、厚植下來一種創業文化,成為中關村的靈魂,用四句話概括說就是: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百折不撓的創業精神,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產業報國的奉獻精神。”——今天已經我們欣喜的看到,“精神變物質”,“理想照進現實”。在記者的筆端,可以見證,目前中關村2萬餘家高新技術企業、300多家上市公司、一批獨角獸企業……正是從“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發軔,經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2.0版本,從第一個國家級“高新區”到全國第一個“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形成,中關村緊跟技術革命浪潮,穿破體制機制束縛,走出一條敢為人先、矢志創新之路。我們欣喜的看到,中關村在一些領域,正由“跟跑者”變為“同行者”,甚至“領跑者”。我們還欣然的看到,今日中關村的“示範效應”像種子一樣,隨著“改革開放”之風,飄落在神州大地,開花結果。

中關村作為我國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國家科技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已經成為我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面向未來,中關村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方向,要加大實施驅動發展的戰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為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轉變發揮更好的示範引領作用。

中关村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正在开花结果——读《中关村》两篇封面人物报道的联想

中關村雜誌——新經濟·新科技·新文化

關注我們請長按下方二維碼

請關注近期:

北方華創微電子:中國”芯”設備崛起

保定召開科技創新大會表彰獎勵科技人員和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