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峯下副關節

點擊↑↑↑藍字關注康復醫學網

ID:cnkfyx

學在泰職 ID tzpcyxykf

Subacromial Joint

Pfuhl於1934年首先注意到肩峰和肱骨頭的解剖關係,認為這種解剖關係屬於關節樣結構。1947年三木對肩峰下的構造命名為肩峰下副關節。同年, Deseze、Ryckevaert和Robinson等對肱骨大結節與肩峰的解剖關係以及肩關節運動中大結節在肩峰下的運動軌跡進行了研究後提出:由肱骨頭與肩盂組成的盂肱關節為“第一肩關節”,由肩峰下面與肱骨大結節構成了“第二肩關節”。其後Bateman(1955年)以肩喙韌帶和肩峰下滑囊為中心,對肩峰下結構進行了詳細的探討。 Grant(1958年)認為肩峰下面是由軟骨面覆蓋的關節臼窩樣結構,屬於肩關節的繼發性盂(second socket)。Moseley於1953年將肩峰下的構造命名為肱骨頭上關節。 Mclaughlin,Bosworth(1941年)則將其命名為肩峰下關節(subacromial joint)。此外,還有三角肌下關節等命名。迄今被學者普遍接受和採用的命名是肩峰下關節和第二肩關節。

定義與解剖基礎

肩峰下關節( subacromial joint):是肱骨頭上方與肩胛骨喙突和肩峰之間前窄後寬的間隙,參與肩關節活動,是構成肩複合體的一部分。在解剖上包含肱骨大結節、肩袖、肩峰下滑囊、肩峰、喙突和喙肩韌帶等。一般認為其為假關節或生理關節,但我們仍可找到對應的關節構件。肩峰、喙肩韌帶和喙突(三者合稱喙肩弓)相當於關節臼窩的組成部分,肱骨大結節相當於關節的杵狀突部分,如果將肩袖比做半月板、肩峰下滑囊的滑液腔則相當於肩峰下關節的關節腔。在功能上,肩峰下關節在肩部外展和上舉以及旋轉活動中起到重要的關節功能,常發生損傷和炎症,同時也是肩關節功能康復應該重點關注的結構。

肩峰下关节/肩峰下副关节/第二肩关节/肱骨头上关节/三角肌下关节

圖1 肩關節前面觀

肩峰下关节/肩峰下副关节/第二肩关节/肱骨头上关节/三角肌下关节

圖2 喙肩弓(紅點:喙突,綠點:喙肩韌帶,藍點:肩峰/肩峰穹)

關節運動學

在正常的肩關節運動中,肩袖肌群(特別是岡上肌)和肱二頭肌長頭是維持肩峰下關節正常運動機能的主要動力結構。肩峰下滑囊則是肩峰下關節主要的潤滑、散熱和應力吸收裝置。當上述結構出現功能或結構異常時就會影響肩關節的正常運動功能。肩峰下關節中的肩峰、喙突、喙肩韌帶共同組成喙肩弓,有防止肱骨頭向上方、後上方脫位的功能。特別是在肩關節外展和前屈上舉活動的起始階段,肩部周圍的肌肉:三角肌、胸大肌、背闊肌、肱三頭肌收縮的力量產生使肱骨頭向後上方脫位的趨勢,肩袖肌肉(主要是岡上肌)和肱二頭肌長頭的收縮迫使肱骨頭下降,以維持肩峰和肱骨頭之間的正常間距;肩袖和肩峰下滑囊在其間滑動共同完成肩峰下關節的運動功能。

肩關節外展時要不要外旋?

關節運動學

肩峰下關節的運動機制是一個重要而又複雜的問題,曾存在不少爭議。例如,肩部外展活動中,肱骨大結節是否發生旋轉活動,1950年Saha指出不少人認為肩關節外展超過90°,大結節必須外旋,以避免肩峰阻擋而不能繼續上舉。而他本人的研究發現正常中青年人肩峰下關節有足夠的空間供大結節通過。外展上舉時,岡上肌、肱二頭肌腱長頭收縮可以下壓肱骨頭,上舉中大結節是否旋轉,不成為問題。但在臨床上,肩關節不能外旋的病人大多數不能完成上舉活動,例如腦卒中患者由於肩周肌群癱瘓,肩手綜合徵等問題,難以維繫肩峰下空間的正常,所以在給患者做肩關節外展的治療時應使肱骨大結節外旋避免撞擊。

“三明治卡壓”肩峰下軟組織的卡壓

關節運動學

肱骨頭和喙肩弓這兩層堅硬結構之間的中間層軟組織有受壓和損傷的傾向。

肩峰下空間的軟組織包括:腱袖(特別是岡上肌),肱二頭肌長頭腱,盂肱關節囊,關節囊外韌帶,三角肌下和肩峰下滑膜囊。

機制:使臂上舉的三角肌拉力線直接向上,造成肱骨豎直向上移動並撞擊肩峰,產生了肩的損傷。

肩峰下关节/肩峰下副关节/第二肩关节/肱骨头上关节/三角肌下关节

圖3 肩峰下關節的三明治結構

肩峰下关节/肩峰下副关节/第二肩关节/肱骨头上关节/三角肌下关节

圖4 肩峰下關節三明治結構的主要通過肌和肌腱(岡上肌後面觀)

疾病舉例:肩峰下滑囊炎

定義:

因肩部的急、慢性損傷,炎症剌激肩峰下滑囊,從而引起肩部疼痛和活動受限為主症的一種病症,稱為肩峰下滑囊炎;

運動學基礎:

滑囊在肩袖(主要是岡上肌)、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與喙肩弓之間,起潤滑合緩衝撞擊的作用;

病理:

繼發於過多的肩關節外展活動或長期累積性損傷會是間隙內組織遭受磨損,局部組織炎性反應,使間隙內壓力增高(與岡上肌肌腱關係最為密切);

症狀與體徵:

p 肩外側深部疼痛

p 肩關節活動受限(外展、旋外)

p 壓痛:肩峰下、大結節處

p 腫脹:肩前方可觸及腫脹的滑囊組織

p 功能障礙:急性期,疼痛;慢性期,炎性粘連

p 肌肉萎縮:早期,岡上肌、岡下肌;後期,三角肌

肩峰下关节/肩峰下副关节/第二肩关节/肱骨头上关节/三角肌下关节

合作/投稿 手機/微信/QQ/支付寶號:15313343001(←長按複製)

關注 康復醫學網微信號:cnkfyx

《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第3版)》

院士推薦,康復治療師人手一本! 超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