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投靠他人时,为什么能以主公的姿态独立着,而其他人就不能?

简朴韵


刘备的起点很低,之所以后来能够以主公的姿态周旋于诸侯之间,一是靠运气,二是靠实力。这两者缺一不可,否则刘备不可能在乱世之中崛起。那么为什么说刘备靠运气,刘备又在什么时候开始有实力了呢?听我细细分析。

刘备原来是混黑道的,而非大家所熟悉的,刘备是个良民。史载刘备不喜诗书礼仪,酷爱走马、美女、音乐等声色之物。刘备虽然穷,但是却不寒酸,他的身后有小的财阀来支持他霸占一方。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於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从以上可以看出,相对于走官场这条路来说,刘备混的是社会这条黑道。刘备聚集众徒,在乱世之中想做一番抱负。刘备也善于交际,虽然他不喜欢读书,但是他仍然拜原九江太守卢植为师,刘备的同学也很厉害,其中有一人名叫公孙瓒,比刘备厉害的多。

卢植当时很有名,东汉末年朝廷派了两人来镇压黄巾军,一个是皇甫嵩,一个是卢植。皇甫嵩率领孙坚、董卓等人将黄巾军几乎全歼,但是卢植的战绩却不太好,被黄巾军屡次打败,朝廷没有办法,将剿灭黄巾军的任务全交给了皇甫嵩。

刘备早期起步很低,他率领聚集的手下跟随校尉邹靖讨伐黄巾军,立过一些小功,终于得到一个小官安喜尉。这时的刘备很狼狈,别说以主公的姿态独立了,能保住自己的官位就不错了。为什么呢?因为刘备由社会闲杂人员变成朝廷官员不容易呀,他怎么会不珍惜呢?

刘备刚当上安喜尉就遇到了危机,原因是朝廷规定:凡是因为军功而当官的,要进行甄别淘汰。(原因是汉朝实行孝廉察举制,只有孝子才有可能被推荐当官)。刘备怕自己被淘汰,于是想求见前来办理此事的督邮,有贿赂督邮的想法。但是这个督邮却称病不见,刘备大怒,冲进府门,将督邮绑在床上鞭打了三百下,然后弃官而去。这是刘备第一次丢官。

后来,刘备又跟随大将军何进的都尉毌丘毅一起平叛黄巾军,立有战功,官封高唐尉,刘备又一次弃官而去。这是刘备第二次丢官。

那么刘备为什么屡次弃官而去呢?刘备看出,朝廷昏庸腐败,已经是即将倒塌的一座大厦,即使有力挽狂澜的人,也无力去挽救了。于是刘备选择了自己募兵,然后单干。这时也有一个人和刘备有同样的想法,此人叫曹操。

英雄记云: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后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

从刘备决定单干起,刘备的实力和运气才慢慢变好,最后成为大家眼中的以主公的姿态周旋于诸侯之中,那么刘备是怎么发展的呢?

刘备在决定单干后去找了自己的老同学公孙瓒,此时的公孙瓒已经是朝廷的中郎将,比刘备强太多。公孙瓒封刘备为别部司马,刘备开始有一定自主权。当时公孙瓒的手下田楷任青州刺史,立徐州比较近,与徐州牧陶谦有一定的交情。

公元194年,曹操之父曹嵩在徐州地界被人所杀,曹操将怒火发泄到陶谦头上,决定和陶谦鱼死网破。陶谦抵挡不住,于是向田楷求救。田楷协同刘备一起来救陶谦,刘备仅带千余人便出发了,陶谦见到刘备如此仗义,于是资助刘备几千人,刘备开始拥有一定规模自己的队伍。同时,刘备的人生也进入开挂模式,简直是好的不得了。

刘备脱离公孙瓒援助陶谦,在徐州,刘备第一次以独立的身份亮相。刘备广施恩义,收买人心,在徐州赚足了名声。而此时曹操因为后方被吕布偷袭,不得不率兵返回。于是徐州在刘备来到后奇迹般的暂时保住了平安。这是刘备运气好的第一次表现,没有和实力强劲的曹操交锋。

