蟄伏在抑鬱症患者中兩個月內心有了不小的觸動

兩月前我關注了weibo一個超級話題“抑鬱症”。這個話題截止現在閱讀超過7.1億,帖子達到6萬。每天都有幾十上百人在話題中抒發自己內心的痛苦。

這裡面可能存在三種類型的人:

一種是完全的看客,我也屬於這一類。不過這類遊客中有些人就不太道德。他們看到病患發的帖子就會嘲諷攻擊。他們一直在質疑帖主的患病真實性,有時他們也會發一些帖子來譏諷病患內心脆弱承受力不足以存活在世上諷勸別人了卻生命。這類人的心理健康程度遠遠低於那些病患,這些噴子的心理陰暗程度難以想象。

蟄伏在抑鬱症患者中兩個月內心有了不小的觸動

一種應該是屬於病患。因為他們總是在發一些用藥,診斷書,自殘後道道疤痕的手臂的圖片來表達自己對世俗的厭惡。之所以說他們應該屬於病患是因為這其中難免有一些人並不是真正的病患。有些人可能是藉助這個平臺表達自己的孤獨寂寥尋求懷抱。

蟄伏在抑鬱症患者中兩個月內心有了不小的觸動

另一種在我看來是這裡面較為善良的人。他們的畫風與論壇裡大多數都格格不入,他們的帖子比較積極,他們在看到一些準備自殘的帖子就會在下方留言規勸這個瀕臨消逝的生命。

蟄伏在抑鬱症患者中兩個月內心有了不小的觸動

最初我加入這個群體裡面並不是為了研究找素材。而是真的覺得自己抑鬱了。有一段日子裡經常連續夢到自己的死亡,不願與人交談同樣也排斥身邊的人。寂寞的夜裡也泛起了了卻紅塵的念頭。不過後來發現自己並非真正的抑鬱也許只是孤獨久了。

之後每天刷動態就會看到話題裡面的新帖子,大多數的都是牢騷一下生活中的不滿,表達自己的孤獨。有一天看到一個女生髮表帖子表達自己的痛苦無人理解無處釋放。我就私信她是否需要一個無話不談的網友。之後我就試探著與其交流,她被醫院確診為重度,年齡僅有十六歲,內心卻十分成熟,成熟的讓人害怕。據她講述她沒有朋友,可能是她心理的問題旁人對她都是惡意,她反之對旁人也是敵意。親人也不理解她的痛苦,她選擇了兩次自殘不過現在在積極接受醫院治療。

蟄伏在抑鬱症患者中兩個月內心有了不小的觸動

蟄伏在抑鬱症患者中兩個月內心有了不小的觸動

抑鬱症的形成和大腦中的一個反獎賞中心有關,患者其實也就是一種偏執狂。他們患病後對於事物會更加偏執,並且這種偏執是執拗在事物的陰暗面,更加偏執於負面,所以更加的厭世對周圍愈加有敵意。抑鬱症影響了全球3.4億人,患者眾多但社會對其的瞭解還不夠深入,公眾對於這類患者的不理解更加重了他們病況。醫學方面並沒有完全有效的治療方案,現有的藥物治療也會產生一定的負影響。

對於這類患者來講最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旁人的冷漠,即使現今社會高速發展但民眾對於抑鬱症的關注度還緩步不前。大多數民眾對於抑鬱症的漠視並不是出於人性的陰暗而是因為認知的不足,他們不知道自己的一句看似無足輕重的戲言可能會讓折磨一個患病的偏執狂一天一夜甚至使他化為塵埃。這些“異類”他們不是瘋子不是傻子,他們只是內心過度孤獨。

這這個“超級話題”裡其實真實的患者僅僅佔據著一小部分,大部分還都只是藉此來表達孤獨的。

蟄伏在抑鬱症患者中兩個月內心有了不小的觸動

有些人發一些自殘的圖片表示要跟塵世再見,過兩天點開他的weibo你會看到他轉發了幾個抽獎博文。有些人像是喝醉的遊俠不得志的詩人一樣在這裡面不停的咒罵社會的不公。並不是譏諷他們裝病反而是一種欣慰,他們只是又遭受了不公對待只是又受到了冷漠只是又渴望懷抱了。那就給他們關懷給他們擁抱這樣就又多了幾個有趣的靈魂。

太宰治之前表述他在有段時間一直想死並且謀劃了四個念頭,後來正月他收到了朋友給的一件和服。這件和服他很喜歡不過是夏天穿的。他就對自己說先活到夏天穿上它再說吧。

有一句很俗很老的話“若不愛,別傷害”。就是現在我想表達的,有些患者他們內心封閉你難以走入,他們的冷漠他們的厭世會讓你不舒服,如果你忍受不了就別進去了,悄無聲息的離開。但你別傷害他們不要嘲諷敵視。

蟄伏在抑鬱症患者中兩個月內心有了不小的觸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