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版權能不能賺錢?體育版權的前車之鑑!

從職業體育誕生的第一天起,它就和商業緊緊聯繫在了一起,無數的掌聲和鮮花賦予了賽事以流量,資本追逐著流量進而投入廣告。於是,在體育產業這個領域,賽事版權漸漸處於金字塔塔尖,成為吸金利器。

過去這些年,電競賽事版權並未受到重視,賽事運營公司為了宣傳和推廣,願意分享版權。如今,隨著電競市場的火爆,版權陡然走俏,它會像中超版權那樣被炒到天價嗎?電競版權的運營,又能從體育版權市場汲取哪些經驗和教訓呢?

电竞版权能不能赚钱?体育版权的前车之鉴!

2015年,體育版權市場一發而不可收拾。

彼時,整個體育產業都沉醉於那份被譽為“中國體育產業歷史性突破”的“國務院46號文件”,2025年5萬億的市場規模激發了資本豐富的想象力。這其中,體育版權尤其如此——“放寬賽事轉播權限制,除奧運會、亞運會、世界盃足球賽外的其他國內外各類體育賽事,各電視臺可直接購買或轉讓”。頭部體育版權等同於這場瘋狂遊戲的入場門票,版權價格如一匹脫韁的野馬,漸漸失去了控制。

电竞版权能不能赚钱?体育版权的前车之鉴!

體奧動力5年80億元標得中超,騰訊5年5億美元拿下NBA,蘇寧集團先後拿下西甲、德甲及未來的英超版權,愛奇藝簽約網球ATP。最誇張的當屬樂視體育,矇眼狂奔時期以掃街的方式拿下了300多個賽事版權。但好景不長,隨著資金鍊危機升溫、新的投資方進入,賽事版權一夜間從香餑餑成為了雞肋,樂視體育也不復作為子生態之一出現在官方的表述之中。

电竞版权能不能赚钱?体育版权的前车之鉴!

事後看,資本對於賽事版權的熱情不難理解。在此前影視劇版權的爭奪中,各視頻平臺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獲得了不菲的收益,樂視網即從早期低價囤積的版權中實現彎道超車,躍居一線平臺,並孵化出樂視影業與樂視電視,嚐到了版權運營的甜頭。

电竞版权能不能赚钱?体育版权的前车之鉴!

“46號文”的發佈,使得體育產業成為關注焦點,版權則是資本最看得懂、並且已經得到驗證的切入點,各方競逐下,最終導致市場快速泡沫化,以及如今泡沫破裂、進入冷靜期,整個行業不復喧囂,資本在審慎反思後重裝上陣。

過去三年的版權戰役,堪稱體育產業領域的黃粱一夢。

作為體育版權的“小弟”,電競版權的升溫、發展,或許也將引來一段矇眼狂奔式的野蠻生長。

早在2016年底,Riot Games拳頭公司就與迪斯尼旗下的視頻直播公司BAMTech達成合作,以3億美元出售2023年前《英雄聯盟》的賽事轉播權,由BAMTech負責流媒體的分銷和賽事開發,同時還包括銷售廣告和贊助等內容。

电竞版权能不能赚钱?体育版权的前车之鉴!

這一合作在當時被視為電競賽事的一個巨大的里程碑,電競賽事終於不再是電競遊戲附屬品,而逐漸開始體現出真正職業賽事的價值。

2017年,被定義為“電競元年”。玩家眾籌的《DOTA2》TI7賽事再次刷新了電競賽事的獎金記錄,2400萬美元的總獎金甚至超過了NBA季後賽的獎金池。同時在鳥巢舉辦的英雄聯盟2017世界總決賽,憑藉著6000萬人的在線觀看數成為全球最受關注的電競賽事,而現場那條用AR技術呈現的遠古巨龍騰空翱翔,似乎也代表著2017年電競產業的騰飛。

电竞版权能不能赚钱?体育版权的前车之鉴!

同時,城市與電競之間內在的文化關聯和彼此呼應,越來越受到相關職能部門的重視。於去年在西安舉辦的“2017西安電競產業峰會”,標誌著這座古城在文化產業追趕超越的航向上,更加註重電競產業這片“新藍海”。而其迸發出的無限潛力不但能夠提升城市品牌知名度,也促進了古都西安文化產業的大力發展。

电竞版权能不能赚钱?体育版权的前车之鉴!

經過多年培育之後,電競市場終於迎來了井噴期。2018年,電競市場增長的勢頭似乎也不會受到遏制。根據互聯網領域研究諮詢專業機構艾瑞諮詢發佈的《2018年中國電競行業研究報告》,2017年電競產業整體市場規模突破650億元,其中有關電競版權的電競生態市場規模佔比也在不斷上升,預計2019年將會達到138億元。

电竞版权能不能赚钱?体育版权的前车之鉴!