很快刘备的运气又来了,因为陶谦死了。陶谦死之前表刘备为豫州刺史,虽然刘备名义上有职位,但是其实豫州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等到陶谦死去,徐州众人推举刘备为徐州牧,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人生舞台,而刘备领徐州牧后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军阀,朝夕之间,天下闻名。

后来,曹操为了拉拢刘备对付吕布,上表朝廷封刘备为

镇东将军。仅仅五年时间,刘备完成了从别部司马到镇东将军的转变,风头渐长,再加上关羽、张飞两位万人敌将军的帮助,刘备成为东汉末年众军阀当中崛起最快的一支。

刘备在徐州没有得意多久就被吕布偷袭,刘备丢了徐州,投靠了曹操。曹操为了拉拢刘备,表刘备为豫州牧。后来刘备帮助曹操在下邳擒杀吕布,曹操表刘备为左将军。这是朝廷封给刘备最大的官,这个称号刘备一直保留到他自称汉中王为止。

刘备在投靠曹操时是独立的,两人是联合关系。换句话说,刘备是以主公的姿态和曹操搞联合,而不是作为曹操的部属。为什么呢?一是因为刘备自身的实力,刘备有雄心壮志,不甘于屈居别人帐下。虽然刘备可能暂时无兵,但是刘备手下不缺能征善战的将领,而招兵对刘备来说轻车熟路。

二是因为刘备的名声,刘备是豫州刺史,徐州牧,豫州牧,左将军,怎么可能以这样的身份侍奉曹操呢?因此曹操只有和刘备搞联合,想要招降刘备,根本不可能。

后来,刘备因为衣带诏的事件离开曹操,南下逃亡,来到荆州。荆州的刘表对于刘备也是无法妥善安置,为什么呢?刘备是朝廷的左将军,手下又有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猛将,留在身边始终是个祸患,于是刘备被刘表安排到新野,而新野离曹军比较近,算是为刘表看家护院。

后来刘表病死,荆州的人都心向刘备。以至于鲁肃前去吊丧时就说: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同心协力,那么我们就应该和他们结盟。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们离心离德,那么我们就应当另做打算。

由此可见,刘备的实力和他在荆州的威望。

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因此,即使后来刘备流亡到江陵附近,鲁肃也是和刘备搞联合,而不是劝刘备投靠孙权,因为在鲁肃眼中,刘备是枭雄,是一方实力,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将军。

从以上可以看出,刘备从一开始的安喜尉到后来的豫州太守、徐州牧,再到朝廷的左将军,刘备的实力一直在增强,强到什么地步呢?刘备在长坂坡逃亡的狼狈之际,东吴来人搞联合,联合的不是刘表的儿子,而是刘备。此时的刘备是实力和名望俱存,无论到哪里都是主公,任何人都不可能小瞧。以至于后来刘备入益州,益州的官员都劝刘璋提防刘备鸠占鹊巢,但是最后还是被占了。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刘备之所以能够以主公的身份周旋于诸侯之间,主要还是因为刘备的实力和名望。而对刘备帮助最大的是陶谦和曹操。陶谦帮助刘备在名望上第一次实现质的飞跃,由一个小小的别部司马一举成为徐州牧。而曹操则把刘备推上声望的巅峰,左将军。因此,刘备应该感谢曹操,是曹操亲手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强敌。刘备的实力也不容小觑,虽然经常失败,但是刘备的抗击打能力简直可以媲美他的祖先汉高祖刘邦,在经历了大半辈子失败后,刘备终于在汉中称王。

再多说两句,和刘备一样以主公的身份流亡的人还有吕布,吕布也有实力,也有威望。因此,吕布在投靠袁绍时,袁绍碍于吕布的身份想杀了他。吕布投靠刘备时,刘备也是以礼相待。以主公的身份独立并不难,只要有实力和名望就行。但是这样的人往往被人所嫉,呆不长久,这也是刘备为什么经常流亡的原因。


每日趣评


刘备先后投奔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人,除在公孙瓒手下外,刘备的确保持了很大的独立性,这是因为:

第一,执行特殊任务使地位变超脱

刘备在公孙瓒手下先后任别部司马、平原令、平原国相,这时他是公孙瓒的属下。不久刘备去了徐州,此行并不是擅自行动,而是受公孙瓒指派去的,目的是救援公孙瓒的战略盟友陶谦。


