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公主下嫁蒙古後,她們的孩子待遇怎麼樣?

其實我真的是啟火



一般公主的兒子就是皇帝的外甥,待遇自然是優越。

像晚清朝廷最後可以倚仗的心腹大將僧格林沁就是道光帝的外甥,是下嫁到蒙古的公主之子中的最好代表。

下面宋安之來給大傢俱體說說下嫁到蒙古的公主之子待遇。

雖然有清一代一直提倡滿漢一家,但與清庭真正一家人的應該是蒙古。

蒙古可以說是清庭最重要的盟友,沒有之一。蒙古不只是有自己成體系的世襲罔替的王爵。清庭的公主也是大多下嫁於蒙古,而公主的兒子畢竟擁有皇家血脈自然是待遇相當不錯。

清朝公主下嫁蒙古始於關外時代,當時太祖努爾哈赤與太宗皇太極草創了清政權,迫於明庭壓力,所以對於蒙古諸部是連打帶拉攏的,經常下嫁公主於蒙古。

入關以後,清庭為了北方邊境的穩定,避免出現諸如三藩之亂這種動亂,繼續採取了下嫁公主的政策。

根據記載,有清一代清朝公主下嫁於蒙古多達110位左右。

清朝公主下嫁蒙古之後,公主與額駙所生之子及其後裔,被官方統稱為“公主子孫臺吉”。他們的待遇比之普通蒙古臺吉子弟還要高,畢竟是有著皇族血脈。

根據《大清會典事例》記載,在清宣宗道光十九年時,科爾沁達爾漢王旗下公主子孫臺吉、姻親臺吉就有二千人之多了。


一般公主之子都可以被授予貴族職銜。

像無論是固倫公主還是和碩公主,其子一律封為一等臺吉或塔布囊,而次之的郡主之子則是封為二等臺吉或塔布囊。

公主之子不只是政治待遇高,而且一般都是從公主生的兒子裡面選擇繼承爵位的。(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因為公主下嫁到蒙古基本上都是正室,生的兒子自然有優先繼承權。

清世宗雍正四年定例:“公主之子孫姻戚臺吉等,一家一人,亦分為三班,輪流來京”。也就是說可以輪流回京享受。

下嫁到蒙古的公主的兒子待遇是相當不錯。(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而且在晚清風雨飄搖之際也是朝廷信的過敢重用的人選。

像晚清的關鍵人物僧格林沁就是道光帝的外甥。

為什麼說僧格林沁是晚清關鍵人物呢,因為清朝自太平天國以後,中央軍隊是潰不成軍再也不成氣候。

而僧格林沁率領的清庭精銳還有蒙古騎兵是清庭最後可以倚仗的軍隊了。1865年僧格林沁戰死以後,清廷只得依靠曾國藩和左宗棠還有李鴻章等漢人的湘軍和楚軍還有淮軍了。


僧格林沁的母親為嘉慶帝三女莊敬和碩公主,是道光帝的姐姐。

當然僧格林沁是過繼為莊敬和碩公主之子的,雖然血統上沒關係,但法理上是屬於公主的兒子的。


宋安之


公主這一身份看似高貴,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其實她們命運往往不由自己說了算,尤其是大清的公主,真的是一個苦差事,以往歷朝歷代和親的例子不是沒有,但不多見,而到了清朝,這是一項“北不斷親”的羈糜制度,帶有強制性,有清一朝,嫁去蒙古的公主、格格等多達430人,再加上大清皇帝也納蒙古王公之女,這有效的穩固了邊疆政治。大清在入關之前就實行“南不封王,北不斷親”的策略,所謂“北不斷親”就是指滿蒙聯姻,聯姻的蒙古部落基本固定在漠南、漠北和漠西。通過滿蒙聯姻,在入關之前拉攏蒙古諸部,以入主中原,入關後繼續實行滿蒙聯姻,以維護清朝的統治。

皇太極就曾娶蒙古科爾沁部姑侄三人為妃:分別是孝端文皇后、孝莊文皇后(歷史上著名的孝莊太后)和海蘭珠。在聯姻的前期,這些部落公主多能成為大清的皇后,隨著清朝政權的穩固,她們最多也就是妃子,而且漸漸的娶的也少了。

但嫁去蒙古的女子數量卻一直不曾減少,前後有430名女子嫁去蒙古,包括公主、八旗和王公大臣之女,其中公主有二十多名。

這裡說一下康熙一朝嫁去蒙古的公主們,康熙活到成年的女兒有九個,其中七個成了滿蒙聯姻的對象。

固倫榮憲公主:

康熙第三女,母親是容妃,十九歲初封和碩榮憲公主,嫁給了蒙古巴林部博爾濟吉特氏烏爾袞,說起來這個烏爾袞還是皇太極第五女固倫淑慧長公主的嫡孫。和碩榮憲公主嫁給烏爾袞後,又封為固倫榮憲公主(一般,皇帝的嫡女才會被封為固倫公主)。生一子一女,兒子為霖布,襲封王爵,女兒為顯親王元妃。固倫榮憲公主去世的時候56歲,晚於烏爾袞。

