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容妃逝後,康熙說了句「凡看到容妃刷過馬桶的人全部殉葬」,你怎麼理解?

居雅散人


在康熙王朝中,容妃是第28集才出現的,初次登場的她美麗、溫柔、聰慧、從容,一言一行都透露著皇家貴氣,

真是康熙大帝心坎上的那個人兒。

容妃的優點是賢惠、知書達禮,但她的缺點也是太賢惠、知書達禮,以至於過於認死理了。

當初容妃之所以被打入冷宮,並非她犯了大錯。

當時康熙在絞殺葛爾丹時,孝莊太后病逝了,孝莊臨死前給容妃下了一道旨意,內容是:她知道太子無能,所以她走後,康熙一定會想要廢除太子,她要容妃勸皇上不要廢除太子。

果然,皇上回朝後準備廢除太子,容妃出來阻攔,說出了孝莊的旨意。但康熙知道太子昏庸無能,江山社稷必不能交於太子之手,因此康熙只能說容妃假傳孝莊旨意,並將她降為容常在。

但容妃依舊不識時務的不肯改口,康熙只得無奈將容妃打入冷宮。

原來的後宮三千佳麗,但康熙獨寵容妃一人,容妃免不了遭受其他嬪妃的嫉妒。所以當她失勢被打入冷宮後,這些嫉妒容妃的人自然有了機會落井下石,讓奴才們去欺辱容妃。

所以太監宮女們讓容妃不停地刷馬桶,最終導致容妃被馬桶砸死,倒在了滿是汙穢的馬桶堆裡。

康熙看到這一幕心頭大怒,故此讓看到容妃刷馬桶的人(也是欺侮容妃的人)去為容妃陪葬。

表面上看,康熙深愛著容妃,自己的女人被欺凌致死,他要報復。

但再深層次點看,殺死容妃這未嘗不是康熙的無奈之舉,因而其內心愧疚在彌補容妃。

最後康熙為容妃開棺那一刻的獨白,已經將他的愧疚表現出來了。

“我的容妃啊,我知道你沒有騙我,是領了老祖宗的懿旨!可是我不能讓一個廢物繼承皇位啊,那樣一來,就太對不起天下蒼生了。所以只好委屈了你,我這些委屈又沒法跟你說。”

無奈、心酸和愧疚充斥整個熒幕。為了國家而辜負感情,這也是“千古一帝”康熙身為高位者的孤獨。

真是高處不勝寒啊!


電影爛番茄


《康熙王朝》中“容妃刷馬桶”這個梗是個敗筆。二月河小說中並沒有容妃和藍琪兒,只是在電視劇中出現了。


雖然無論小說還是影視劇難免有杜撰,但是應該符合社會規律,即人之常情。即使再複雜的帝王心術,也沒必要去編撰個歇斯底里。

歷史上康熙皇帝是個正常的人。電視劇中之前愛著容妃,寵著藍琪兒。似乎因為廢立太子的事情,卻對容妃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容妃死後,康熙傳旨“凡看到容妃刷過馬桶的人全部殉葬”。並給予容妃厚葬,還冊封為“孝慈仁皇后”,並讓張廷玉為容妃寫傳,各種誇讚。




為什麼說這些情節不符合邏輯:

第一,容妃是與康熙關係近,還是太皇太后關係近呢?當然是丈夫。太子胤礽也不是她親生兒子,完全沒有要在這個問題上與康熙力爭。容妃還是個識大體的人,不會不理解康熙的全盤考慮。


第二,即使容妃堅持說有孝莊太后的遺囑,康熙也可以聽,也可以不聽。他是完全可以乾綱獨斷的皇帝。親爹順治的批示,不是也燒了嗎,重新啟用姚啟聖。

第三,有討論說,康熙帝看出了容妃干政的苗頭,所以打擊她。難道康熙沒有信心嗎,怕容妃成了武則天?


第四,藍琪兒嫁給了噶爾丹,屬於重要統戰對象,即使武力征服,也有之後準噶爾的治理的也是個大問題。從藍琪兒及其與噶爾丹的兒子這邊,容妃的政治待遇也不能降低。

第五,退一百步,即使康熙移情別戀,不再喜歡容妃。可以擱置一邊,事實上不理不睬。也可以正式下旨,降級給處分,打入冷宮幽禁。甚至直接賜死。但讓一個寵妃去刷馬桶,損失的不只是容妃自己的面子,皇權也沒有尊嚴。

可憐了容妃這演員。

李德全為什麼沒有殉葬?