隨著去年英雄聯盟LPL賽事開啟“主客場賽制”以來,越來越多的LPL戰隊擁有屬於自己的主場城市。其中,WE電子競技俱樂部重回古都落戶曲江,充滿著古城西安對電競產業的熱情與潛力。這也正是電競走向商業化的一步好棋。

於是,電競產業這塊龐大而神秘的蛋糕,逐漸指向佔據頂端優勢的賽事運營和直播。那是真正硝煙瀰漫的虛擬世界,一場擁有頂級品牌的賽事,其現場熱浪和掘金能力絕不輸於一場足球賽。

电竞版权能不能赚钱?体育版权的前车之鉴!

如今,隨著電競版權的醞釀升溫,一旦賽事方不再是面向所有直播平臺以低廉的價格或者免費分銷賽事版權,高關注賽事的版權一定會遭到各平臺的哄搶。

今年年初英雄聯盟德瑪西亞杯的賽事版權就由熊貓TV獨播;與此對應的,近日鬥魚直播在未經授權的前提下盜播斥資1400萬的DOTA2亞洲邀請賽引發出一系列指責輿論,導致央視再次點名批評鬥魚直播。

电竞版权能不能赚钱?体育版权的前车之鉴!

當賽事版權進入獨播時代,版權的價格一定會呈現出幾何級增長。整個市場的空前繁榮,雖然催生了賽事版權的至高地位,但也很可能因其盲目性使得泡沫隨之出現,給蜂擁而入的資本蒙上一層陰影。

如何變現依舊是未解謎題

電競賽事版權的價格上漲可以預期。電競賽事公司可以藉助體育營銷公司的經驗和網絡,進行分銷。這正在成為一種趨勢。接下來最關鍵的是播出平臺方有沒有能力來消化這些版權。這也決定了電競版權市場是否能步入良性循環。

电竞版权能不能赚钱?体育版权的前车之鉴!

對於直播平臺來說,它們與體育互聯網媒體公司面臨同樣的困境,亦即變現難的問題。一個賽事版權,無論是體育賽事,還是電競賽事,營收無非通過廣告、分銷等傳統模式。用戶付費是潮流趨勢,但是暫時還成不了氣候。

與體育賽事直播比起來,現在的電競直播平臺都具有打賞等變現模式。這意味著電競賽事版權距離變現更近一些,但絕不代表著通過用戶打賞便可以獲得不菲的收入。用戶願意為喜歡的主播買單,卻未必直接給賽事方埋單。

當然,直播平臺可以利用主播在粉絲中的影響力,推出付費服務。在信號製作、直播服務等方面,直播平臺當然也可以推出更多增值服務。不過,以體育賽事版權的付費情況來看,會員收入並沒有達到可觀的量級。

电竞版权能不能赚钱?体育版权的前车之鉴!

現實就是:會員付費收入在版權所有收入中佔據的比重並不會太大,版權變現的核心手段並沒有改變。如果電競賽事版權價格像體育賽事版權那樣,被炒到了天價,任何變現途徑都是杯水車薪。以中超一年13.5億的版權費為例,哪一種手段都無法填補這麼大的一個窟窿。

總體來說,電競賽事版權具備了像體育賽事版權那樣一飛沖天的全部要素。同樣,和體育賽事版權一樣,它也找不到落地的辦法。

各直播平臺如何避免作繭自縛呢?那就是保持以一種理性的姿態去競價,不要以飛蛾撲火之姿撲向電競賽事版權。

但是,在行業風起雲湧,大佬們各個摩拳擦掌之際,誰又能眾人獨醉我獨醒呢?昨天發生在體育版權上的故事,似乎又將在電競領域重演。

电竞版权能不能赚钱?体育版权的前车之鉴!

編輯/孫晨陽 校對/平薄倩雲 審核/張弛

更多“文化曲江”精彩內容

亮亮亮 | 西安城牆用萬盞花燈,與世界分享了一個“華彩盛唐”!

曲江新區又雙叒叕登上央視啦!這場刷爆朋友圈的燈光秀你看了沒?

最驚喜 最夢幻 | “樂動長安”無限精彩盡在大唐不夜城

西安年·最中國 | 誰說年味兒淡了,過年就帶TA來曲江~

走!跟永康書記去大唐不夜城過“最中國”年!

西安年如何最中國,聽文化名人怎麼說~

西安年·最中國丨人雖多但秩序好,過年就來大西安!

“夜空中的精靈”來了!一大波現場美圖感受璀璨中國年……

旅遊人數同比增長49.06%!曲江新區迎來春節旅遊“開門紅”!

看,那一群有趣的人聚在大唐不夜城在幹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