和碩端靜公主:

康熙第五女,母為布貴人,十九歲被封為和碩端靜公主。嫁給蒙古喀喇沁部烏梁罕氏噶爾臧,和碩端靜公主冰雪聰明,容顏美麗,卻沒有嫁得良人,三十七歲就去世了,生子敏珠爾拉布擔,她去世的原因很可能是抑鬱而終,噶爾臧並不尊重和碩端靜公主,公主剛死,他就因為霸佔他人之妻被康熙軟禁在北京。

固倫恪靖公主:

康熙第六女,十九歲被封為和碩公主,嫁給博爾濟吉特氏敦多布多爾濟,後來晉封為固倫恪靖公主。固倫恪靖公主有參政權力。她對邊疆穩定做出了很大的貢獻,57歲去世,有沒有子女並未記載,在她去世後,她的侄女、愉恪郡王第四女縣君又嫁給了敦多布多爾濟,不過僅過了一年,她就成了寡婦,又過了一年,二十歲的年紀便香消玉殞。

固倫純愨公主:

康熙第十女,母親為通嬪。22歲被封封為和碩純愨公主,嫁給蒙古博爾濟吉特氏喀爾喀臺吉策凌,三年後去世,生子成袞札布。策凌自小入京師養在內廷,後來娶康熙女兒,並立下赫赫戰功,數次擊敗準噶爾部,後來受封固倫額附,和碩純愨公主妻憑夫貴,受封固倫純愨公主。

康熙第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下嫁蒙古博爾濟吉特氏翁牛特部杜稜郡王倉津,後來在生雙胞胎女兒時難產而死;康熙第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下嫁蒙古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臺吉多爾濟,僅過一年去世;康熙養女固倫純禧公主嫁給蒙古科爾沁部臺吉博爾濟吉特氏班第。

康熙的女兒中只有兩個沒有嫁去蒙古,由此可見康熙對滿蒙聯姻政策的看重,實際上清朝所有皇帝都是滿蒙聯姻的執行者,但到了乾隆以後,即便還是實行滿蒙聯姻,但公主們出嫁後已經不必去到蒙古生活,而是在京生活。

滿蒙聯姻是一種政治需要,但畢竟這些嫁去蒙古的都是公主或者宗室女,對此,對於這些嫁去蒙古的女子及後代,清廷也有特殊的規制待遇。

固倫公主居蒙古,給俸銀1000兩、俸緞30匹,居京師,則給歲銀400兩、米300石;和碩公主居蒙古,給歲銀是400兩、俸緞15匹,在京師,給銀300兩、米150石等。宗室女也有自己的規制,總起來要比非滿蒙聯姻的待遇高。


清朝公主嫁去蒙古,所生子孫後代,統稱為“公主子孫臺吉”,皇帝會賦予他們輪班朝覲、宴賞等等特權,另外,公主之子授一品職銜,郡主之子授二品職銜,縣主、郡君、縣君之子授三品職銜。

除去沒有生育的公主,實際上公主子孫臺吉數量是相當多的,1803年,敖漢旗公主子孫臺吉共600餘人;1817年,科爾沁圖什業圖王旗下公主子孫臺吉共522人;1839年,科爾沁達爾漢王旗下公主子孫臺吉姻親臺吉共2000人,巴林旗下公主子孫臺吉170餘人。

這些數字是相當龐大的,而且尚未算上郡主、縣主、郡君、縣君等在蒙古的子孫後代。相對於公主子孫臺吉來說,這些宗室女的子孫後代可能水分就比較多了,有些宗室女並未生下兒子,然而他們的夫君家族為了從清廷獲得好處,仍然讓她們有了兒子。


蕭曉四姑娘


遠嫁蒙古的清朝公主很多,然而年輕守寡的很多,守活寡到死的很多,因為保姆嬤嬤橫加干涉害相思病而年輕早死的也很多,但生下孩子的,竟然幾乎沒有。。。



滿蒙聯姻是清朝的傳統,清朝“南不封王北不斷親”政策之下,清朝皇帝的後宮有大量來自蒙古的后妃,而清朝前後也有數十位公主遠嫁蒙古,再加上等級不高稱不上公主的宗室女,更是不計其數。


然而,遠嫁蒙古的清朝公主,根據史料記載生養兒女的,卻寥寥無幾,大多數都沒有生育。

清朝與蒙古聯姻,遠嫁蒙古王公的公主,基本都是正室王妃,地位尊崇,如果生下孩子,自然是尊貴無比,然而,那麼多清朝宗室女以及公主,如果都生下孩子,必然被冊為爵位繼承人,長此以往後來的蒙古王公必然都心向清朝,所以也有一種說法是,蒙古人並不願意清朝來的公主生下孩子。