幾葦渡



在《康熙王朝》裡二月河把康熙刻畫成一代聖君。成聖主之功,嘗萬世之苦。所以身邊人皆為悲劇人物。而之所以犧牲身邊人,都有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為了國家。所以接下來的邏輯完全是康熙王朝的小說邏輯,並非歷史邏輯。


對幼年康熙影響最大的蘇麻喇姑,
心慕伍次友,然伍次友雖被少年康熙引以為師,然絕非從龍之輩,最終結局是一個浪跡天涯,一個枯坐青燈。


兒時最好的玩伴魏東亭,
擒鰲拜不世之功,也是康熙最為信任的人,兩淮的鹽稅,皆交與他,有人說他的原型就是曹雪芹的爺爺當過江寧織造的曹寅。然而,人生輝煌之時,卻被丟進蠻荒,當了一個臺澎知縣,為康熙鎮守東南。最後病老而歸,康熙全其顏面,封為親王。(一個漢人被封為滿清的親王,我也是沒啥好說的了,思維過於奔放了。)






康熙的最愛的公主蘭齊兒,
康熙對幾個皇子都沒這麼寵溺。李光地在平臺方面協助老叫花子姚啟聖有功。康熙也甚是喜歡,蘭齊兒算是和李光地自由戀愛麼?不管怎麼說,康熙是認可李光地和蘭齊兒的戀情的,甚至打算指婚。然而一個公主卻沒事往宮外跑,還專挑刀劍鋪跑,結果被噶爾丹看中了,於是跟康熙求婚蘭齊兒。結果如何?康熙為了國家,覺得還沒有做好和噶爾丹撕破臉的準備,於是把蘭齊兒下嫁給噶爾丹。這就是萬世之痛,因為他很清楚不久自己就要帶著大軍來攻打自己的女兒女婿了。但是這是為國家犧牲,誰讓蘭齊兒是康熙的女兒呢?


鋪陳了這麼多 ,終於說到重點了。容妃本身就是康熙自赫舍裡死後,最愛的女人,更何況她又是蘭齊兒的媽媽。所以愛和愧疚感融到一起,自然容易迴避。然而好死不死,孝莊死前託付容妃阻止康熙廢太子。(這事我就匪夷所思了,本來聽到一聲聲我孝莊如何如何,尷尬癌就已經犯了,現在又託付一個妃子阻止皇帝廢立太子之事。根本想不通是什麼邏輯,孝莊自己一輩子厲害之處就是懂得只維護 ,不干預。現在真的是因為老了麼?先不說一個嬪妃是否能干預得了國本之事,就單憑這事她也不怕影響夫妻關係。


但是按照電視劇《康熙王朝》的邏輯,遇上這事了,一個皇帝面子下不來,另一個容妃的確犯了後宮干政的大忌,所以康熙懲罰她也是理所應當的。

然而一個失寵的妃嬪,太監懂得如何去虐待她的。所以洗馬桶,真的不算太侮辱人的事情。

這中間插入了一段蘭齊兒回孃家的戲,太監讓容妃換上鳳冠霞帔去接待,然後最終還被蘭齊兒識破了。這下子蘭齊兒徹底跟父親翻臉了。這段戲加進來,更顯悲劇,

皇帝為何被成為孤家寡人?自己最愛的女兒 ,結果先是棒打鴛鴦,然後殺人家丈夫,囚禁侮辱人家母親。如何能不成為孤家寡人?或許你有千般理由,但事實就是事實。

那麼容妃一死,康熙把自己的心裡話都說出來了,偌大一個國家 ,怎能交給這樣一個無才無德的太子?好一個理由啊,但沒辦法,戲劇情節就是這麼設定的。

康熙其實知道容妃的委屈,自己對容妃也是太多無顏以對。所以生前所有的虧欠就由身後補償吧。所以哀榮備至,康熙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保全容妃的顏面,那些見過容妃刷馬桶的太監全部殉葬;第二件,給名分,封為皇后;第三件,留青史,讓張廷玉為容妃寫本紀。

當皇帝苦啊!活得一點親情、友情、愛情都沒有,孤家寡人一個,但就這樣人家還要再活五百年。


炒米視角


康熙自始至終都愛著容妃,這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說,康熙這一生真正只愛過三個女人,一個是蘇麻喇姑,一個是赫舍裡,一個就是容妃。對於蘇麻,康熙既有朦朧的少年情愫,又有對姐姐般的敬愛;對於赫舍裡,少年夫妻結髮之恩,又是艱險之中助康熙鞏固地位的貴人,可惜早早逝去,是康熙心裡一輩子抹不去的梗;而後者卻是康熙一生唯一曾享受人倫之樂的愛人、知己和伴侶,也是他中年以後唯一的情感寄託。康熙雖後宮三千,子嗣眾多,卻喜歡和容妃、藍琪兒相伴,彷彿尋常百姓的三口之家。而孝莊內心也是最認可容妃為自己的孫媳婦的,大小事情也願意和容妃互通有無。這如果是在尋常百姓家本是好事,可是皇家畢竟與百姓有別,一旦牽涉到政治鬥爭,勢必有犧牲品。而容妃可以說就是犧牲品,甚至換個角度說,深愛容妃希望與之白頭偕老的康熙也是犧牲品。