郯城之战中刘备帮了陶谦大忙,陶谦躲过一劫,为感谢刘备同时能让刘备继续帮自己,陶谦表奏刘备为豫州刺史,这样刘备就得留下来,这件事是否征求过公孙瓒的同意不得而知,笔者倾向于认为是征求过公孙瓒意见的,而公孙瓒也应该是同意的,因为刘备走后平原相可任命他人,而刘备到豫州又使公孙瓒在对手袁绍、曹操的身后多了一个支持力量。

刘备就任豫州刺史是人生的一次转折,他由默默无闻而成为地方要员,而且他的地位相对超脱:公孙瓒事实上再也管不了他,而他又不同于陶谦的那些直接下属。

第二,被朝廷任命了高级职务

陶谦不久病死,临终以徐州相托,徐州官民派代表前往豫州的小沛迎请刘备前往徐州主持事务,这是刘备人生的第二次重要转折。


陶谦死后刘备获得了更大自由,他就任的徐州刺史一职比豫州刺史更有含金量,因为徐州的可控地盘相对更大更实在,而他的徐州刺史也不再用别人表奏,是徐州官民共同拥戴的,与曹操此时担任的兖州牧一样。

后来曹操控制了朝廷,为拉拢刘备,以朝廷的名义任命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等于承认了刘备的合法性,之后曹操又以朝廷的名义任命刘备为左将军,使刘备的地位更上一个台阶。


对照一下此时的孙策,虽然也竭力示好曹操,但仅被曹操任命为讨逆将军,比刘备差了
3级都不止。

第三,尽量只与他人保持盟友关系

刘备来到徐州帮助陶谦,是盟友的身份,就任豫州刺史,也是盟友。

刘备后来无奈之下再投吕布,又去豫州上任,虽然双方没有明确是什么关系,但《三国志》说刘备“求和于吕布”,“求和”显然不是投降,双方之后仍应为盟友关系。


刘备拥有朝廷任命的左将军头衔后,身份地位无疑大增,所以后来无论投袁绍还是投刘表,他们二人都不好把刘备直接当成下属看了。孙权后来与刘备结盟,从自身力量来看其实刘备已经很弱了,但仅左将军这个身份孙权也不能把刘备当成下属看,因为单从职务去论,时任讨虏将军的孙权还得接受左将军刘备的领导。

第四,手中始终握有自己的力量

刘备在平原国时,手下的人马已经有一定规模了,孔融在北海国被黄巾余部围困,求救于刘备,刘备一次就能发兵3000去救援,可见实力不小。


但刘备奉公孙瓒之命去徐州救援时仅
“有兵千余人”,显然公孙瓒做人很小气,把人马留下了,刘备不去争这个,能自由就行,他一路收集“幽州乌丸杂胡骑”,同时“又略得饥民数千人”,让自己手中有本钱。

官渡之战前刘备在徐州起兵反曹,被曹操打败,这一仗刘备输得较惨,人马损失怠尽,投袁绍后虽然受到敬重,但刘备明白手里没有刀把子说话就不硬气,所以赵云复归后刘备马上交给他一个任务,让他秘密召募人马,“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正因为有自己的人马,所以后来才能说走就走。

第五,心中早存大志不甘屈居人下

刘备小时候还在骑着竹杆乱跑时,就指着家中屋外一棵巨大的桑树说:“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这话的意思是自己将来要当皇帝,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他天生不简单。


据记载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后代,尽管离这位先祖已十分久远了,但刘备想必从祖父刘雄、父亲刘弘那里经常听到他们是大汉皇族后裔这样的话,想到自己身上流着皇族血液,刘备可能就会生出自豪感,不甘于人下的品性从小就养成了。

对于那些从小就立下远大志向的人来说,只有自己给自己当老板他们才会觉得适应,刘备就是这样的人。迫于形势,他也曾给别人去打过工,但他心里明白那都是暂时的,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会去发展自己的事业。


南门太守


一般来说,投靠到别人的帐下,很快就会被同化,成为别人的下属。这时候,从属关系已定,听候别人的命令和调遣也就是必须的了。


但是有一个人却是例外,那就是三国时期的刘备。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刘备的身份特殊,名望很高。


