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難逃「賤賣」命運?滴滴、螞蟻金服或出資14億美元收入囊中

ofo最終難逃賣身的命運。

一再掙扎獨立的ofo,又一次因為“賣身”而備受關注。

鳳凰網科技從共享單車行業內資深人士處獲悉,ofo涉及的收購談判已經接近尾聲,與此前不同的是,這次是滴滴與螞蟻金服聯合出資收購,作價14億美元,同時還將另外承擔ofo 2億美元的債務。

該人士進一步透露,目前滴滴和螞蟻金服已經與ofo簽署了框架協議。

對此,鳳凰網科技分別向滴滴和ofo兩方求證,滴滴方面表示,不發表評論;而ofo內部人士回覆鳳凰網科技稱,“沒有的事”。

此前滴滴與ofo已有過多次接觸,由於最終都沒有達成一致,因此外界對箇中細節瞭解並不多。有共享單車早期投資人士向鳳凰網科技透露,此前收購被擱置的原因可能存在於雙方對收購價格的分歧,ofo方面並不滿意滴滴給出的價格。

不過,巨頭對ofo的收購這般一波三折,究竟是創始人戴威的意志還是對身價的堅持?對於滴滴或螞蟻金服來說,收購ofo又有什麼意義?對於共享單車行業巨頭的命運走向,外界總是充滿了好奇。

這一次,ofo的成長迷途或許將迎來終局。

拉鋸中危機不斷爆發

從2015年夏天北京幾所高校裡誕生到現在,ofo這輛“單車”已經騎了三年多,頂著中國第一個無樁共享單車平臺、中國規模最大共享單車平臺等多個頭銜,ofo一直是共享單車行業裡的明星企業,受到眾多巨頭和投資機構的青睞。

據鳳凰網科技不完全統計,從2015年3月的數百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到2018年3月E2-1輪8.66億美元融資,ofo三年來僅公佈過確切數字的融資額就已經累計超過21億美金。值得戴威驕傲的是,在ofo的身後站著阿里巴巴、滴滴、螞蟻金服、順為資本、經緯中國等等巨頭。

然而,共享單車行業瘋狂吸金的同時,很難獨自造血盈利的難題懸在眾多行業參與者的頭上,2017年初開始便不斷有中小平臺宣佈退出市場或停止運營。作為行業領先者的ofo和摩拜一直明爭暗鬥,但行業地位的爭奪讓它們對資金輸血的依賴越來越重。

在能夠實現盈利之前,找到更好的資金來源成了繼續前行的必要選擇,摩拜賣身美團在某種意義上說也與此相關。ofo顯然並不願意被收購,即便是屢次傳出存在潛在收購要約,ofo均予以否認。但沒辦法實現自給自足的ofo,在堅持獨立的拉鋸過程中,壞消息卻像雨點般密集砸來。

在不斷爆發的危機當中,最嚴重的當屬資金問題。《財新》報道稱,2018年5月,ofo單月成本高達2.5億元,其中運維成本為1.3億元,其他費用為1.2億元,而其賬面可用的資金已不超過5億元。事實上,ofo也在積極試水其他業務緩解現金流緊張,包括信息流業務以及區塊鏈業務,但短期都很難看到成效。

由此可見,如此高昂的成本支出,讓此前累計拿到的20多億美金都顯得捉襟見肘,而假如一直無法通過用車或其他方式變現,ofo的資金鍊情況很可能遭遇危機。

在車輛運維方面,ofo也遇到了一些麻煩。此前,ofo一家智能鎖物聯網通信服務商向媒體透露,ofo已經超過半年沒有支付智能鎖通信服務費,服務商將陸續停止業務所涉及的300萬輛單車的智能鎖服務。這意味著,將有數百萬輛ofo共享單車無法正常使用。

“ofo很大一部分單車仍是機械鎖,數百萬輛智能鎖的單車無法正常定位、維護等對ofo影響可能並不大,但由此反映出的不僅是ofo單車服務的問題,還從側面透露出ofo面臨的資金壓力。”一位不願具名的出行領域分析人士對鳳凰網科技表示。

與此同時,ofo海外市場業務的不斷收縮,也讓這個走向20個國家的共享單車平臺再一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就在剛剛結束的7月,ofo連續宣佈退出了澳大利亞市場、德國市場以及大部分。ofo的回應是公司戰略決策,優化海外市場運營,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波退出操作無情的打了ofo此前定下的擴張計劃一記耳光。

除了一系列內部危機,ofo也面臨來自外部的一些考驗。日前,上海共享單車管理辦法草案徵求意見發佈,意見要求禁止在共享單車車輛上設置商業廣告,一旦意見確定實施後,ofo將無法在上海投放車身廣告。可以說,ofo的一條變現路很可能將被堵死。