康熙貶容妃的主要起因是關於廢太子的事。康熙下令廢不成器的太子,而容妃遵照孝莊的遺囑竭力勸阻康熙不能廢太子。康熙一怒之下將容妃貶為宗人府之奴。而掌管後宮而嫉妒容妃已久的慧妃便分配容妃去幹最髒的活即刷馬桶。容妃不但幹又髒又累的活,還受盡太監們的欺凌,最後勞累過度,憂思成疾而逝。

康熙貶容妃當然是不得已。太子不成器,已不可救藥,除了廢除已別無他法,國家絕不能交到這樣的人手裡。容妃搬出的理由卻是世上唯一能撼動康熙決定的旨意——老祖宗的懿旨。老祖宗的出發點是太子被廢,阿哥們爭皇儲,骨肉相殘。所以吩咐容妃要力勸康熙不要廢太子,是念茲在茲。容妃的忠誠和賢貞自然會堅持老祖宗的懿旨,至死不渝。那麼巨大的矛盾形成了:廢太子以選更合適繼承人,不得不廢,何況已昭告天下,又是關乎國本的大事,朝令夕改,君威何在;老祖宗懿旨在前,如果不遵從,豈不是不孝,皇家的顏面又何在。不可調和矛盾之下,只好犧牲了容妃——容妃假傳懿旨。更重要的是容妃公然在群臣面前呼喊阻攔康熙,不但違反了後宮不得干涉政事的禁忌,更是把康熙弄得下不來臺。此時康熙不勃然大怒,重責容妃,還有其他方式否?

康熙的心裡很清楚,容妃傳的懿旨是真的,容妃的出發點並沒有任何居心叵測。冷靜之後,康熙何嘗不是唏噓懊悔,然而又有什麼辦法可以收回。

在之後的日子,或許康熙時常想念容妃,懷念過去的舉案齊眉、天倫之樂;一邊又心疼自己的所愛受冤枉此刻正遭受奴役;一邊又是怨恨容妃為什麼不能理解他的難處,而挑戰他的皇威;一邊又是在空蕩的房間唏噓唯一的知己唯一付出感情的愛人也背己而去,內心倍感淒涼。真是百感交集。

康熙的心思於是變得敏感,其實他渴望知道容妃的近況,但又有什麼方式去了解?一個被自己以假傳懿旨之滔天大罪貶為奴役的廢妃,怎能有什麼好的理由去接見?他小心翼翼地偽裝著自己,不讓任何人看出自己的心思,他竟開始有些迴避聽到容妃的情況,被貶的容妃一定是在遭受奴役和欺侮,知道了只會徒令自己六神無主;何況,一旦接見容妃或赦免容妃,以容妃的忠貞和耿直,勢必又要再提老祖宗的懿旨。他太瞭解容妃了!容妃已受重罰,如果再犯皇威,除了殺她再沒有別的處罰了。這麼一想,他甚至有些怕再見到容妃。其實在這一點上,他對容妃是有一絲敬意和憐憫的。他何嘗不知道容妃是冤枉的,此事如果換了任何一個妃子,也就妥協了,甚至可能提都不會提老祖宗的懿旨,可是她是容妃,老祖宗生前留給她的任務她捨命也要去完成。

但是皇帝也有皇帝的難處。朕心裡的苦容妃你又知道否?你要是稍稍一妥協,或是選個更好的時機告訴朕都不至於這個田地。一向善解人意的容妃啊,為什麼現在離朕的心這麼遠?