刘备早期也当过几次县令之类的小官,在任上,他爱民如子,获得广大百姓的好评,积累了一定的声望。


但是,刘备素有大志,以匡扶汉室,一统中原,救天下黎民于水火为己任,数次辞官,带着关羽、张飞四处寻找机会。


在讨伐董卓的战争中,刘备亲自上阵,导演了一场“三英战吕布”的好戏,从此名气就更大了。


对外,刘备自称是汉室后裔,中山靖王之后,这可是一块不得了的虎皮。


要知道,古代人最讲究正统和名份大义,占住了这一点,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关羽和张飞也是看中了刘备的身世才投靠在他麾下的,还留下了“桃园结义“的千古美谈。


后来,汉献帝想借助刘备的力量为外援,大力栽培刘备,正式认他为皇叔,并且诏告天下。


从此以后,刘备的名望达到了新的顶峰,为他招揽到更多的人才,其中,就包括诸葛亮。


你说,一个顶着“汉室宗亲,大汉皇叔”身份的人,你敢把他招为手下呼来喝去吗?这可是大不敬啊,要被天下人口诛笔伐的。


所以,刘备在创业初期虽然混得不太好,还投靠过老同学公孙瓒。但是都能保留独立的编制,没有被吞并。


至于那些没什么名份的小军阀,当然就没那么好运了。



2,刘备有一定的实力。


创业初期,刘备虽然兵少、马缺、地盘小,但是手下的大将厉害啊。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那年代,只要你有钱有粮,根本不愁招不到兵。但是大将就不一样了,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稀缺货。


幸运的是,刘备的两个结拜兄弟关羽、张飞,都是千金难求的万人敌。


咱就说关羽,从温酒斩华雄,到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所向披靡无人可挡。


再说张飞,一人于吕布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喝断长板坡,吓死曹军大将,也是当世少有的好汉。


你说刘备有这两个死忠分子辅佐,谁敢轻易打他的主意。


3,刘备的机遇好。


俗话说,来得早,不如来的巧,刘备的运气就是那么好。


正在刘备四处碰壁的时候,陶谦病危了,临终前还把徐州让给了素有贤名的刘备。


从天而降的大馅饼砸到了刘备的头上,一下就把他砸蒙了。


不久,袁术派大将纪灵来攻徐州,刘备只好向吕布求助。


吕布倒是来了,可是吕布和袁术也是亲家啊,他双方都不想得罪,就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命人把自己的方天画戟插在150步外的辕门外。


然后对双方说:“我射一箭,要是射中了戟,你们双方就要给我面子,就此罢兵;要是射不中,你们继续掐,我就不管了”。


结果一箭正中戟上小月牙,纪灵一看,吕布太厉害了,自己肯定是打不过啊,何况还有刘备呢。于是,只好撤兵走了,这就是辕门射戟的故事。


后来,曹操为了拉拢刘备,以朝廷的名义任命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之后又被任命为左将军,一下就把刘备的军阀身份给洗白了。


从此以后,刘备的人生就象是开了挂一样,一路顺风,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经过君臣上下的共同努力,终于建立了蜀汉政权。



4,刘备待人真诚,脸皮也够厚。


刘备一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从不灰心丧气。虽然,他投奔过的人不少,也做了不少傻事,却从不以此为耻。


刘备还是个有原则的人,从来不打自己投奔对象的主意,而是凭借超凡的个人魅力,使一个又一个的英雄豪杰折服在他的脚下。


关羽、张飞自不必说,赵云投靠刘备后也是尽心尽力,单骑救主杀得七进七出。


诸葛亮就更不用说了,自从被刘备的三顾之情折服后,终生为蜀汉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胸怀天下,不论投奔何人,都刻意保持着盟友而非部属的身份。


我是来投奔你的没错,但我是汉室宗亲,大汉皇叔啊,我是来联络盟友的,不是来当马仔的。


我来找你是看你还不错,可以作为共同匡扶汉室的盟友,而不是到你这儿来打酱油混工分的,更不是来你这蹭吃蹭喝的,有什么事,尽管交给我来办。


办事总得要钱要人吧,我人手不够啊,你说咋办?我这大将倒是有两员,就不跟你借了,要不就先在借点粮草和毛毛兵吧。


一来二去,一不小心借了偌大一个荆州,一辈子也没还。


从刘备的发迹史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不但要有名望,还要有实力,更要拉得下脸皮。这样,在机遇到来的时候才能抓住机遇,实现人生的飞跃。


