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樓市與電影《大空頭》

撰文=徐三刀

西安樓市與電影《大空頭》

備註:電影《大空頭》劇照

—NO.1—

很多人將《大空頭》當成一部房地產寓言,動不動就拿劇情說事,他們最多的話就是:死到臨頭,你還不自知!

連續看上三五遍,仔細回味一下劇情,這究竟是一部揭露銀行劫掠民富的電影,還是一部警告房地產泡沫的電影?

為了搞清楚《大空頭》究竟在說什麼,我去翻閱了一部通俗讀本《房債》,這本原本有些刁鑽的小書,用數據闡述了一個結論:房地產屬於信用債濫發。

大國崛起的老美住房信用債濫發到了什麼程度?用自己家的寵物狗名義就可以貸款,根本不考察還款人的清償能力。正常LTV(抵押貸款與房產比值)理應小於1,但在2006年之後竟然超過了100%,隨便套貸,輕鬆獲利。

西安樓市與電影《大空頭》

備註:電影《大空頭》劇照

但最終的結果是什麼,隨著美聯儲17次加息(執行可變利率,逐漸加息,還款壓力變大),導致購房者還款壓力越來越大,原本持有住房抵押貸款證券之中“可掉利率次級貸款”,遭遇大規模月供逾期,BBB房貸債券貶值,最終變成一堆垃圾債券。

那時候的購房者最可憐,原本貸款200萬,結果房屋銀行拍賣房產,最終所得不過80萬,如果是零元買房,那麼不僅房子沒有了,還要揹負120萬的重債。(西安有爛尾房,五證齊全銷售,結果爛尾了,收不了房子,還要償還月供)

西安樓市與電影《大空頭》

備註:電影《大空頭》劇照

另外一部電影回應了《大空頭》的金融災難,這部電影叫做《入侵華爾街》,一場你連參與資格都沒有的賭局,卻賠上了你的身家性命。

西安樓市有沒有可能遭遇“大空頭”的洗劫,成為金融災難之下,一棵隨時被大風折斷的稻草?

—NO.2—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表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41896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給的判斷是“穩中向好”。

7月31日,新華社發佈了當天召開的 Politburo( Politburo 即中共政治局)會議新聞通稿。第一個看點是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穩中有變

”。

從“穩中向好”到“穩中有變”,我們當然是聽 Politburo,而不是統計局的。那麼“穩中有變”的所謂“變”指的是哪裡?

7月31日, Politburo會議,第一次提到了“房價”,並且表示“堅決遏制房價上漲”。這是關於當前房地產輿論的第一綱領。

西安樓市與電影《大空頭》

Politburo會議關於房價的部分報道

泡沫瀰漫市場,暴發戶心態暴漲,危機就埋在腳底,躺著賺錢的時候終將結束。於是,在“大水漫灌”之前,首先先給房地產上眼藥,表達遏制房地產的決心。

打開過往的資料,仔細對比兩者之間的微妙變化。過去一致的口徑是,寄希望於房地產“平穩”和“健康”發展,“抑制房價過快上漲”,換而言之,不是不漲,是不能過快上漲,不能脫離經濟規律,緩緩滿滿繼續漲。

但這一輪的行情實在太過,又遭遇了“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不僅核心一線城市發燒,二線城市也跟著發熱,連千年不漲的北方三四線城市,也跟著上漲,所以在這個時候明文提出“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即是有必要,又可以做得到。

於是,網友激動的表示,Politburo降房價這回來真的,不僅改革時間表確立,連房產稅都加快進程,已經借空了六個口袋,一旦房價下跌,就來個抄底。

用“下決心”三個字形容了政策動向,充分說明了當前房地產調控的基調,即調控常抓不懈。POLITBURO會議,對於房地產的全文表述是——

對於房地產市場方面,會議要求,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堅持因城施策,促進供求平衡,合理引導預期,整治市場秩序,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加快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其實,何須嚴防死守,銀行圍堵房地產貸款,連從房地產業者貸款都受影響,“堅決遏制房價上漲”表明了高層預判,房價暫時不會大漲(筆者在《預防樓市過分上漲,西安需要加快引流!》表述過,如果土地斷供收縮,人口還要繼續增加,還會繼續上漲)。

堵住資金,掐著喉嚨,自然也就沒有了“過快”兩個字,這或許是樓市猛漲年代的暫時剎車。

—NO.3—

這已經是第七次提到了“長效機制”。一時之間一些人驚呼,樓市要變天了,唱空大軍紛紛勸告別去買房,否則死無葬身之地,一房坑三代。

為了搞清楚“長效機制”,筆者通過素材整理,統計前六次,分別是如此表達:

西安樓市與電影《大空頭》

第一次長效機制發生在2013年,那個時候全國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環比增速達到1.1%,土地市場、住宅市場一飛沖天,與現在何其相似!