容妃逐漸變成了一把利刃,刺在康熙的心頭。留著痛,拔出來更痛。唯一的辦法只有儘量去掩蓋。就這麼一天天的挨著。

然而容妃的死打破了局面。猝死,來得突然,康熙萬萬沒有想到。容妃的死亡讓康熙的負罪感終於爆發,不可收拾。他每天悄悄在心底裡牽掛的容妃再也不會開口說話了,永遠沒有可能再對他噓寒問暖,說說知心話,當然,再也不會提老祖宗的懿旨了。康熙面對容妃不會再有壓力,可是他心裡積累了太久的話也沒有機會跟容妃說了。那個曾經的三口之家永遠成為了過去,永遠。

康熙只是貶容妃為奴,但直到容妃死去,才知容妃乾的活是刷馬桶,死在馬桶堆裡,汙穢纏身,死的悽慘。這群為非作歹的奴才,竟然這樣的欺凌容妃,如果不是他們的百般欺凌蹂躪,或許容妃也不至於這麼快死去。惱怒、忿恨、恥辱感頓時佔滿心頭。該殺!何況,這群奴才留著,以後勢必還要到處散播容妃刷馬桶的情景,不殺之,談何尊嚴。朕要彌補容妃,加封容妃,怎麼能允許有人還風言風語,朕的容妃絕不許誰再玷汙。容妃刷馬桶的事只當是從沒在這世上發生過。所有見過容妃刷馬桶的人一概不留!

電視劇裡主演陳道明這一段演得很到位:開棺的瞬間,康熙的身軀猛的一顫,一步倒向棺身,伸出一手做撫摸狀,卻抖動著。他惦念容妃太久了!此刻終於可以和她平靜地相處一會兒。望著安詳躺著的容妃,康熙開始了他痛苦而淒涼的獨白:

“容妃,朕知道你從來沒有矯旨欺君。朕相信老祖宗確實留給你懿旨了,要你盡力保全胤礽,以免太子被廢,阿哥爭儲,骨肉相殘。這些,朕都知道!但是,朕不能把一個不成器的太子硬扶上皇位啊,那樣一來,非但骨肉相殘,天下也要相殘了!朕只能讓你承擔罪名,說你矯旨欺君,將你打入冷宮,朕這些苦心,沒法和你說啊……”

皇帝的苦只有皇帝自己知道。即便是體己如容妃,聖明如老祖宗,也並不能完全體察朕的孤苦和無奈啊。

電視劇開頭,順治皇帝要救即將被燒的和尚師父而不能時,對尚年幼的康熙說:玄燁,你皇阿瑪被他們逼得生死兩難啊!

康熙何嘗不是。他彷彿又想起了一句熟悉的話:這個皇位只要你坐上去了就會知道那是天底下最苦的座位。

是啊。天下人都說大清是朕的,其實還有句都知道而不能說的話——朕,也是大清的。

我是正經閒聊。歡迎大家留言。


正經閒聊


藝術源於生活,但並不是簡單複製生活,所以儘管康熙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但《康熙王朝》中的康熙只能是儘量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康熙,卻並不是歷史上真實的康熙,甚至容妃是否實有其人也未可知吧。所以我只能就劇情邏輯為大家分析,至於歷史上真實的康熙碰上類似的事會如何處置在下不得而知。

從《康熙王朝》的劇情邏輯來看:康熙一生和三個女人有過感情糾葛——對蘇麻喇姑是青春年少時懵懂的初戀;對赫舍裡其實很難說康熙曾發自內心愛過這個女人,事實上他們的結合不過是為了拉攏索尼對抗鰲拜的政治聯姻,可畢竟是結髮夫妻,赫舍裡對康熙鞏固皇權實有大功,又因生育太子而逝,從此就成為康熙心中永遠的愧疚;容妃則是完全不同的存在——她從不參與其他嬪妃的勾心鬥角,和她在一起時康熙可以暫時告別政治上的爾虞我詐。別的妃子或多或少都是家族政治聯姻而被嫁入宮中,而容妃和康熙之間卻和普通的民間夫妻並無二致。

然而身為帝王或許也會有內心的真愛,但卻不會有純愛——看似可以像普通夫妻一樣相處的康熙和容妃到底還是被捲入了政治風波:康熙要廢黜他眼中不成器的太子,而孝莊太皇太后卻讓容妃去告誡康熙不要廢立太子。此時主意已定的康熙正如劇中他自己所言:“朕何嘗不知你沒假傳老祖宗的懿旨?朕何嘗不知她老人家不願讓我廢立太子以免骨肉相殘?然而朕若不廢太子只怕不只會骨肉相殘,連天下都要相殘了。”這時康熙為了他的政治謀劃只能選擇犧牲容妃,於是假傳太皇太后懿旨的罪名落到了容妃頭上,容妃因此被貶到宗人府為奴。