该出手时就出手啊,风风火火闯九州啊。



刘备生于乱世,起于微末,却胸怀大志,从不自弃。踏踏实实做事,积累声望,四处寻找一展抱负的机会。


他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于是紧紧地把关羽、张飞团结在身边,利用“汉室宗亲,大汉皇叔”的名头,大搞品牌效应,终于打动了一批又一批的人。


而于谦、刘表、诸葛亮等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刘备即使寄人篱下,也能自强不息,能够以“主公”的姿态独立,从不依附于人,这是多少人望尘莫及的。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首先他是汉室后裔,虽然有人质疑,但朝廷是认账的——曹操控制朝廷后为拉拢刘备,以朝廷的名义任命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等于承认了刘备的合法性,之后曹操又以朝廷的名义任命刘备为左将军,使刘备的地位更上一个台阶。汉室宗亲、朝廷高官的身份使刘备成为一面极具象征意义的旗帜,所以当他投靠别人时人家也能容忍他带着关羽、张飞、赵云这些老部下一起前来投奔,而并不拆散他们之间的联系。

其次刘备虽有自己的班底,但这套班底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武将,而缺乏谋臣,直到他获得了诸葛亮。这也就是说在刘备投靠的那些人看来刘备手下虽有几个猛将,但无谋臣,而且刘备一直没有自己的基本盘——今天投奔这个,明天投奔那个,却又和三姓家奴——吕布不同:刘备从不打自己投奔对象的主意(刘璋是例外,因为这时刘备已下定决心结束四处投奔他人的状态),他每一个投奔对象都不将其视为威胁,否则谁敢让他以主公身份带着人马前来投奔?

再次不得不承认刘备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能得人心:即使在他最窘迫的时候关羽、张飞依然对其不离不弃;赵云自跟随刘备后也曾七进七出、单骑救主以报刘备知遇之恩;诸葛亮被刘备的三顾茅庐之盛情折服,之后终生许刘备以驱驰。

最后刘备一直心存大志,不愿久居人下,所以他无论投奔何人都刻意保持着盟友而非部属的身份——我来投奔你不假,但我们是作为盟友共同匡扶汉室,我不是在别处混不下去才上你这儿打工来的。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刘备在投靠他人时,为什么能以主公的姿态独立着,而其他人就不能?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3点原因!

一、拥有好的理由

要知道刘备投靠的人虽然多,但是都是建立在“投靠二字”,而不是拜他人为主公。要知道自己拜他人为主公才算是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人了,这样才算是是别人的麾下!

看一看刘备投靠的人,第一个拜卢值为师,这个不算是投靠。第二个是公孙瓒,要知道公孙瓒是他的同门师兄弟,这里不存在投靠关系,仅仅是公孙瓒帮助他而已。第三个是北海救孔融,这个不算。第四个就是,投靠徐州陶谦,要知道这里是合作而不是投靠。第五个是吕布,这里是“求和于吕布”,更不存在是什么投靠。第六个是曹操,这里更不存在投靠,这里是指刘备让曹操帮助他攻吕布。第七个是袁绍,这里算是投靠,但是这里他是独立的,虽然他听从袁绍的命令,但是他有自己独立的军队,所以也不算是“投靠”。

最后一个是刘表,这里可以说有两个原因让他以主公的姿态独立。1 、心中大志。2、手握兵权。3、官职很高。

因为刘备在投靠别人的时候总是有很好的理由,要吗是,求和,要吗是,求助、要么是,助人,要么是,有权。所以这也是他以主公的姿态独立着原因!

二、大志

要知道刘备是拥有大志的一个人,可以说他要比曹操还强,因为曹操其实没有什么大志,小时候曹操就想当个县令,治下有方,这便是他的梦想。长大了,最多就是当一个大将军,虽然最后自己当上了大将军,但是他的梦想在一点点的消失,可以说后面就没有了!

