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8條旅行的意義,告訴你即使孩子小、不懂,也要帶他出去旅行!

悟空問答中有網友提問:家人反對我帶孩子旅遊,認為孩子太小,什麼都不會記得,旅遊對孩子究竟有什麼好處?

我記得兒子2歲時,我和孩子爸打算帶孩子去三清山玩,當時家人朋友也都勸我們:孩子太小,什麼都不懂,再開心以後他都不記得,反而你們會玩不好,性價比太低。

其實,父母帶孩子外出旅行,恰恰是性價比最高的親子互動時光,好處多到你想象不到:

1,探索能力

孩子一出生便有好奇心,對這個陌生世界的一切都會付諸百分百的關注,努力觀察,然後嘗試探索,比如:翻身、爬行、走路、語言等等。

旅行中,孩子最常做的事,就是提問,從2歲,整句話都說不完整,還要手指著好奇的地方“呃~呃~”地問,到4-5歲時完全成為一個“問題”小孩,總之,他們總能發現提問的點。

問多了,大人可能有些不耐煩,但其實,探索能力是今後學習的原動力

要學好任何一樣東西,最重要的就是要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即刻尋找答案解惑。

2,適應能力

旅行必須要離開熟悉環境,來到陌生環境,見到陌生的人,適應陌生的作息,而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鍛鍊他們適應能力的好機會。

可能第一次旅行孩子根本適應不了,不肯睡,不肯吃,但即使適應失敗,這也是一次寶貴的經驗,經歷過後,下次他們就會好很多。

適應能力強的孩子,接受並學習新事物的能力一定不會差。比如:在旅途中學會攝影、看地圖、問路等。

這8條旅行的意義,告訴你即使孩子小、不懂,也要帶他出去旅行!

3,投入的能力

做一件事,專注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最終是否有收穫。

心理學中有個名詞“心流”,講的就是這樣一種完全沉浸在當下活動的狀態。這樣的狀態是有利於自我成長的。

旅行中的孩子,看一切都是全神貫注、渾然忘我,這份投入和專注的經歷是難能可貴的,有過這樣的體驗,孩子今後在生活中,也更能找到、抓住投入的感覺

4,開闊眼界

很多帶孩子旅行的父母,都已意識到這點的重要性。

著名演員黃磊、音樂人高曉松、作家韓寒等,都曾表示:相比於在家啃書,讓孩子走出去,開闊眼界是更重要的!

孩子年紀越小,吸收能力越強,這時候,呈現在他們面前的東西越豐富,孩子的思維能力便越立體,多維化

這8條旅行的意義,告訴你即使孩子小、不懂,也要帶他出去旅行!

5,培養社交

旅途中,不斷需要與陌生人打交道,比如:問路、點餐、購票等,讓孩子多多參與其中,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兒子2歲開始,我便每年安排3次全家出遊,4歲後,旅途中與外界的很多溝通,我都會鼓勵兒子去做,比如:請酒店服務檯提供叫早服務、吃完飯買單結賬等等。

在與人互動打交道中,孩子語言能力、抗挫能力、變通能力,甚至經濟能力都有提高。

6,堅毅樂觀

旅途中,也並不全是美好,又累又餓還走錯路的時刻真讓人挺崩潰,但在陌生的環境中,這又都是不可避免的。

而經歷過這些的孩子知道,煩躁對於問題的解決一點幫助都沒有,只有保持樂觀的心態,堅毅的狀態,最終總能扛過去。

“堅持不懈”這個詞,從此在他們腦海中便生動了起來。

這8條旅行的意義,告訴你即使孩子小、不懂,也要帶他出去旅行!

7,規則意識

到一個地方就要遵守當地的規則,這點也是孩子在路途中會獲得的寶貴經驗。

即使在自己家所在城市是理所當然的事,在其他地方就未必,比如:我們國家車輛都靠右行駛,但英聯邦國家則靠左行駛。如果不遵守,就會有意外。

如果是跟團遊,那麼導遊規定的集合時間、注意事項等,也要遵守。

學齡前孩子就接觸到這些,將大大有助於進入小學後,孩子的紀律規範養成

8,美妙的親子時光

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有利於讓孩子有安全感,身心健康發展。

高質量的陪伴,是指父母全身心的陪伴孩子,把某一段時間內的精力、體力都用於陪伴孩子,而不是三心二意,拿著手機坐在孩子身邊。

旅途中,孩子完全擁有了父母,這種高質量陪伴的感覺,會令孩子一生難忘,或許長大後的他忘記了旅途中的細節,但他不會忘記這種開心和安心的感覺。

其實父母在旅途中也有收穫,旅行可以緩解父母的育兒焦慮,重建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更瞭解孩子,也更瞭解自己。

這8條旅行的意義,告訴你即使孩子小、不懂,也要帶他出去旅行!

帶孩子旅行不是為了讓孩子記得什麼,而是讓他感受,讓他體驗,這便是最大的意義和收穫!

—End—


處處有心,二級心理諮詢師,上海心理學會會員,對兒童及青少年、家庭、婚姻方面的心理諮詢有長達10年的工作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