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行業陣痛過後 普惠金融底色不改

網貸行業陣痛過後 普惠金融底色不改

前進的路上總會遇到羈絆,網貸行業正在經歷著黎明前的黑暗。不過既然已經在經歷最黑暗,那麼迎來光明就為時不遠。

互聯網金融是金融機制創新下的產物,是新型的金融業態。它從誕生,到快速發展野蠻生長,到問題出現納入監管,到現在強監管落地清除劣幣,未來它必定行穩致遠,並且極大發揮其本質作用普惠。

對於這一點,我作為行業從業者從未質疑過它存在的價值。這是由普惠金融的根本性質決定的。

發展普惠金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金融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步,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

監管落地

當前的網貸行業確實是魚龍混雜、亂象叢生。面對新生事物,而且是快速迭代發展的新生兒,監管層的反應速度趕不上變化的速度,因此從行業問題開始顯現,制定監管政策到政策的落地執行中間存在著一定的時間差。

另外,從國家宏觀調控來講,防範金融風險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而且互金行業交易規模直線攀升,涉及用戶群體十分廣泛,積極穩妥地化解金融風險下的強監管勢在必行。

在這個消化時間差的階段,問題平臺的出現也是行業出清過程中所需要承擔的陣痛,魚龍混雜的泡沫褪去必然要經歷不適。

流動性枯竭是打垮平臺的最後一擊,問題平臺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流動性壓力:一是拆東牆補西牆的資金池模式,涉嫌虛假標的龐氏騙局類型;二是產品結構存在期限錯配類型,當二次發標無法完成時,就面臨著第一期出借人投資到期無法兌付的問題。所以作為平臺自身,控制底層資產質量是首要的。

除去平臺自身需要整治的部分外,部分借款人還款意願不足,甚至主動惡意逾期、逃廢債行為也是平臺出現問題的其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甚至是壓垮平臺流動性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些不合規現象,在密集的政策監管下自然不堪一擊。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解讀,其實也側面向市場傳遞出了積極的維穩信號,表明了監管層的堅定態度,是政策落地的一個真實寫照,那就是有序穩健發展是必須的。

多方聚力

網貸行業的生命力依舊旺盛。

這份自信來源於互聯網金融的使命和初心:金融創新,深化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彌補傳統金融機構的先天不足,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盤活民間流動性,各群體共享現代金融服務等等。它因普惠而生!

儘管互聯網金融行業風險問題不容忽視,但是其作用和意義更不容泯滅。

近日央行部署了下半年的工作重點,其中要繼續改善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強化考核激勵,落實好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各項政策措施。

在此情況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多方聚力。

面對當前市場的集體恐慌,提振信心是關鍵第一步,監管部門要繼續推進各項專項整治工作的進行,安全度過防範風險的攻堅期,推進合法合規的進程,加大對違法犯罪活動的行政處罰和刑事打擊力度,給予市場一個良好政策預期。

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網貸平臺,主動合法合規,擁抱監管,提升資產管控能力,增強客戶粘性和信任度,為行業發出正能量的聲音。要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建立多重的風險對沖機制,提高風險處置水平。

另外,對於逃廢債行為,要做好前期的盡職調查,要加強對債務人追償,保護合法有效的債權合同,並將債務人信息納入徵信系統,建立失信懲戒,提高債務人的違約成本。

行業認同

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一個老話題,從市場的角度看,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差、規模小、生存週期短,融資自然就難,融資成本當然就高。

互聯網金融客觀上已經成為中小微企業獲得融資的重要途徑和有益補充。在現實生活裡,銀行的金融服務和民間金融只是扮演的角色不同,承擔的責任各異,正是這種差異,才形成了我國市場經濟的多元和活力,甚至可以說推動了過去幾年間中小微企業千帆競進、百舸爭流的發展局面。

所以,只要擁抱監管、合法經營,互聯網金融同樣應該得到認同和支持。國家還應該通過政策手段,降低它們的成本,增強它們抗風險能力,才能間接降低融資成本,讓利中小企業。

相關部門可為正規服務中小企業的平臺撐腰,它們一不破壞金融秩序、自覺防範風險;二不搶奪銀行的市場,定位為銀行的補充;三不違規違法,還在稅收、就業等方面默默奉獻。民營金融應該像所有民營企業一樣,得到充分的身份認同、成績認同和政策扶持。

防範金融風險,不是管死金融企業,更不是將曾經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互聯網金融”視為洪水猛獸。現代金融業的構成和主體其實非常豐富,其中,金融科技已經是國家金融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建設現代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