刘备则不同,可以说他的志向从未变过,黄巾起义时,是保卫汉室、董卓作乱时,也是保卫汉室、到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是为了兴复汉室。只有最后才忘记自己的初衷,在前期,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大志。

所以也正是心中的大志让他不甘位于人下,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他能以主公的姿态独立着原因!

三、拥有自己的武装

要知道刘备从黄巾起义之后,就用张飞的资金招募了一批属于自己的士兵,所以 在投靠公孙瓒的时候,他是有底气的,他是可以想走就走的,并不是离不开公孙瓒的,而到了曹操那里,他也是如此。他是有底气的!

就像当时曹操手下的陈宫,为什么投靠完曹操之后又可以迅速的投靠吕布,就是因为他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他并不是一个谋士,他还是一个主公,所以曹操对他敬爱有加,所以他想走就走。

而刘备正是如此,无论是他跟公孙,投吕布,降曹操,随袁绍,奔刘表,他都是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的。所以这是他为什么能以主公的姿态独立着的最大原因!

总结来说刘备能以主公的姿态独立的原因,就是因为总是拥有好的理由,还拥有大志,还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也是最重要的!


修远谈历史


刘备第一个投靠的是公孙瓒,首先刘备是讨伐黄巾起义崛起的,因功分了个县长,属于在乱世当中自立一种,因看不惯官场势利眼弃官投靠了公孙瓒,刘备年少就结识公孙瓒属于朋友,又因为刘备之前干过县令所以公孙瓒打发刘备一个县令,加上当时还是汉朝没有到割据地步所以公孙瓒也没必要把刘备当作手下人,不过是同朝为官等级不一样罢了,刘备第二个投靠应该是陶谦,也是有原因的,第一因为刘备治理平原县有政绩声名远播,当时北海孔融被黄巾残余包围,第一时间想到刘备派太史慈去求救刘备仗义解围,陶谦被围所以想到孔融,孔融就想到刘备,刘备自然想得到徐州,所以和公孙瓒借兵和孔融一起救徐州,这个时候大家想想吧!刘备是带兵钱救援算不上投靠自然和陶谦平起平坐,第三曹操,首先分析刘备得徐州天下九州有其一,可以说和曹操一样等级,其次刘备被吕布所逼无路可走,是因为曹操和刘备早就结盟,曹操不过是利用刘备打击吕布,所以刘备这次当了个炮灰,但是记住曹操刘备是属于结盟打吕布,所以即使刘备一无所有了也是为曹操拼没的,所以曹操也不会把刘备当作下属,第四个袁绍,首先分析一下刘备再得徐州面对最大问题当然是曹操,这个时候他想对付曹操依靠自己还是不够,所以这个时候他想到袁绍,袁绍也不想曹操独大所以自然和刘备结盟,当时是刘备牵制曹操,袁绍和曹操正面对战,刘备偷袭徐州,所以曹操这个时候非常为难,索性是袁绍没有按照说好的正面压制曹操,而是应为儿子得病停止行军,这就导致刘备孤军作战,曹操用奇兵一举击败刘备,导致刘备无路可走只有投靠袁绍,记住这个时候的刘备也是一无所有,为什么袁绍十里迎接刘备,因为袁绍对不住刘备,所以刘备不算是投靠,袁绍更不会把刘备当作下属,只当宾客,第五个刘表,这个更好说官渡之战前刘备已经叫人让刘表偷袭许昌,刘表没出兵这个意义上已经是联盟了,其次刘备离开袁绍在汝南已经集结了一批自己人的人马,刘备到刘表那是带着人马去的,刘表当然不会收编,他也不敢毕竟他知道刘备比他牛逼,所以只有打发是最好,更谈不上上下级关系,第六个应该算是孙权,这个应该算不上投靠只能是联盟,还有吕布那更谈不上,再就是纠正刘备确实是打着汉皇族旗号,但是刘备绝对没有称自己是皇叔,他和献帝见过面都是疑问,又怎么谈皇叔,其次是汉朝当时没灭亡,近亲皇室多如牛毛,所以没有人会把刘备当回事,演义把刘备写成一个庸人,仗着皇叔名字,打着正牌旗号,这是因为古代封建社会原因作者必须这样写,不能把一个反叛曹操写成正统,我相信刘备一个草根能在那种环境下最后称霸绝非运气,而是本事就是应该非常牛逼的人,天生领导者,所以曹操藐视天下英雄唯独佩服刘备的原因。