進入2018年以來,共享單車行業變化波譎雲詭,而ofo的遭遇則更為坎坷,整個行業的趨冷是誘因之一,但ofo自身也正在堅持獨立的同時暴露出更多問題。

逃不開的宿命與價值

共享單車行業的發展的確變幻莫測,從最開始的90天結束戰爭,到傳出ofo與摩拜合併、滴滴對ofo發起收購要約、美團收購摩拜,再到滴滴此次傳出收購ofo等一系列事件來看,共享單車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合併或收購對頭部企業來說,似乎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或者說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命運。

對於現在的ofo來說,“賣身”或許就存在一定的必然性。

ofo難逃“賤賣”命運?滴滴、螞蟻金服或出資14億美元收入囊中

杭州街邊的ofo共享單車

從ofo自身角度來看,它的處境並不樂觀。一方面,ofo除了需要面對上述諸多問題,同時來自行業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尤其是今年以來,摩拜和哈羅紛紛宣佈用車免押金,ofo的競爭優勢受到衝擊。而且,ofo的單車也出現很多運維難題,在鳳凰網科技多次實地走訪中發現,北京、上海杭州等多個城市,ofo都存在一定數量被損壞、隨意丟棄的車輛,日前被報道出來的共享單車墳場則更加觸目驚心,壞車的大量出現會進一步牽出維修和運轉問題,也會影響可用車輛數量和用戶使用,市場規模可能受衝擊。

另一方面,ofo管理團隊的出走,也給其發展帶來很多變數。在5月中旬ofo動員會上,戴威對獨立發展仍然信念堅定,“如果你們不想戰鬥到底,現在就可以離開。”無獨有偶,據《中國企業家》報道,主管運營的ofo副總裁池文明已於5月離職,同時首席產品官陳為和技術部多名核心人員也都已離開。

雖然無法確定ofo核心人員離職、縮減運維人員與戴威所說的“可以離開”是否直接相關,但現實的情況確是ofo有管理團隊出走。故事好看,往往就在於強烈的戲劇衝突,ofo的發展就具有較強的戲劇性。

從行業發展角度而言,共享單車企業“賣身”也具備一定合理性。從摩拜賣身的案例中,可以發現一個邏輯,就是在互聯網領域當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合併或被收購,更符合投資收益的期望,尤其是共享單車行業,被收購似乎是逃不開的選擇。

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表示:“通過併購統一思想和解除牽絆,該退出的退出,該繼續前進的繼續前進,是最合適的方式。相對於增資,收購這個選項對很多股東是有利的,甚至對公司解決問題來說也是非常必要的。”也就是說,在ofo“賣身”與否的問題上,仍然存在ofo以外的“意志”,會成為一個變量因素。

這些問題,讓ofo面對的情況越來越嚴酷,而這些因素無疑會對ofo最終的身價產生影響。上述行業人士認為,投資人的利益,對此次收購將產生較大影響。

雖然ofo曾經誓要戰鬥到底,也因此讓自己的道路一波三折,但這一次,ofo或許很難掙脫被收購的命運。此次,鳳凰網科技獲得的消息表示,ofo最後的價值可能是在14億美元。

不可否認的是,相比體量、活躍用戶數量都比較接近的摩拜27億美元的身價而言,ofo自然會認為自己的價值被低估。但更要緊的是,在與多位出行領域分析人士交流過程中,他們都對鳳凰網科技表示,ofo的價值很可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拉鋸當中被折損,現在接受收購或許是對的時機。

對的時機可以理解為ofo現在仍然具有一定價值,尤其是對於想要下出行這盤大棋的滴滴或螞蟻金服意義較大。

對於滴滴來說,出行是它的根本,共享單車是必須要做的一條業務線,這也是滴滴多次投資ofo的原因之一。但由於中間經歷曲折,2018年初,滴滴與ofo的關係變得微妙,隨後宣佈託管小藍單車以及獨立運營青桔單車。可以看到,北京的小藍大規模“重生”,青桔開通了成都、昆明、無錫等城市,但這並不意味著滴滴開展共享單車業務順風順水。

在2017年,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在內的多個一線城市均要求共享單車停止投放和新品牌進入,而這一規定就成了滴滴開展共享單車業務最大掣肘。這正是ofo的價值所在,目前ofo開通了幾乎國內所有一二線城市的單車服務,而且取得了較大的市場佔位。

ofo難逃“賤賣”命運?滴滴、螞蟻金服或出資14億美元收入囊中

此外,ofo在用戶規模上仍然佔據行業領先優勢。根據Trustdata數據顯示,2018年6月ofo月活躍用戶量達到917萬,排在行業第一位,摩拜月活躍用戶數為870萬排在第二位。Trustdata方面認為,共享單車行業雙寡頭競爭格局仍將繼續保持。可以說,單車數量和用戶規模,成了ofo的兩大談判砝碼。

雖然ofo已是難題纏身,看起來接受收購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但共享單車行業的發展,甚至讓摸爬滾打數十載的投資人都摸不清套路,但加之戴威此前對收購以及合併一貫的抗拒態度,仍然會讓ofo的前路存在一些不確定性。

張愛玲曾經說過,“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同樣,“賣身”也要趁早,太晚的話,得到的價值可能也會受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