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由什麼組成的?

丶活寶353


我們所處的整個宇宙世界是由兩類東西構成的:一是物質,二是意識。宇宙意識和宇宙物質的結合,造就了天地萬物及生命,包括人類也是由物質肉體和精神意識構成。宇宙物質呈現的各種形態是人類所能看得見的,宇宙意識呈現的形態則是人類看不見的存在。

依據物質是一種宇宙能量的質能守恆定律,物質不滅;那麼意識也會是一種永恆能量,意識也不會自滅。現代科學研究證實,水、植物都有微弱的意識感知力,動物的意識感知力更強,而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生命的意識力達到最高度。人的高等意識力可細分為:感性意識、理性意識、靈性意識。

關於宇宙物質和意識誰先誰後問題即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爭論,形成了哲學上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派別。唯心主義認為是意識決定物質,而唯物主義則認為是物質決定意識的,但對立雙方都承認宇宙世界既有物質的存在也有意識的存在。中國人的哲學鼻祖老子則認為,物質和意識都發源於道:一陰一陽謂之道,陰是物質、陽是意識,“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哲學將人類看不見的意識領域研究劃分為形而上學,將看得見的物質領域研究稱為形而下學。也有人認為物質和意識或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易經·繫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研究和把握物質及物質世界的規律是人類科學的主要任務;研究和把握意識及意識世界的法則是人類宗教的主要任務。科學研究物質主要依靠人的心智理性工作;宗教探索意識主要依靠人的精神靈性工作。

物質和意識兩者既獨立存在,又密不可分。從科學研究物質角度看,細分後的最小微觀物質呈現量子態,受觀察者的意識影響而變化。從宏觀天體物理起源研究角度看,整個天體世界的一切物質包括地球萬物都是從宇宙大爆炸假說中的一個比米粒還小的“奇點”裡產生,這個“奇點”太神奇了,有無意識的作用尚是疑問。關於地球生命的進化,科學家也有兩種說法:一是自然進化理論,二是突變進化理論。前者為無神進化論,後者為有神進化論,誰是誰非,至今科學界還在論戰。

暫且按照科學假說是宇宙奇點大爆炸創造出一個物質世界,那麼宇宙意識世界是怎麼來的?對人類生命生活有什麼影響?以及人肉體死亡後精神意識(靈魂)是否也消亡?如不消亡會去向哪裡?這一系列問題科學家回答不了,因為這屬於意識領域的問題而不屬於物質領域的問題。從理論上講,解答這些意識領域的問題,應該由宗教完成。世界傳統主要宗教有: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印度教、道教等。其中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信奉的是同一位上帝,都認為神明無形無相,是靈(意識)的存在,各教派只是在具體教義有差別。中國道教經書帛書版《道德經》將宇宙本源“道”稱為:萬物之主(62章)、天下之母(52章)、眾人之父(21章),並強調“道中有情,其情甚真,其中有信。”(21章)人若信仰天道則“求以得,有罪以免邪”(62章)。

大多國人對各類宗教基本持否定態度,所以不感興趣也不相信。雖然遇到人生大難和疑問則熱衷於私下算命、打卦、看風水、選吉日、講究本命年或節日上香燒紙祭奠亡靈和偶像。全世界有宗教信仰的占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二,其中三分之一不信或堅持無神論者中國大陸人居多。不可思議的是榮獲諾貝爾獎的大科學家們多數是有神論者,或許他們的科學靈感與此有關。關於宗教與科學的關係,現代物理學之父、宇宙相對論的創立者愛因斯坦講:“科學沒有宗教就象瘸子,宗教沒有科學就象瞎子”。對科學在宗教信仰中的作用,愛因斯坦主要從兩方面進行了說明,其一,科學能激發宗教感情,並使宗教不斷完善、昇華。科學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激發宗教感情,並使宗教信仰提高境界。其二,宗教的目標要依靠科學來實現。(《愛因斯坦文集》第3卷,第182-183頁)

拋開宗教理論不談,能夠對意識世界有所瞭解有幫助的是頻死體驗記錄、意識出體記錄和再生人現象。這些資料相同一的描述是:意識世界是一個被神性光明照耀的世界,充滿大愛喜悅和諧的氛圍,活躍著不同等級的靈性生命。人的精神意識(靈魂)離開物界以後就歸向意識世界(靈界)。這些描述與宗教所宣傳的“天國極樂世界”十分相像。關於意識世界的靈性生命真相,人類很難通過理性渠道認識。人認識神就如螞蟻認識人一樣難,因為螞蟻生存在二維平面空間,所以永遠不能認識處在三位立體空間的人類。同樣,生存在三維立體空間的人類也難以觀察到高維意識空間的神明和生命。所以,人要知曉高維意識空間的真相,只有依靠人的靈性意識和神明對人的啟示。人類宗教派別不少,誰都認為自己解釋的是正確的,其實是站在各自角度看到的同一事物。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類一家。

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女士在生命百歲時總結人生寫了一本書《走到人生的邊上》,講了對死亡和靈魂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人都得死。人死就是靈魂和肉體的分離。肉體離開了靈魂就成了屍體。屍體燒了或埋了,只剩下灰或土了。但是肉體的消失,並不影響靈魂受鍛鍊後所得的成果。因為肉體和靈魂在同受鍛鍊的時候,是靈魂憑藉肉體受鍛鍊,受鍛鍊的其實是靈魂,肉體不過是一箇中介。肉體和靈魂同享受,是靈魂憑藉肉體而享受。肉體和靈魂一同放肆作惡,罪孽也留在靈魂上,肉體不過是個中介。所以人受鍛鍊,受鍛鍊的是靈魂,肉體不過是中介,鍛鍊的成績,只留在靈魂上。

靈魂接受或不接受鍛鍊,就有不同程度的成績或罪孽。靈魂和肉體結合之後,同在人世間過了一輩子。這一輩子裡,靈魂或為善,或作惡,或受鍛鍊,或不受鍛鍊。受鍛鍊的品質會改好,不受鍛鍊而肆欲放縱的,品質就變壞。為善或作惡的程度不同,受鍛鍊的程度又不同,靈魂就有不同程度的改好或變壞。靈魂的品質就有不同程度的改變,不復是當初和肉體結合的靈魂了。改變的程度各各不同,靈魂就成了各各不同、各各特殊的靈魂。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淨這一百年沾染的汙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準備回家”。(節選自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楊絳全集散文卷•走到人生的邊上》)

簡而言之,我們所處的世界是由物質、意識兩類東西構成。人類作為身心靈三位一體的高級生命,生而具有身體感性意識、心智理性意識、精神靈性意識。人要追求德智體全面同步發展,努力實現身體健康長壽、物質生活富有、靈魂喜樂安寧的幸福人生目標!


桐鄉梧桐643


“世界”有什麼組成?要看怎麼理解了?“世界”這個詞呢,不是現代才出現的,“世”一般是指時間,“界”一般是指空間,中文中的“世界”最早是在佛經中出現的。所以呢,從廣義上講,“世界”就是有時間和空間組成,全宇宙也可以說成是一個世界。現在人們口中的世界,一般都指地球。人類對世界的認知,是自己對所在宇宙的詮釋。人類以世界作為某種格式,把宇宙劃分了不同的區域—範圍。偉大的領袖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世界是由矛盾組成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所以說每個時期,每個人對世界的理解都不相同!


喜歡的朋友,歡迎點贊,關注,評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