寡人的大秦亡了吗


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应该先认识“主公”的含义,主公其实就是下属的主人,并不是什么官职和称号,在很多情况下下属如果认这个人为主人,愿意终身追随他便称这个人为主公。在三国演义中,不仅曹操、孙权、刘备被称作主公,就连关羽也被周仓、廖化等称作“主公”。

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中提到:却说王甫在麦城中,骨颤肉惊,乃问周仓曰:“昨夜梦见主公浑身血污,立于前;急问之,忽然惊觉。不知主何吉凶?”可见主公并不是老大才能称呼了,只要你魅力足够,有很多跟班,那些跟班就会称呼你为主公。

不仅刘备在投奔各路诸侯的时候有人称呼为主公,袁绍投奔韩馥、曹操在袁绍手下、吕布投奔刘备的时候都有人称呼他为主公,一般称呼他为主公的人都是亲信,那些比较疏远的下属一般都称呼官职,所以刘备在别人手下被称呼主公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了,只是刘备半生寄人篱下,这样的情况才特别让人注意到而已。

同时刘备半生不得志还有那么多粉丝主要是刘备拥有英雄之才,在士大夫中名望很高,又加上自称汉室宗亲因此很多追随者,特别在他身边长期有两员猛将张飞关羽的情况下,是一个不错的潜力股,因此有很多人追随他。

第二、他善于处理关系,刘备是最善于利用联姻发展关系了,刘备为了稳定在徐州的地位,便娶了糜夫人,为了巩固孙刘联盟娶了孙夫人,在益州为了巩固帝位再娶了吴皇后,可见刘备是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在这方面让他能够在东汉末年的枭雄之间游刃有余,同时也让他能够更好地掌握资源,最终才能成功建立蜀汉。


潇萧历史文社


这就是个旗号的问题了,事实证明,无论干什么事业,旗号都很重要,在关键时刻,旗号和名声能改变很多事。

前面其他答主说的,刘备自己本身保有一定实力,手下大将给力,官衔很高,这都很重要,但是这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刘备是皇族啊!

刘备到处跟人说:“我乃中山靖王之后,景帝玄孙,大汉皇族刘玄德……”,图的是啥?这不是单纯的吹牛,说这一堆话的原因是为了一件事:政治认同。

虽然我们都知道,中山靖王是中国历史上儿子最多的一个王爷,有一百多个儿子,与刘备同时代的“景帝玄孙”应该一个师都不止,他这个头衔其实不值钱。但是刘备之所以是刘备,就是因为他把这个不值钱的头衔变的值钱了。

因为刘备这个皇族,是汉献帝亲自认证的,是盖了戳的大汉皇叔。虽然他跟汉献帝的血缘关系可能八竿子都打不着,但是有了汉献帝这个认同,刘备的皇族身份就没有任何人能说三道四了。

这就够了。



东汉末年虽然天下分崩离析,但是大汉民心未失,在那个人心向汉的年代,一块皇族的招牌远远比曹操、袁绍有威望的多,根本不在一个等级上。

曹操、袁绍等人更不可能把刘备收为手下,原因很简单——刘备是皇上的叔叔,大汉皇亲。普天之下,能差使皇族的只有天子一人。虽然汉献帝完全是个傀儡,可是你曹操袁绍只要一天没称帝,你就还是臣子。天底下岂有臣子差遣皇族的道理?

