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传为李白所作,纯以气象胜

今天,读一首我们熟悉的《忆秦娥》。关于词作者,争议很大,一般认为是李白,也有人考证说绝非李白。总之,双方各执一词,都有理有据,我们旁观者一时也无法判断对与否。不如少数服从多数,暂且认为是李白吧,谁让他大名鼎鼎,忠粉那么多呢?

它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传为李白所作,纯以气象胜

它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传为李白所作,纯以气象胜

2018/7/10

忆秦娥•箫声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唐·李白

它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传为李白所作,纯以气象胜

1. 箫声咽:形容箫声低沉而悲凉,如人呜咽。

2. 秦娥:本指秦穆公之女弄玉,是一位吹箫高手。这里泛指歌女。梦断:梦被打断,即梦醒。

3. 灞(bà)陵:汉文帝陵寝,因靠近灞河得名。

4. 乐游原:在长安城附近,是唐代著名的游览胜地。清秋节:即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5. 咸阳古道:即长安道。音尘:踪迹,这里特指昔日长安城车马络绎不绝的繁华景象。“音尘绝”代表繁华不再。

6. 汉家:汉朝。陵阙:皇帝的坟墓和宫殿。

它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传为李白所作,纯以气象胜

这是一首闺怨词。李白写闺怨也是一绝,如《春思》、《秋风词》、《玉阶怨》等,无一不把“怨”的主题描摹得缠绵动人。但这首闺怨词却很不一样,它不单单写相思离别,没有局限于绿窗红楼之中,给人总体的感觉是博大、雄浑、壮阔,于莽莽苍苍之中,还透露出历史兴衰之叹。因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评价说:“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词在悲咽的箫声拉开帷幕,首先出现的是一位刚从梦中惊醒的“秦娥”,她似乎还沉浸在梦中,痴痴地望着窗外的一钩残月,月照离人,更显凄清。“箫声咽”三字,为全词定下了悲凉的基调;而“秦楼月”则为全篇笼上了一层淡淡的忧愁。接下来的“秦楼月”是对上阕的重复,并由月引出对当时离别情景的追忆——“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灞陵”也作“霸陵”,汉文帝陵寝之地。唐时,人们通常在这里折柳送别,所以诗词中的“霸陵”、“灞水”、“霸陵桥”均与离别联系在一起。这里是说:那年柳色青青的时候,我们在霸陵分别,如今不知已过了多少年,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伤心欲绝。

它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传为李白所作,纯以气象胜

如果说上片还沉浸在个人的悲欢之中,下片则直接从思妇之愁过渡到历史之愁,抒情主体也由楼中思妇变成途中的游子。换头处以“乐游原上清秋节”句提起,将全词的视点置于高处,扩大拓远了诗境。

乐游原是唐代游览胜地,由于其地势偏高,便成为文人墨客登高抒怀的绝佳去处。词中的游子也不例外,他在重阳节时登上乐游原,看到的是什么?“咸阳古道”、“残照”、“汉家陵阙”,这其中的每一个意象单独出来,就是一幅萧瑟衰飒的历史画卷,更何况是西风残照下的汉家陵阙,音尘绝迹下的咸阳古道呢?此情此景,主人公不由得产生悠悠之思。曾经的一切繁华,如今都成为历史遗迹,它们似乎已经被人们淡忘,只悄悄地承受着风雨的侵蚀,就这样一点点地破碎、消失。

它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传为李白所作,纯以气象胜

“乐游原上清秋节”句,似乎不全是写实,还象征着往日唐王朝的繁华;同时“咸阳古道音尘绝”句,则象征如今唐朝的没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实景又必然使人联系到唐王朝的未来。所以,过去、现在、未来交织在一起,造成一种悲壮的历史消亡感。全词字字锤炼,气魄雄伟,亦被人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