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徵信市場啓動 宜人貸助力個人信用「升級」

個人徵信市場啟動 宜人貸助力個人信用“升級”

近日,百行徵信與15家互聯網金融機構和消費金融機構在深圳舉行了信用信息共享合作簽約儀式。包括宜人貸在內的15家機構將成為百行徵信首批接入代表機構,向百行徵信系統全面、準確、及時地報送徵信信息。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及普惠金融的發展,個人徵信的缺失已然成為限制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短板”。據第三方數據統計顯示,目前國內個人徵信體系覆蓋率僅為28%,而美國個人徵信市場的覆蓋率為92%。中國市場每年因為誠信缺失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5000多億元。

此次簽約活動標誌著我國徵信行業正逐步展開有益探索,有利於化解各家徵信機構的信息孤島困局,促進構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打破信息孤島 宜人貸等網貸機構數據成有效補充

長期以來,我國徵信市場以銀行金融徵信為主,個人信用信息是在傳統金融機構之間共享的。而其他民間機構之間都是處於信息孤島的狀態,不利於查詢借款人的誠信行為。

造成這樣的情況主要是由於公信力與技術能力的分離使得個人信用無法得到有效驗證。也就是說,有技術能力的企業缺少公信力,而政府機構有足夠的公信力但卻缺乏動力提供更細緻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形成信息孤島,使“老賴”有機可乘。

百行徵信是在人民銀行指導下,由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簡稱“中國互金協會”)及8家市場機構共同發起組建的一家市場化個人徵信機構,特殊的背景使得其即具備公信力,又擁有較強的技術能力。因此,百行徵信具有先天優勢。

個人徵信市場啟動 宜人貸助力個人信用“升級”

據悉,此次引入15家網絡金融合作機構是針對網貸等領域展開個人徵信活動。據瞭解,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借貸規模已經超過萬億元,機構總數量5000餘家,而且整體資金規模和用戶數量在不斷攀升。作為P2P行業領軍企業,宜人貸已經累計服務了超過120萬借款用戶和140萬出借用戶,累計促成借款總額達859億元。類似宜人貸等互金領軍企業等加入,使百行徵信數據成為傳統金融機構數據的有益補充。

徵信成本有望降低 互金行業迎來利好

“未來中國徵信市場的格局,將形成以金融徵信、商業徵信以及行政管理徵信三大體系的格局。”

目前,我國的徵信體系以金融徵信為主,單一方面的信用信息無法通過其他渠道進行驗證,導致徵信成本增加。成本中不僅包括獲取信用數據的本身的費用,還包含徵信不足導致違約,逾期及賴賬不還等情況。

具體來說,因為各個公司之間信息無法共享,之前驗證用戶個人信用只能以央行信用數據為準,如果打破信息孤島則可通過多方信息進行驗證,全面呈現用戶情況,準確判斷信用狀況,有望大幅度降低違約成本,有效解決信用信息多渠道覆蓋的問題,降低違約率和公司整體風險。

儘管百行徵信成立時間不長,一些業務還在待開展階段,早期可能還是內部成員之間的信息共享。但作為中國人民銀行行政許可的全國唯一一家持牌市場化個人徵信機構,百行徵信填補了個人徵信對互聯網金融和小微金融的空白,與央行徵信中心的銀行借貸市場形成互補,使個人信用社會更加完善。

提升消費者信用意識 共建信用社會

未來的個人貸款,不管是向傳統的銀行貸款,還是向民間信貸公司、網絡借貸平臺進行貸款,都有了百行徵信的信用記錄參考。這將提高個人的信用意識,促使個人形成良好的信用習慣。另一方面,對個人而言,百行徵信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個人徵信數據“被濫用”、“被汙染”的問題。

業內有分析認為,隨著宜人貸等越來越多的金融科技企業接入百行徵信,意味著未來一個人在金融市場上所有的不良記錄都將無處遁形。之前可能有些人會考慮優先還一些銀行貸款,而對互聯網小貸和P2P等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貸款任由逾期或者不還。百行徵信合作機構的不斷擴大,徵信渠道的全面覆蓋,這些逾期也將計入個人信用。

除了消費者個人信用意識的提升,還需要依靠信用機構在使用信用數據合規,才能構建真正的信用社會,形成良性循環。

當下,市場上的信用機構魚龍混雜,使用信用數據不規範。有些數據公司出現對個人數據的過度採集、非法採集、非法交易、數據濫用等,用戶成為虛擬世界中的“透明人”,電信欺詐、騷擾電話、暴力催收等屢禁不止;另一方面,以前有些小規模的互金公司為了多查詢數據,將白名單客戶數據當成黑名單客戶數據貢獻給數據公司,換取數據查詢權,導致個人數據被汙染。

百行徵信的成立與運作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百行徵信是一個具有行業自律性質的機構,數據使用的規範性和數據汙染問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而這是市場化數據公司都做不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