而且刘备既非文臣,也非武将,官衔高名望重,还是深得民心的皇上叔叔。你一个地方军阀,大汉的臣子,敢收编这么一位?还有没有王法了。

如果刘备不姓刘,关羽张飞又怎么会跟他呢?他也许就像同时代众多的草莽英雄一样,泯灭在历史大潮中了。刘备的经历给了后人很多启示,后世很多造反者硬说自己是大唐/大宋/大汉皇室后裔,连朱元璋还考虑过把自己包装成朱熹后人呢~


小约翰


很简单,能不能独立存在,完全在于你有没有自己的军队和领地。

有军队和领地,你就是独立的主公。没有军队和领地,你就只能当别人的臣子。这和什么能力、名气没有任何关系。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哪一个不比刘备名气大,最后很多人还不是丧失了独立性当了人家的臣子。比如孔融,当北海太守时有军队有领地,他就是主公,等后来被袁绍赶走了,他孤家寡人跑到曹操那边,就只能当臣子。再比如孙策,孙坚在世是主公,等孙坚死了,孙策丧失了军队和领地,就只能在袁术手下当臣子,后来袁术把孙坚的部属还给孙策让他去江东打下一片领地,孙策才算真正独立。

而刘备是一直都有自己的军队和领地的,虽然前期军队的规模和领地都不大。

在平原的时候,刘备就组建了自己的军队,以平原为领地。而到了徐州,陶谦让刘备屯军小沛,事实上也就是把小沛变成了刘备的领地。后来到了荆州,刘表也是让刘备屯军新野。有人可能会说小沛和新野不都是别人给刘备的么,怎么能算刘备的领地?其实还真不是,小沛并不属于徐州而是属于豫州,新野虽然属于荆州,但所属的南阳郡却是原来张绣的地盘,张绣投降曹操后南阳就是曹操所有,所以陶谦和刘表根本就不是拿自己地盘给刘备,而是让刘备去抢的别人的地盘。刘备抢下别人的地盘当然就是刘备自己的。所以对于陶谦和刘表来说,刘备只是客将或者同盟者,而不是自己手下的将领。

当然,刘备也有不是主公的时候,比如被吕布从徐州赶跑后带了关张几个人投奔了曹操,徐州战败后单枪匹马跑去投奔了袁绍,这两次刘备就是连军队带地盘都没了,所以他在曹操和袁绍手下就是完全的臣子地位,只能跟着曹操打吕布,跟着文丑打白马,而无权自领一军,曹操袁绍想砍他就砍他。而曹操让刘备自领一军出征后,还有袁绍放刘备去找关羽张飞后,刘备就带着部队直接开溜了,鱼入大海,不受他人控制,从此带着自己的军队去抢地盘去了。


三只脚的大大乌鸦


答 | 江隐龙

这事要分两部分说。第一,刘备的确保持了相当的独立性;第二,除了刘备之外还有不少保持独立性的诸侯,比如吕布、张绣、张邈、孙策、士燮……当然这种独立性大小不一,而且有些人最终为这种独立性付出了代价。

先说刘备。刘备能保持独立的原因其实非常明白了:首先他自己是有一定的力量的,关羽、张飞其实可以看做是他的部曲,这支部曲人数虽然不多,但也是在黄巾之乱中考验出来的精兵,有一定战斗力;其次他名望不小,又不肯屈居人下,所以投靠别人是本身就是以客将身份入驻的;第三他选择的势力都能接受他的客将身份——公孙瓒与刘备是同门,陶谦是向刘备求援,刘表也希望刘备帮他抵抗曹操的威胁。有力量、有名望、有机遇,只有满足了这三项,当客将也是不难的。

比如张绣。张济征刘表时战死,部众归于张绣,这时候刘表自知难以剿灭其力量,干脆招降。张绣善用兵,手下有兵,又有贾诩辅佐,所以他在刘表帐下也有很强的独立性。又比如吕布,吕布与曹操争兖州失败,逃至徐州,刘备当时刚刚得到徐州需要外援,所以也能接受吕布的独立身份,只是没能把握住,反正让吕布当了主人。张邈本是曹操的上级,曹操任兖州牧后成了曹操的部下,但二人的关系一直都不错。张邈之后反叛曹操,除了曹操杀边让之外,可能也是因为心中不服气吧。

孙策在袁术帐下的独立性没有那么高,但已经达到独立领军、在袁术称帝后立刻自立的程度了。士燮是在降孙权后保持了半独立的状态,孙权当时没有能力根除士氏在交州的势力,所以能接受这一情势。士燮死后,士氏一族想重新割据交州,最终被孙权剿灭了。以上可以看出,刘备的半独立状态在三国时期并不罕见,说到底就是三个条件:有力量、有名望、有机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