澹奕


清朝在入關之前,就一直與蒙古有聯姻的傳統,入關之後為了維護跟蒙古的關係,更是常常與蒙古聯姻,根據《清朝滿蒙聯姻研究》記載,清朝自努爾哈赤起至覆滅,共有110名公主、格格下嫁到蒙古。

從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算起,清朝總共也就296年的時間,平均算起來清朝每兩年多就要嫁個公主或格格去蒙古。通過這種姻親,來維繫與蒙古的關係。

那麼下嫁到蒙古的公主們,她們生孩子待遇是什麼樣的?由於這些嫁到蒙古的公主太多,我就簡單的舉幾個例子吧!

一、巴約特公主(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的女兒,被努爾哈赤收養)

巴約特公主在當年是屬於絕對的晚婚了,28歲才出嫁,對於15歲左右就結婚的古人,這也算是稀奇了。當時巴約特公主嫁過去之後,生了兩個兒子,次子早逝,第一個兒子在父親去世後,繼承了父親的爵位。

巴約特是滿蒙聯姻的第一位公主,她的下場也很好,由於古代公主普遍壽命不長,她卻活到了60歲,在當時算是高壽了。

二、敖漢公主(皇太極的長女)

敖漢公主在13歲的時候就因為滿蒙聯姻嫁到了蒙古敖漢部(今赤峰市東部及東北一帶),她共有四兒一女,四個兒子分別繼承了父親的財產,女兒後來嫁給了漢官孫思克。

三、恪靖公主(康熙的第六女)

恪靖公主是外蒙古內附之後第一位下嫁的公主,這位公主在清朝與蒙古之間,真正的達到了聯姻的目的。恪靖公主嫁過去之後,不但參與政事,而且做的還非常好,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喀爾喀諸部在公主下嫁期間沒有起過內亂。

恪靖公主生了四個兒子,老大繼承了父親的汗位,後來也娶了清朝的公主,老二因犯事在乾隆年間被處死,老三不清楚,老四後來去西藏做了喇嘛。

四、純愨公主(康熙的第十女)

純愨公主和策凌的愛情故事在蒙古廣為流傳,純愨公主是聰慧美麗、善解人意的女子,策凌是個英勇善戰、武功蓋世的男子,兩位的結合猶如天造地設。

不過純愨公主早逝,25歲就香消玉殞了,也讓這個美好的愛情故事,增添了悽美和不盡如人意。她和策凌生有一個兒子,名為成袞扎布,是清朝著名的將領,為一等臺吉(等同於清朝一品大員)。

由此可見,清朝嫁到蒙古的公主,生下來的孩子還是和蒙古女人生下來的孩子一樣,地位平等,甚至還會因為母親為公主的身份,被蒙古人高看一等,畢竟那時候蒙古還是依附於清朝的嘛!


戲曲說


清朝公主下嫁蒙古後,公主與額駙所生之子以及他們的後裔,統統被官方稱作“公主子孫臺吉”,他們一般能夠享受到與普通蒙古臺吉子弟不同的待遇。

公主嫁與蒙古,她們的生育記錄是非常清楚的。例如,清太宗第三女固倫靖端長公主下嫁科爾沁左翼中旗達爾漢親王奇塔特生子額爾德尼,第四女固倫雍穆長公主下嫁科爾沁左翼中旗卓裡克圖親王弼爾塔哈爾生子鄂齊爾,第五女固倫淑慧長公主下嫁巴林郡王色布騰生子鄂齊爾,第八女固倫永安長公主嫁科爾沁右翼中旗土謝圖汗巴雅斯呼朗生子阿拉善等等。

公主子孫不斷繁衍,人數眾多。根據《大清會典事例》記載,“科爾沁圖什業圖(土謝圖)王旗下公主子孫臺吉共五百二十二人”,“道光十九年定,科爾沁達爾漢王旗下公主子孫臺吉、姻親臺吉共二千人”。

對於這些有著皇室血統的公主子孫,清朝特別制定了相關的優待政策。

首先,公主之子可被授予貴族職銜。按照規定,無論是固倫公主還是和碩公主,其子一律封為一等臺吉或塔布囊,而下嫁蒙古的郡主之子只能封為二等臺吉或塔布囊。

其次,公主子孫的年班也有特殊規定。雍正四年(1726年)定例,“公主之子孫姻戚臺吉等,一家一人,亦分為三班,輪流來京”。隨著公主子孫臺吉的人數不斷增多,清朝又於乾隆十年(1745年)和二十五年(1760年)以及嘉慶年間增加了科爾沁、巴林、敖漢三旗的年班人數。當然,喀爾喀等旗之公主子孫臺吉,毋需另立班次,隨王公年班一體覲見。

總而言之,滿蒙聯姻中清朝公主的子孫是受到優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