當然,也有人寄希望於再啟房改政策,把投機擠出樓市,但這顯然不可取。雖然,2018經濟上1998年情況有所相仿,經濟高度複雜,銀行壞賬激增,外部金融環境惡化,但2018年顯然不具備一個國家住宅需求,也沒有10年保障住宅缺位擠壓購房需求。

天也是如此,產能過剩,內需不足,政府藉助“供給側改革”,卻難以遏制消費逐漸劣質化。我們逐漸看到一些人滿為患的十元店,以及標榜性冷滿的店鋪,還有各種沒聽過的網紅店,創新路邊燒烤攤,這並不是什麼好事情。

衣能蔽體,食能果腹,消費降級,吃榨菜、吃泡麵、啃幹饃,這是消費見底的徵兆。大家都在追求美好生活場景的時候,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卻到了15年來最低水平,“消費降級”和“消費升級”成為現實與理想的兩個極端。

現象1:2018上半年,涪陵榨菜淨利潤同比增長了77.52%。許多人都一針見血地指出,最大功臣是房市和股市。

現象2: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正式登陸納斯達克,當日收盤股價為26.7美元/ADS,市值達295.8億美元

西安樓市與電影《大空頭》

劣質仿造“喜大普奔”,低端山寨“物慾橫行”,身上的“低價”、“山寨假貨”的標籤卻不斷被放大。除了創維維權、7.5元假奶粉事件、吊豹了牌T恤、肥頭剃鬚刀,雖然是拼多多在被吐槽,但卻深刻反映出了大眾消費能力的萎縮。

企圖用改革的手段來處理改革的不良反應,藉助刺激內需來挽救頹局,但問題是內需有點萎縮,奶牛已經貧血,還在寄期望於官方靜脈注射生血素。

房價上漲不是情懷膨脹,有很多因素造成,城市化進程,土地財政,建材及人工成本,通貨膨脹,這算是普通人都能看到的四大要素,但你仔細思考一下,究竟哪個敢降低?

—NO.4—

應該說,《大空頭》這部電影之中有一些橋段不符合國情;但有一些劇情內容,卻與現實相吻合。

哪些劇情比較吻合?1、有些人確實買在了高點上,可能會被套牢;2、確實存在信用卡刷錢買房、住房抵押反覆套貸,收益還很低;3、資本市場對樓市信心不足,地產股滿地打滾。

按照我們經常提及任澤平的三句話“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金融會直接反應,加息會抽空資金,導致樓市資金不足;供地頻率高低,會影響城市庫存,導致供銷比緊張;人口流入的地方,樓價會持續上漲。

換而言之,只要金融不斷降息,收緊供地頻率,人口不斷增加,城市房價就可以穩住。過去十年,城市規劃指導思想一直是,“控制大城市規模,積極發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區域均衡發展”,但現在確實圈定大城市、城市群發展。

西安樓市與電影《大空頭》

唱空大軍有一點比較“坑人”,就是所有唱空都旨在強調“投資即坑”,要把資金握在手中。但遺憾的是從2014年以來,貨幣供應始終向上,GDP始終向下,是什麼意思?貨幣超發,錢不值錢,廣義貨幣增量年均20%,始終輸給印鈔機。

換而言之,通貨膨脹是控制不住的,80年代萬元戶就是有錢人,現在一百萬算有錢人麼?90年代五萬塊就能買套房,現在五萬塊你能買個廁所麼?很多人說賣房炒股,現金為王,基本都在蠱惑害人,現金就是個坑。

有人在購房群體說了這樣一句話,2011年買的房,2016年才漲起來,你說西安坑不坑?如果你仔細讀過《西安房價是什麼時候漲起來的?》,就會清楚看到,你買房的軌跡幾乎是一條U型拋物線,不是西安上漲乏力害了你,是短週期坑了你。

何況2011年買的房子,那時候西安均價不過6500元/㎡,低一些的洋房才七千,就算再垃圾的房產,到現在也至少翻了一倍,如果你眼明手段買的是龍湖洋房,你的房產至少增值了兩三倍,可你買了麼?

研究數據的楊紅旭寫了一本書,名字有意思,叫做《樓市探秘——贏在長週期,賺在短週期》,為什麼說“贏在長週期”,而非“贏在短週期”?為什麼“賺在短週期”,而非“賺在長週期”?憑藉長週期(完整長週期20年)賺錢,屬於劣質交易,贏在短週期(普遍在3-4年),太考驗眼光。

中流擊水,浪遏飛舟,買房子一定會有人賺錢,也有一定會有人賠錢,被忽悠去買房填坑(站崗)的西安人,一定不會比賺錢的更少,但凡事沒有絕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