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爲「疫苗」的發明做出貢獻的「良醫」

中國是歷史上瘟疫橫行的重災區,一方面氣候和地理條件造成的,中國地處亞熱帶季風區,是太平洋板塊和歐亞大陸的交接處,一年四季溫差較大,氣候多樣,因此容易滋生疾病;另一方面,政權更替,軍閥混戰造成民生凋敝,百姓流離失所,這也是疾病多發和容易流變的一個重要原因。

那些為“疫苗”的發明做出貢獻的“良醫”

歷史上除了中國以外,其它許多國家也曾飽受瘟疫的折磨,甚至許多帝國文明因此而被毀滅,如公元前四百三十年年左右的一次瘟疫,使得雅典喪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執政官伯利克里也因此染病而死,希臘文明隨即覆滅。相同的命運也落在了羅馬帝國的頭上,瘟疫造成羅馬帝國的人口銳減,最終導致滅亡。而最慘烈的一次大瘟疫,無疑要屬於十四世紀中期的歐洲黑死病,那場奪去了兩千五百萬人口的黑色疾病,至今回想起來仍然令人膽寒。

那些為“疫苗”的發明做出貢獻的“良醫”

相比西方古代文明在瘟疫面前一敗塗地,中華文明的表現則要堅挺的多,雖然遭遇過七百餘次大的瘟疫,卻依然將我們的東方文明存續了下來,而這一切,要歸功於幾位歷史上真正的“良醫”。是他們,在面對瘟疫來襲時,用自己的學識和良知,挽救了無數的生命,雖然他們連同被挽救的萬千黎明百姓,早已在歷史中故去,但是他們“上醫醫國”的精神,卻一直流傳至今,尤其在今天疫苗造假事件爆發的時刻,顯得尤為珍貴。

“醫聖”張仲景

張仲景出生的年代,是名副其實的亂世。外戚與宦官相互攻殺造成“黨錮之禍”,軍閥混戰與農民起義也是此起彼伏,而就在此時,一場大的瘟疫不期而至,給了虛弱的東漢王朝致命一擊。

那些為“疫苗”的發明做出貢獻的“良醫”

據史書記載,東漢桓帝時大疫三次,靈帝時大疫五次,獻帝建安年間疫病流行更甚。成千累萬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於曾經繁華富庶的中原大地土地荒蕪、十室九空,農民四處流亡,餓殍遍野。面對這幅悲慘的景象,曹操曾不無傷感的寫下:“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這樣的詩句。

那些為“疫苗”的發明做出貢獻的“良醫”

張仲景此時也好不到哪去,他的家族本是南陽的望族,人口多達二百餘,而一場瘟疫令這個家族三分之二的人死去,這樣的慘痛經歷令張仲景下定決定對抗瘟疫。

建安年間,他行醫遊歷各地,親眼目睹了“家家有位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的民間慘狀,更令他感到氣憤的是,一些庸醫藉著疫病流行趁火打劫,不給病人認真診脈,“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和病人相對片刻,便開方抓藥,只是一昧賺黑心錢。於是他沉下下來,專心研究《素問》、《靈樞》、《陰陽大論》、《胎臚藥錄》等古代醫書,廣泛借鑑其他醫家的治療方法,同時結合個人臨床診斷經驗,研究治療傷寒雜病的方法,經過數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終於寫成了一部名為《傷寒雜病論》的不朽之作,在東漢末年那個黑暗動盪的年代,點燃了一盞照亮人性的燈光。

“煉丹師”葛洪

葛洪的思想,對於疫苗在中國古代的研究和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些為“疫苗”的發明做出貢獻的“良醫”

在他的《肘後備急方》中,他曾描述過這樣的一種病,被瘋狗咬了以後的人,會非常痛苦,受不了刺激。只要聽見一點聲音,就會抽搐痙攣,甚至聽到倒水的響聲也會抽風。面對這種疾病,葛洪首創性的提出了:“仍殺所咬犬,取腦傅之,後不復發。”也就是說,如果被狗咬傷,第一時間將瘋狗打死,然後把狗腦髓敷在傷口處,就能治癒狂犬病。這其實是運用了“以毒攻毒”的思想,這也是發明疫苗的主要思想。

從種人痘到種牛痘

疫苗的出現,剛才也說過,很大程度上要感謝葛洪。在與疾病的長期鬥爭中,葛洪及後來的人開始逐漸認識到,那些得過瘟疫而後康復的人,一般情況下不會再患同樣的疾病,而當時流傳最廣危害最大的疫病,是一種叫做天花的病,這種病毒繁殖快,能在空氣中以驚人的速度傳播,因此危害極廣。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開始嘗試用主動給人接痘的方式,來獲得對天花的免疫,並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那些為“疫苗”的發明做出貢獻的“良醫”

據清代俞茂鯤的《痘科金鏡賦集解》記載,“種痘法起於明朝隆慶年間,寧國府太平縣,姓氏失考,得之異人丹家之傳,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種花者,寧國人居多,近日溧陽人竊而為之者亦不少。當日異傳之家,今日尚留苗種,必須三金,方得一丹苗,買苗後一家因以獲利。”

也就是說,在明朝時期,我國已經有了接種疫苗的文字記載。不過早期的人痘接種使用的都是人身上自然發出的天花的痂,人們把它叫“時苗”。由於“時苗”的毒性很大,不能百分之百保證被接種者的生命安全,“苗順者十無一死,苗兇者十隻八存”。因此,後來人又發明了“熟苗”接種之法。

那些為“疫苗”的發明做出貢獻的“良醫”

所謂“熟苗”指的是通過接種發出來的痘作為種苗,經過“養苗”、“選煉”,要連續種七代過後,這個種苗就非常精純,火毒就汰盡了,用經過七代接種的種苗來給健康人種就非常安全了。《種痘新書》記載:“種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這些記載說明,自十六世紀以來,中國已逐步推廣人痘接種術。

到了十八世紀中葉,中國所發明的人痘接種術已傳遍歐亞各國。公元1796年,英國人愛德華·詹納受我國人痘接種法的啟示,試種牛痘成功,這才逐漸取代了人痘接種法。

那些為“疫苗”的發明做出貢獻的“良醫”

除了以上提到的這些人以外,還有明末的吳又可,他撰寫的《溫疫論》一書,開創了我國傳染病學研究的先河,還有明代的李時珍,清代的葉天士,晚清的吳瑭(吳鞠通)等醫學家都為治療瘟疫作出過重大貢獻。吳瑭推薦的治療瘟疫後期症狀的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現在仍然在臨床使用,被稱為治療瘟疫的三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