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这么火,谈一谈什么是智能

下面是对于智能的概念解释,个人见解,务必对号入座。

人工智能这么火,谈一谈什么是智能

智能

1智能: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

“死的”东西不具有智能,而“活的”东西也不是都具有智能。智能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形成“目的”的主体就是智能体。

2目的性与自控:目的性与自控是互为参照的不可分割的概念,脱了“目的性”就无法说清究竟什么是“自控”,而脱了“自控”也无法理解“目的性”究竟是什么意义。自控是智能系统形而下的表现,目的性则是智能系统形而上的意义归结。

3智能系统:即目的性系统。

“目的”是系统内部所保持的一种状态。作为目的性系统,其系统的感知部分在随外界变化的同时,还要保持内部目的状态的不变。这样系统就可以通过比较内外状态是同相同,来判断是否达到目的。

不同与简单因果系统的双链因果系统。简单因果系统,不论有多少“原因”这些“因”都可以合并成为一条因果链,因而是单链因果系统。自控系统是一种双链因果系统。当环境变化时,智能系统要在保持目前行动来达到目标,还是改变行动目标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这二者间做出选择,此时系统就不再是简单的、死的因果关系,而成为了具有选择能力、有自由的自控系统。也正是围绕着这“选择”,一步步逐渐发展出思维、信仰、意志。

人工智能这么火,谈一谈什么是智能

自由与意识

4自由:对可能的选择。

5意识:智能系统将认知的对象指向自身的过程与结果。

智能系统具有认知能力,可以分辨判断对象。当智能系统将认知的对象指向自身时,就是意识过程的开始,这个过程的结果就对自我与非我的定位和划分。

6感知:将感官的变化过程状态化的结果。

感知是认知的基础,将感官物理作用过程归结为状态,作为认知的基础材料。

7认知:对感知状态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可供思维使用的信息。

认知是一个将作用过程归结为状态和用连续、并列状态来表示过程的活动。物理作用过程归结为状态,是整个认知的基础,时间、空间和因果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时间”概念是对连续存在状态的认知中形成的,“空间”概念是在对并列存在状态的认知中形成的。对连续存在状态的关系认知造就了“因果”概念。

8过程:认知系统不能直接认识过程,只能通过状态的变化来认知过程,所以在认知中“过程”就是状态的变化。

9状态:有感官状态和认知状态的分别。感官状态是物理作用导致感官的变化的结果,而认知状态是指认识系统在将几个关联状态来表示一个过程的同时,又可以把这个过程归结为一个新的状态。

人工智能这么火,谈一谈什么是智能

人类

10确定性:变化中不变的因素。任何变化其变化范围都不是无限大、变化速度也不会是无限快的。我们对于确定性的把握也正是源于对变化极限的认识。确定性具有尺度效应,即任何的“不确定性”在不断扩大的观测尺度的情况下最后总会表现出某种确定性,反之对于“确定性”在不断缩小的观测尺度的情况下最后总会表现出不确定性。

11时间与空间:智能系统的认知活动是将作用物理过程归结为状态,和用连续状态来表示过程的活动。“时间”是认知上对各种过程统一的一个认识,所以说“时间”是对过程的一种认识。“空间”的认识则是源于对并列存在的“状态”认知和描述的需要而产生出来的。

12因果链:如果世界上的任何变化都是有原因的,那么所有的这些变化就会形成因果关系链。

13语言:用于表达的形式。任何用于作为表达的形式都是语言的范畴。

14理解:交流的双方将认知指向同一对象的过程。理解的过程必然是“解读”的过程,但是只有解读的结果和表达的目的一致才能说是“理解”,否则就只是在“解读”。

15生命体:以维护自身存在为系统“初始目的”的智能系统。

人工智能这么火,谈一谈什么是智能

人与智能

16智能水平:系统智能高低的水平取决与两个方面,一是系统“意识”的完整程度、二是系统掌握知识的多少。智能虽然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但是智能系统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意识到自己究竟是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要这么去做,而这对于自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动物和儿童不能与正常成年人一样的通过学习来提高智能水平,正是因为生理上的原因使的大脑的意识能力不完善,限制了学习能力。成年人中“意识”的完善的程度也决定了每个人的学习能力的高低和最后可以达到的智能水平。

17情感:是系统的一种控制机制,是一种没有经过逻辑判断的倾向性的选择。系统要做出判断需要足够的有效信息,并且消耗系统资源。情感机制的作用有两个,一是让系统在没有足够的有效信息的情况下做出选择,二是节约系统资源,对于不重要的问题,直接做出倾向性的选择,而不用去消耗额外的资源来做逻辑判断。

18预见性:智能系统区分与非智能机械系统的一个关键就在于,智能系统是基于对未来预见的作用系统,而不是现实因果作用反应。如何来预见未来?由此,延伸出了感知、认知、记忆、知识,主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