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評價林散之草書的「以王羲之爲宗,以釋懷素爲體,以王覺斯爲友,以董其昌、祝允明爲賓」這句話?

pi15131788784


這句話體現了林散之先生對於古代書法的敬佩。我認為是值得肯定的。

以王羲之為宗,宗,這裡面就有本源、根本的意思。

而林散之在這裡說“以王羲之為宗”,句式可以說和《呂氏春秋》這句話完全一致。意思就是以王羲之的書法為根本來源、根本大法。

林散之之所以這麼說,其依據就是,王羲之作為帖學書法的大宗師,自然是學習帖學書法的人應該取法和效法的對象,因此“以王羲之為宗”這句話沒問題。

以釋懷素為體

在這裡,林散之先生用“體”來闡述釋懷素的書法,可見,林散之是強調我們學習釋懷素的書法,要學習它的外形、他的“身體”,即學習他書法的軀幹部分的形態。

林散之說“以釋懷素為體”,是說要學習懷素的字形形態。

以王覺斯為友,王覺斯,其實就是王鐸,林散之為什麼要說以“王鐸為友”呢?

林散之先生是讓你慢慢的,在心裡與王鐸的書法對話,把他當做一個朋友,漸漸地耳濡目染,就能成為一個大書法家。

而在這裡,“友”這一姿態顯然和對待王羲之的態度是不同的。把王羲之的書法當做“宗”來對待,是把它奉若神明,高高在上,雖然這樣的一個姿態我並不贊同,但是林散之先生認為這樣做非常有必要。

以董其昌、祝允明為賓

林散之先生在這裡強調對於董其昌、祝允明的草書書法作“賓”來處理,實際上就是說對他們只是吸取長處,把他們當做一個來自遠方的客人。孔子也說: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可以想見,賓客之間的一個融洽關係。在書法學習上,也應該董其昌和祝允明做足夠的重視。


松風閣書法日講


就字面來說,是林散之書法尤其是草書的取法之源,和各源所佔的比例。

換句話再說,就是告訴你們,他學了哪些古代書家。

深者看深,淺者看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