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亿美元的苹果能否避开“盛极必衰”的定律?

文 / 华商韬略 孔令娟

因为财报亮眼,苹果公司股票近日一路高歌,当地时间8月2日报收于每股207.39美元,成为全球首家单个市场市值超过一万亿美元的公司。

一万亿美元的苹果能否避开“盛极必衰”的定律?

但前车之鉴却使得“一万亿苹果”的前途堪忧。

2008年,诺基亚在全球市场占据40%的江山,甚至因为卖出4.6亿部带有摄像头的手机而成为“全球最大相机制造商”。这一年是诺基亚辉煌的顶点,但是危机已现。

前一年,苹果推出了全触屏智能手机iPhone,还将公司名称从苹果电脑公司改为苹果公司;谷歌宣布开发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并命名为Android。

但傲娇、自满的诺基亚没有重视外界的改变,反倒是对于行业霸主的地位沾沾自喜。等到幡然醒悟时,诺基亚又受制于大企业通病,已无法迅速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创新产品赶超对手,最终只能兵败如山倒。2013年,诺基亚手机业务被微软收购时,54.4亿欧元的价格与其巅峰时期的2500亿美元市值相差几十倍。

这样辉煌至极又轰然倒下的例子很多:柯达,一度占据全球2/3的胶卷市场,拥有14.5万名员工,2012年申请破产保护;雅虎,全球第一家提供互联网导航服务的网站,在全部搜索应用中曾占约36%的份额,2016年以48亿美元出售了核心资产;雷曼兄弟,1850年建立的全球顶级投行,总资产一度高达6390亿美元,2008年申请破产保护……

管理大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指出,一些看似完美的商业动作——对主流客户所需、盈利能力最强的产品进行精准投资和技术研发——最终可能毁掉一家优秀的企业。

他分析了计算机、汽车、钢铁等多个行业的创新模式,发现企业如果过于注重客户当下的需求,就会导致创新能力下降,从而无法开拓市场,常常与宝贵的机遇失之交臂。

其实,柯达、诺基亚、雅虎这些巨头在行业改朝换代之前,都储备了不少最领先的技术。

例如,柯达早在1975年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然而为了不让其冲击其主营的胶卷业务,竟雪藏了这一技术,并坚持固守传统市场。直到2003年,柯达销售利润锐减百亿美元,才下定决心全面进军数码产品,但为时已晚。此时,距离柯达发明第一台数码相机已经过去了28年。

诺基亚也是在2004年就开发出触控技术,但它的成功经验是:追求效率、严控成本。一支手机使用触控面板成本至少增加10美元,对于年销售4亿支手机的诺基亚来说,这是一笔巨款。结果它放弃的这项领先技术,成了iPhone后来发力的重点。

“帝国式的统治”让这些巨无霸无法看清楚外界市场的脉动,臃肿、保守的管理让他们在冰山面前又不能及时调头,因此也就像泰坦尼克一样避免不了沉没。

同样,看现在的苹果。

一万亿美元的苹果能否避开“盛极必衰”的定律?

近日公布的截至6月底的第三财季财报中,苹果销售额增加17%,达532.7亿美元;利润大涨32%,达到115.2亿美元,超过了华尔街分析师预期。这也是苹果公司有史以来的财季最佳收入。

这是市场的表现,反观产品的表现,苹果出品还是精品,但乔布斯之后再无“伟大的产品”,去年竟然使用降频这样的手段来控制市场。

“福特曾说,你如果问用户需要什么,他们只会说更快的马车,但真正满足他们的却是汽车。”这是乔布斯生前最爱引用的名言之一,他认为,公司必须由创新的产品来主导,而不是由市场或营销来主导,那样会导致公司失去前进的方向。但现在的苹果却正在朝着相反的方向前进,走的是那些倒下的巨头走过的路。

2007年,第一代iPhone诞生;三年后,诺基亚直线下滑。

也许,新的“革命者”已经诞生。在“改朝换代”更加频繁的今天,留给“一万亿苹果”的缓冲时间还有多少呢?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