宗人府的太監們哪裡知道帝國政治的內幕,他們勢利慣了——只當又是一個失寵的妃嬪被貶到這兒來。殊不知容妃不僅沒失寵,反而是康熙心中的愧疚——他心中何嘗不知容妃有冤,或許他也曾想過等到事件平息再放容妃出來,直到他們的女兒藍齊兒回京探親又使康熙火氣上湧:除了容妃之外,藍齊兒是康熙心中又一道傷疤——他為了帝國的江山親手把女兒送給了敵人,如今女兒回來了,作為父親的康熙自然欣喜無比——他甚至讓容妃換了衣服和女兒見面,目的就是不希望讓女兒知道自己再次為了帝國的利益在傷害自己的至親。可藍齊兒還是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於是康熙被迫在皇帝和父親兩個角色之間進行選擇,不得不再次去揭那道埋藏在心底的傷疤,這時他感覺到了自己的無奈——儘管他貴為大清之君,但正如他自己所言:大清是他的,可他也是屬於大清的。人在無助之中總是需要發洩的,偏偏人們發洩怒氣的對象往往是自己至親至愛之人,因為只有他們才能毫無保留地接納自己的一腔怒氣——貴為一國之君的康熙也這樣做了:他把一腔怒火全發洩在了容妃身上——就在藍齊兒質問康熙之後康熙惱怒地說出那句“容妃,朕絕不饒你”。

這時容妃的悲劇就註定了:康熙這時其實已經有點使小性了,如果是尋常夫妻的話還有親朋勸解,皇家宮闈之事誰敢插嘴?於是就這樣在無人勸解之中康熙像一頭倔驢似得不撞南牆不回頭,結果上天如他所願——真撞牆了:容妃死了。這時的康熙才赫然發現:儘管自己嘴上說著絕不饒恕容妃,可真當她離去時自己到底還是割捨不下。這時的他再次需要發洩,而那些平時欺負過容妃的太監就成了他發洩的對象。不過這還不是康熙讓他們全部殉葬的所有原因,還一層原因是康熙希望儘快結束由廢立太子一事引起的朝廷紛爭,所以他迫切希望人們忘記曾有一個容妃傳達過太皇太后關於不得廢立太子的懿旨。現在容妃之事有再次發酵事件的可能,既如此那就讓那些見過容妃窘態的人徹底閉嘴免得再生事端。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說實在的,我不太喜歡《康熙王朝》的這個情節,因為這個情節有點假,或者是為了突出某個東西,而非得這樣做。

看過《康熙王朝》的人來說,應該會喜歡藍齊兒和容妃這兩個人,因為藍齊兒天真善良爛漫,我們也為李光地和藍齊兒不能在一起惋惜,在看的時候,就想,要是葛爾丹沒有碰到藍齊兒,而藍齊兒就可以順利的嫁給李光地了。

因為容妃無子,所以她其實不會去爭的,在她的眼裡,她只有康熙帝一個人,想康熙之所想,愁康熙之所愁,康熙帝之所以喜歡到容妃這裡,而不喜歡大阿哥的生母惠妃那裡,就是因為他在容妃這邊,能夠安安靜靜的待著,不會受到打擾。

我們也知道容妃是因為兩件事情被貶的,一件事情就是康熙帝下定決心,並在奉天殿裡祭天告祖的時候,宣佈了要將太子廢黜的事情,而向來溫婉的容妃竟然當場說孝莊皇太后有遺詔,說不能廢掉太子。

我不知道為什麼容妃有這個執念,太子是什麼樣的人,她難道不知道嗎?真的像孝莊太后說的太子還是個好孩子嗎?康熙帝是不可能讓太子繼承皇位的,那樣會毀了大清王朝,而容妃此時怎麼就變得不明事理了呢?

第二件事情,就是容妃可憐紅玉,就把帶有身孕的紅玉給放出去了,然後紅玉就自盡了,她肚子裡面的太子的骨肉自然也一併死去。這個時候,我真的是有點不明白,如果紅玉報著必死的決心,還需要向容妃哭訴嗎?

她讓容妃冒著生命危險把她放出去,並沒有好好的把孩子生下來,然後好好的撫養成人,過著平常人的生活,卻要選擇自盡這條路,那她何必找容妃幫助嗎?她直接在宮裡,不就好了嗎?所以這個情節說真的,讓人感覺到十分的不解。

容妃在怎麼被貶,完全可以被幽禁呀,雖然刷馬桶的事情是惠妃安排的,但是康熙帝是知道的,口口聲聲說自己不得已,說自己是喜歡容妃的,說不能讓太子繼承,但這個跟容妃刷馬桶有什麼關係呀?

甚至在藍齊兒回來的時候,也都沒想到,讓容妃休息幾天,先和藍齊兒團聚,非得等藍齊兒自己撞見,然後十分的傷心,甚至還要說自己的兒子阿密達攻打清朝。最後還追封容妃為皇后,還殺死所有見過容妃刷馬桶的人,我就沒見過這麼莫名其妙的。

直接說白了,康熙就是因為容妃後面幾次頂撞他了,就這麼簡單。所以我覺得這裡面的情節設計的十分無語,容妃刷馬桶,而且刷到她死,才能顯出康熙的苦衷?這是什麼邏輯呀!


