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走就走的旅行,有計劃的旅行,書里想像中的旅行,那樣更好?

前段時間,還期待每一次的旅行。想去很多很多地方,蘭州,成都,西安,甚至想去國外,去領略不同的建築,空間,文化。

說走就走的旅行,有計劃的旅行,書裡想象中的旅行,那樣更好?

​我相信每一個人都一個詩和遠方的夢想,但不知道具體地點會是哪裡,可是就是想去。為什麼要去,也許一時也說不清,這就是對生活在別處的嚮往吧。但如今,忽然發現對遠方,對旅行的期待淡了,有時都不成想象。

說走就走的旅行,有計劃的旅行,書裡想象中的旅行,那樣更好?

遠方有什麼呢?有不一樣的風景,陌生的人們,有聽不懂的語言和口味萬千的食物,但遠方和我到底是怎樣的關聯呢?地球這麼大,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走遍,那麼一些地方我不曾去過,一些人我不曾擦肩,這對我的人生到底會有怎樣的影響呢?康德一輩子不曾遠行過,但絲毫不妨礙他成為一代大家,他為什麼不去旅行,周遊世界呢?假如物質條件允許的話?

說走就走的旅行,有計劃的旅行,書裡想象中的旅行,那樣更好?

旅行的價值不可忽視,但如今很多人一年只要得空就到處旅遊,聊天起來也成為很好的談資,但似乎除了說說玩了什麼,吃了什麼,那裡天氣怎樣,並沒有什麼深入的觀察,只是去過了而已。但這些旅行不僅花去很多時間,也耗費了不少金錢,相對起收穫,似乎投入產出非常不成正比。

說走就走的旅行,有計劃的旅行,書裡想象中的旅行,那樣更好?

回想自己當初對旅行的期待,顯然是不成熟的,只是想去看看異域風景風情,更多侷限在感官上而已。真正的旅行,價值不應該僅限於此,而應更深入,並與自身發生更多關聯,有計劃地選擇目的地,制定此行目標,做好充分功課,然後帶著問題、觀點去,以補充、驗證為目的,從而讓旅行的價值不隨著旅行的完結而終結,相反真正的價值從旅行後的整理、思考才剛剛開始,如此旅行才更具有意義(有計劃、有目的的旅行一定就比說走就走、跟著感覺走的旅行喪失了浪漫嗎?)。

說走就走的旅行,有計劃的旅行,書裡想象中的旅行,那樣更好?

如是看來,旅行著實不必求多,而在於質量。

比起實地旅行,現在網絡如此發達,也可以作為一種有效補充,很多信息都可以很周全地獲得,儘管不能身臨其境,效果打了折扣,但人生本就短暫,也不失為一個折中而有效的辦法。

說走就走的旅行,有計劃的旅行,書裡想象中的旅行,那樣更好?

其實,旅行除了旅行物質自然的世界,還有另一種旅行同樣精彩,那就是精神世界之旅。世界的本質,絕對不是物質,而在於精神。精神之花,才是最美的存在。古往今來那麼多美好的精神創造,而這些很大部分都凝結在書本典籍中,所以閱讀同樣就是一種旅行,而且可以穿越時間,比現實的旅行可以走得更遠更廣,且只要我們願意,隨時隨地可以閱讀,且一張機票錢即可購買一架子的書……

說走就走的旅行,有計劃的旅行,書裡想象中的旅行,那樣更好?

如今大多數人對讀書的慾望並不令人滿意,自己也是如此,但比往年有進步,但就是這樣差強人意的讀書,竟發現對自己的影響不容忽視,單就是工作寫文章、用詞造句上就能獲得很多新語彙、新表達,可想而知要是能堅持好好讀,進步會有多大。

說走就走的旅行,有計劃的旅行,書裡想象中的旅行,那樣更好?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古代,讀萬卷書相對容易,但行萬里路卻很難。但現在交通如此發達,行萬里路倒相對容易,讀萬卷書卻變得很難,也更可貴。也許正是鑑於此,我對如今大家都講的什麼說走就走的旅行之類反而熱情淡了下來。當然現實的旅行也是需要的,但希望能不流於形式和感官,而有更多深入的和自己發生實際勾連的收穫。

說走就走的旅行,有計劃的旅行,書裡想象中的旅行,那樣更好?

當然,多讀書,讓自己比以前變得更好的目的是什麼,目標是什麼,需要自我思考、甄別、校正,是為了滿足自我虛榮心嗎?是為了有份更好的薪水嗎?還是別的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