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新區直管區上半年合計簽約項目139個 投資總額約684.8億元

7月25日,記者從兩江新區招商合作局(兩江招商集團)獲悉,2018年上半年兩江新區直管區上半年簽約項目共139個,投資總額約684.8億元。

2018年1-6月,兩江新區直管區招商引資工作順利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新區招商工作呈現出重點項目多、簽約項目質量高、央地合作日趨緊密等三大特點。

重大項目“扎堆”

大力推動數字經濟產業發展

7月10日,紫光集團“公有云”已上線試商用,試用期為3個月,意味著紫光集團向公有云市場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這是自2月重慶市與紫光集團簽署《共同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戰略合作協議》以來,紫光集團在渝落地的又一重點項目。

“該戰略計劃中的重慶站節點位於水土高新生態城,作為紫光雲(南方)總部建設的一部分,目前已有20餘個機櫃的規模,將立足西南地區,面向南方各省市迅速推動紫光雲的落地。”據紫光雲數重慶代表處總經理沈波介紹,同時紫光集團將與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共同成立合資公司“紫光數字重慶技術有限公司(暫定名)”為促進重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動數字重慶建設、帶動傳統產業智慧升級、提升城市科技競爭力等方面多作貢獻。

作為內陸首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正搶抓新一輪全球性產業發展和“數字中國”建設機遇,加大了在數字經濟產業上的佈局力度。繼紫光集團千億高科技項目落戶兩江新區、投資10億美元的萬國半導體項目試投產、騰訊雲計算數據中心項目一期試運營後,總投資約27億元的“高鋁硅觸摸屏電子基板和高鋁硅特種功能材料研發生產基地”也在兩江新區加速推進,預計今年8月正式投產。

如今,兩江新區正成為中西部數字經濟發展的投資窪地,吸引著一輪又一輪的投資者前來淘金,挖掘數字經濟發展機遇。

此外,哈羅協信英倫小鎮項目落戶龍盛新城;螞蟻金服追加82億元用於對兩江新區的兩家小貸公司進行增資;金康新能源電動汽車工廠預計9月試生產…..2018年以來,兩江新區重大項目“扎堆”入駐,兩江新區儼然成為投資興業的沃土。

從投資金額看,投資50億元以上項目5個,合同投資總額356.9億元;投資10-50億元以上項目8個,合同投資總額208.9億元; 投資10億元以下項目126個,合同投資總額119億元。

從項目構成看,數個世界500強、獨角獸、行業龍頭等產業帶動力影響力強的重點項目順利簽約落戶。上半年新簽約項目中,世界500強企業法雷奧集團,獨角獸企業商湯科技公司,行業龍頭阿里巴巴集團、紫光集團、斐訊等18個重點項目落戶兩江新區,合同投資總額超過300億元,佔比分別為17.3%和47.7%。

“不僅如此,上半年招商還呈現出央地合作日趨緊密的趨向。”據兩江新區招商合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投資10億元的中船重工西南研究院項目、投資10億元的中建國際重慶裝配式建築生產及研發基地等4個央企投資項目也相繼落戶。

上半年新簽約項目139個

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投資便利化

2018年1-6月,兩江新區直管區新簽約項目共計139個,其中工業項目40個,服務業項目99個。主要涵蓋汽車、智能信息、現代服務業、金融和科技創新等領域,其中智能信息、現代服務業、金融業項目質量較高,投資總額分別為218.4億元、174.05億元和158.06億元。

其中在新開工項目方面,兩江新區直管區新開工項目共50個,投資總額約233.3億元。重點項目包括德國威巴克汽車減震器工廠項目、航空發動機葉片生產研發基地項目、偉巴斯特項目、八戒•兩江“互聯網+現代服務業小鎮”項目等。

此外,包括北京海納川重慶現代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項目、三河利原重慶新建工廠項目、萬國半導體項目、百能達普什汽車零部件項目、巧課力CG項目等重點項目在內,今年上半年新投產(運)項目方面共計29個,主要為汽車零部件類和科技創新類項目。

兩江新區營造的一流營商環境正成為造全球重要投資目的地,促進產業之花盛情怒放。

今年3月,兩江新區正式推出集群註冊制度,以進一步降低企業註冊門檻,促進投資便利化,優化區內營商環境。截至目前,通過集群註冊方式成立的企業接近200家。

值得一提的是,集群註冊制落地兩個月以來,兩江新區集群註冊制度運營方——漫客空間已經先後推出了財稅、法律、知識產權、人力資源、產業資源對接、金融等6大類服務包,涵蓋企業註冊和後續服務全流程。在此基礎上,企業申請營業執照的時間將會壓縮到2~3天。

集群註冊制度是“放管服”改革的一項創新內容,也是重慶自貿試驗區兩江新區片區支持“四新”(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經濟發展,開展“四新”經濟審慎監管的創新舉措,能有效降低企業的註冊時間和註冊成本,進一步擴大招商引資,服務自貿區建設。

事實上,這也是兩江新區不斷優化區內營商環境的縮影。從更大層面上來說,兩江新區還在推進大部制改革、深化行政機制體系改革、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等多方面,不斷完善“放管服”改革體系。

其中,在市場監管上,“市場信用監管平臺”已經成為兩江新區的“利器”。這個平臺如今已經囊括了投訴舉報指揮調度、市場主體分類監管、突發事件應急指揮等7個系統。

多重利好之下,自貿效應正逐漸凸顯。有數據顯示,2018年1-5月,兩江自貿區新增市場主體1160戶、資金總額246.3億元,市場主體累計達到15528戶、資金總額4362.2億元,正式簽約項目37個、投資金額310億元。

“重慶自貿區的掛牌成立對市場主體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利好消息。我們也相應地採取了相關措施,以促進和規範市場主體的健康增長。”上述負責人說。

為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加快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7月13日,兩江新區近日製定《兩江新區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十項行動”方案(試行)》,該《方案》是繼去年新區發佈的四個“黃金十條”招商政策後的又一利好消息。

《方案》分為十項主要任務,共計40條舉措。十項主要任務具體為:營造良好法治環境、規範涉企行政執法行為、深入推動行政審批改革、優化公共資源交易環境、打造良好招商引資政策環境、建立健全誠信體系、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搭建創新創業平臺、構建新型政商關係。

下一步,兩江新區還將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改革外商投資管理模式、推動設立自貿專業審理機構等多方面發力,全面提高區內的投資便利化水平。

(記者 沈琳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