歷史簡單說


除去史實不談,單從電視劇裡表現出來的理解這件事的話,讓看到過容妃刷馬桶的人全部殉葬既是給容妃和藍齊兒一個尊嚴也是為了杜絕流言蜚語宮聞外洩,試想一下如果這些人安排到其他部門,肯定會與一些人或多或少的聊起來容妃被貶前後。

電視劇裡容妃深得皇帝太后喜愛信任,本人也表現得溫文有禮,柔婉賢淑,太后喜歡她到了交代遺旨,託付康熙性命的地步,如康熙親征準葛爾得傷寒重症就是隻遣了她去!這是多大的信任。康熙愛她,給了她別人沒有的特權回鄉探親,這是多少妃子夢寐以求的特權,事事參考她的建議,親自考量她生的女兒未來夫婿人選,這也是多少妃子沒有的待遇。

但是容妃做出來的很多事情,卻讓人感覺她並不是多愛康熙和真正的尊重愛戴太后。她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為了好人緣或是自保而放棄康熙和太后利益的,比如替大阿哥留意康熙的心思,在康熙要籌措軍資開源節流,節制宮中開支時,因為不想得罪大阿哥母親慧妃而一唱一和推薦其主持宮務,導致了更大的鋪張浪費,讓節約成為一個笑話。康熙因此氣到病塌之上忍無可忍的暴怒,心底該是何等的孤獨無助悲憤!而其卻一副委屈求全狀跑到太后處澆花博同情。尤其在廢黜太子的事情上,容妃自以為是的倔強更是令康熙心寒至極,康熙是從大局出發如何煎熬才做出的決定啊,背棄了對助其渡過劫難以死相護的赫舍裡臨終承諾,捨棄了自己耗費無數心血和期望的最愛的兒子,是怎樣的一種錐心刺骨的疼痛心傷,可是這些作為康熙最傾心對待,給予無比信任和權利的愛人卻沒有理解康熙的悲壯,在這個時候跳出來當眾宣佈太后懿旨,她沒有考慮這樣做將置康熙已怎樣難堪的境地,只彰顯自己所謂的忠誠,實際上是在用挑戰康熙的權威給自己擴大影響力造勢。可以說,康熙的利益就是她換取八面玲瓏的本錢。容妃的品級一降再降,代表著康熙對她的失望越來越大,就好像深愛一個人,卻發現了她不那麼愛自己,只是利用自己那樣越來越寒了心!

容妃刷馬桶的時候不能反省自己,在蘭齊爾回來看她的時候,第一反應不是想趕緊見到久違謀面的女兒,卻為了賭氣不肯穿上貴妃服飾配合康熙讓千山萬水歸來的藍齊兒高興一下,讓李德全哭求良久……本來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因為她浪費時間而導致康熙更加不願意原諒。她讓康熙最敬愛的太后成為了對立的關係,如果容妃情商夠的話,她應該明白太后最愛的人是康熙,在那種情境下,絕對不會選擇對立,會如撤番的情況一樣,雖意見相左,但是當後果出現時,也挺身而出與康熙相互扶持配合。維護孫子的權威。她的心思沒有用在給了她榮耀和呵護的皇帝與太后甚至是自己的女兒那裡,也許是因為她單純,也許是性格倔強,但是這個性格導致了愛他的康熙雖然愛著但依然貶她讓她去受苦,並最終殞命。

康熙是知道她並沒有假傳遺旨的,也曾經是真的愛過她的,所以懲罰容妃也是在他心上紮了一根刺,因為有愧,因為還愛,也因為失望,正如劇中康熙所說,這根刺,拔出來會流血,日子久了就不想拔出來了。

容妃的死,結束了彼此的煎熬,但是,一個貴妃刷馬桶的八卦是當時那種沒有電視的人們都會很感興趣的話題,其中牽扯較多,為了避免不良影響,和顧及藍齊兒阿密達的面子,要給容妃一個貴妃規格葬禮,要讓所有看到過她刷馬桶的人封口陪葬!


用戶3014396865789


其實康熙是非常愛容妃的,不僅僅是康熙愛容妃,連康熙的奶奶孝莊皇太后也是非常寵愛容妃!

當初康熙在外面征戰噶爾丹的時候,孝莊皇太后臨終前囑咐容妃,雖然太子有錯,但是仍然是一個好孩子,希望皇帝能精心調教,給他一個機會,還是不失為一個好太子的!

當然,孝莊皇太后的擔心也不無道理,因為她最擔心的是一旦廢除太子,剩餘的阿哥們難免會爭奪太子之位,從而骨肉相殘,這是皇太后不希望看到的結局!

但是康熙在外面征戰的時候,發生了這麼幾件事:

1、太子聽說康熙感染風寒,然後他認為康熙將命不久矣,竟然把登基用的服飾都提前準備好了,這讓康熙大為惱火。

2、康熙在前線跟噶爾丹征戰,太子和大臣索額圖負責供應糧草,但是遲遲不發,影響前線作戰。

3、康熙知道了這些問題以後,一直在等待太子負荊請罪,但是太子遲遲沒有表現,這讓康熙大為失望,傷心至極!

在這種情況下,康熙決定廢掉太子,他覺得太子是不孝、不仁、不義的代表。但是在廢除的過程中,容妃在大庭廣眾之下,提出老祖宗孝莊皇太后曾留下懿旨,提出太子不能被廢!

在這件事上,容妃犯了幾個錯誤,包括大庭廣眾之下頂撞皇帝,並且違背後宮不得干政的規則,並且作為康熙最愛的人,竟然不理解康熙內心的痛苦!

這讓康熙非常為難,一方面面對這樣不成器的太子,他實在不放心把一個國家交到他手中,一方面又不能違背老祖宗的遺言,這讓他左右為難,進退兩難。

一方面他心中明白,容妃並沒有假傳懿旨,一方面他又不得不這樣做,於是把容妃打入宗人府為奴,刷馬桶……

但是康熙內心是痛苦的,甚至後來他都不想聽到別人提到容妃的任何信息,他十分捨不得容妃在這裡受苦,可是不這樣做,就不能廢掉太子,對天下又不能交代。如果不捨掉容妃,他還會揹負不孝的名聲,這是他不能承受之重。

後來在容妃去世以後,他對容妃說:朕知道你從來沒有矯旨欺君,也相信老祖宗確實給留下了懿旨,讓你儘量保全太子,以免太子被廢,阿哥爭儲,骨肉相殘!但是朕又不能把這不成器的太子扶上皇位,那樣一來,不但骨肉相殘,天下也將相殘,所以朕只能讓你揹負罪名,朕的苦心也無言可說。

最後又留下一句:做一國之君真的是太難了!

對康熙來說,所有看到過容妃刷馬桶的人都要陪葬,說到底,其實是康熙想抹去這段記憶,順便也抹掉了這些人,連同他們的記憶!

說到底,他的最愛就是容妃,但是也無可奈何……

我叫楊角風,更多精彩請關注!


楊角風發作


容妃對於康熙的意義一直是非常重大的,宮裡的人那麼多,不是諂媚的,就是敬畏的,只有容妃,她想給皇上一個家,她也確實做到了,皇上忙於朝政,她就照顧好老祖宗,不爭寵,不爭權,安分守己,守著她和皇上、和藍齊兒的家。前朝需要她,她替皇上去安撫民心,替皇上排憂解難,甚至,哪怕是自己唯一的女兒,為了皇上的千秋大業,她也割捨了。


她對皇上忠心耿耿,這一點,孝莊太后明白,皇上也明白。所以,孝莊太后在臨終時叮囑容妃,大清朝不能廢太子,讓她千千萬萬要保全太子。她聽了,也這麼做了。就在眾人面前,她第一次頂撞了皇上,為的是與她毫無關係的太子!


太子的生母是皇后,即便太子繼位也與她無關,太后已去,沒有第二個人知道這個遺命,她可以明哲保身,置身事外,她沒有;皇上龍顏震怒,大發雷霆,但還是給了她又一次機會,她可以改口,但她依然選擇了堅持。皇上奪了她的封號位分,讓她去洗馬桶。


皇上知道容妃沒有說謊,但不能容忍她當著眾人的面傷了他的尊嚴和麵子,動搖他的權威;皇上思念她,但還是為了面子,他不能讓她回來。直到容妃去世,皇上才後悔了。


他下令封容妃為皇后,為她寫傳記,要讓大家都知道這位端莊淑儀的皇后。他下令殺了所有看見過容妃刷馬桶的人,他是在懺悔,在彌補容妃。容妃生前已經受了委屈,所以他絕不允許她死後還被人議論,他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對容妃的歉意和愧疚。其實,那些人不過是替罪羊,皇上在為自己的憤懣找發洩口,在為容妃的死找其他人的原因。因為他難過,他迷茫,因為,一個擁有四方的皇上,在失去容妃的一刻就再也沒有家了……


三聯中讀


康熙一生經的女人雖多,但其摯愛的卻只有三位,她們分別是蘇麻喇姑、赫舍裡和容妃。可這三個人對康熙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她們三個人分別代表著康熙人生的三個階段(少年、青年和成年)。

蘇麻喇姑代表著康熙的少年時光,那時候的康熙缺少母愛,而這個大姐姐給予了自己很多關愛,賦予了自己許多力量,這個時候的康熙正處於懵懂的階段。而赫舍裡則代表著康熙的青年時光,那個時候的康熙剛剛親政,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他又與赫舍裡郎才女貌,這個時候的康熙正處於帝王術的養成階段。容妃則代表著康熙的成熟階段,這個時候的康熙治大國如烹小鮮,自信滿滿,但卻也是康熙最痛苦的一個階段。

也正因為此,這三個女人有著不同的結局。康熙對蘇麻喇姑的感情是複雜的,更多的像是初戀的感覺。蘇麻喇姑端莊大方,又救過康熙的命,所以康熙對她的感情是一種類似於初戀的朦朧感情。只可惜蘇麻喇姑對做皇帝的后妃完全沒有興趣,她只是把康熙看做是自己的弟弟,因為這是孝莊皇太后的囑託。

而赫舍裡與康熙則是真正意義上的夫妻,他們彼時都情竇初開,正是你儂我儂的時期。再加之赫舍裡家族對康熙朝政有莫大的支持與幫助,康熙對赫舍裡充滿了感激之情,他們的感情應該說是最豐沛的。可是赫舍裡因小產去世,康熙對此痛心不已,為了安撫自己即將離世的妻子,康熙立了胤礽為太子。

而在赫舍裡去世後,康熙所愛的也只有容妃而已。容妃是康熙煩悶時唯一能相互交流的人,是他在複雜朝政之餘棲息的港灣。從康熙唯獨讓容妃去省親可以看出來,康熙對這位妃子是真的寵愛有加。可是這個時候的康熙是最成熟的,他心目中最重要的只有那片萬里江山,其餘的兒女私情都只能放置一旁。所以當容妃陷入政治時,她與康熙之間的衝突也就將隨之而來,康熙也只有犧牲容妃

孝莊在去世之前就已經發現,太子胤礽的水平較之康熙實在是雲泥之別。出於朝局穩定及安撫索額圖家族的考量,孝莊留下了一道遺詔,希望能勸阻康熙廢掉胤礽,並把這道遺詔交給了容妃。

在列祖列宗的牌位前,康熙宣佈了自己即將廢黜太子,這個時候容妃挺身而出,說出了遺詔的事情。康熙相不相信有遺詔的事情,他當然相信,因為容妃是最不會說謊的。可他要裝作不信,因為他為江山計必須要廢掉胤礽,那這個遺詔就必須是假的。而如果這個遺詔是假的話,容妃便有欺君矯詔之罪,所以康熙懲罰了容妃,廢掉了她的名位。容妃又因為紅玉的事情讓康熙勃然大怒,發至內務府為奴,一向嫉妒容妃的惠妃趁機落井下石,讓其去刷馬桶。

這就是康熙的性格,他可以與自己的政敵把酒言歡,但是對自己愛的人他一刻而不願意忍。誰對他好,他心裡知道,可是他為了這個江山,他必須要犧牲一切,無論是愛人還是自己的兒女。藍齊兒是他最寵愛的公主,但為了和親,他只得讓她遠赴大漠。容妃是他最愛的嬪妃,但是為了朝政,他只能讓她為奴。

康熙的千叟宴上,他環視那些隨他一生的老人,想必會想起他深愛的那些女人吧。蘇麻喇姑和赫舍裡已經奔赴九泉之下,只有容妃也還在世上陪著自己。可是這個時候卻傳來了容妃的死訊,康熙的心想必是碎了,他一定也後悔了。顫顫巍巍的康熙來到內務府,面對著容妃的遺體說道:

“朕知道你從來都沒有矯旨欺君, 朕相信老祖宗確實留給你遺旨了,要你儘量保全胤仍,以免太子被廢,阿哥爭儲,骨肉相殘。這些,朕都知道。但是,朕不能把一個不成器的太子硬扶上位。”

康熙又下令追封容妃為孝慈仁皇后,讓其與赫舍裡相伴自己於九泉之下,並把那些見過容妃刷馬桶的人通通殉葬,因為他不允許還有人活著玷汙自己的愛妃,那怕那是真的。在容妃蓋棺之時,康熙終於表達出了自己的情感:

“朕還要他寫明,孝慈仁皇后,二十七年來,與朕心心相印,情理相通,同甘共苦,恩愛交融。二十七年了,蓋棺!”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